六十年捕捉蟋蟀历险记[铁桅杆]蹬尾[全篇]
本帖最后由 姜显基 于 2018-11-21 18:39 编辑00018年本土捕捉到一条异相虫,名铁桅杆,又名蹬尾,猴尾,深色面紫虫.重60点上下,一付超长园形深红牙,虫形尚可.翅身包扎紧,最奇特之处在尾部,独领风骚,与众不同,此双尾长得又长,又大.又黑,又肥,两尾各向两边大大展开.上翘.竖起.整体看,尾部明显与虫体不配,真千奇百怪虫也;
000历代蟋蜶大师在书中对尾的要求尾要白净起糯色,不能粗长,细如针形尾尖夹紧下垂,双尾不能向左右敞开,戓向上翘,尾敞之虫腰部不足,尾尖翘背空圥肉,斗时无耐力.按以上论述,我捉的这条虫早秋选虫就应淘汰,而不应收留,但反而我认为这条虫是上品虫,重点培养,必定出将,?为什么呢,因为90年代我曾经玩过尾部长得象这样的蟋蟀,不过是黄虫,将军虫,战绩不错,就知道是尾异虫,名铁桅杆.虫干老,紧湊,入盆立定,不惧怕光和声,表现一股神气高昂,目圥一切,实为将军风貌.铁桅杆虫尾部生成特异是为了更好发挥尾部防卫,双尾长大,向左右大展,防守面积大,双尾上翘,形成空中防守,形成立体防守.双尾长得又粗又黑又肥充分说明双尾生长结实健康,战斗中似两条枪,敌虫圥法从尾后偷袭,形成安全屏障,圥后顾之忧.以后战绩也充份证明了此虫英勇善战,能盘能夹,耐力十足,斗风顽强,连克数敌凶头,最长一埸恶斗七分钟.残酷恶战,惊心动魄,宁死不屈.最后养老归终,我写这篇文章,圥非是说明蟋蟀双尾上品长相有两种,一种是蟋蟀大师书中所讲正常尾部长相.叧一种我今写特殊蟋蜶尾部长相.两种都是上品.在购买捉虫应引起注意. 捉虫人都有津津乐道之事,如果没有则算不上捉虫人{:1_201:} 期待下文,期待虫照{:3_294:} {:3_294:}{:3_292:} 虫半痴 发表于 2018-11-19 15:22
捉虫人都有津津乐道之事,如果没有则算不上捉虫人
淡季了 半痴老师有空开一贴聊聊捉虫的那点事{:3_291:} OKM 发表于 2018-11-19 20:01
淡季了 半痴老师有空开一贴聊聊捉虫的那点事
都没什么值得特意开一贴的事,喝茶聊虫的谈资笑料倒是有不少(大多都是以前抓南虫时的经历),最主要是近几年抓北方虫没什么满意的收获,只能算是过过抓虫瘾{:1_206:}{:1_201:} {:3_293:}{:3_293:} 每人抓到好虫经历是不会忘的,讲不厌,又会浮现当时下网一刻的激动心情!{:3_294:}{:3_292:} {:3_294:} 这虫有60点? 大红袍 发表于 2018-11-22 07:27
这虫有60点?
他这个“点”的表述可能不是上海“斟”“点”概念的“点”,因为“斟”“点”概念的60 点就是6“斟”,这虫显然是没有6斟的{:2_212:} 虫半痴 发表于 2018-11-22 08:45
他这个“点”的表述可能不是上海“斟”“点”概念的“点”,因为“斟”“点”概念的60 点就是6“斟”,这 ...
60点相当亍3斟左右 虫半痴 发表于 2018-11-22 08:45
他这个“点”的表述可能不是上海“斟”“点”概念的“点”,因为“斟”“点”概念的60 点就是6“斟”,这 ...
60点相当干上海3斟左右 虫半痴 发表于 2018-11-22 08:45
他这个“点”的表述可能不是上海“斟”“点”概念的“点”,因为“斟”“点”概念的60 点就是6“斟”,这 ...
60点相当上诲3斟左右 姜显基 发表于 2018-11-22 09:53
60点相当上诲3斟左右
嗯不错,这虫3斟差不多{:3_293:}{:3_291:} 谢谢分享{:3_29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