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BB00 发表于 2008-1-29 16:09:50

加重对底板论的渲染,可能会加速底板论的消亡

<P>杭语底板将甲鱼的用词在蟋蟀领域中使用,是蟋蟀文化地方化的显著特色,其新鲜感不言而喻直至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种难以说清的原因由它的复杂性造成,它已经发展成一个系统概念,就精准度来说越来越模糊,它的不良影响,是被用于对失误的借口,以致成为笑柄。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输在底板上】,底板的那一个方面那,无需特指,让听者云山雾罩,莫测高深。</P>
<P>(纯属个人观点,先看看反应,再续)</P>
<DIV class=quote>精华帖子《[原创]加重对底板论的渲染,可能会加速底板论的消亡》,原因:感谢分享,有技术含量!对主题内容增补及回复跟贴,内容精彩!用户操作:金钱5,经验20,魅力15</DIV>
<DIV class=quote>注:以前过早的加精,就好像“盖棺定论”,很难有积极的讨论!</DIV>
<DIV class=quote><STRONG>一句话:是好贴一定加精,奖励!感谢大家,重在参与!如果说爱那么就一定要付出!</STRONG></DIV><br>

TWBB00 发表于 2008-1-29 23:47:53

<P>曾经见过多次,将蟋蟀的竖翅高低纳入底板的范畴,此论虽和前谱对个别上乘品种的描述有关外,当代蟋蟀谱也有过简单文字出现,可并没延伸及底板概念,演变至今几乎是底板好坏的显著标志。竖翅的高低只是与虫种和翅形有直接关系,虽然蟋蟀可以通过竖翅高低变化,来传递一些内在信息,可是这些信息也是相对的,有强化和弱化两种可能。在没有吃透竖翅高低的内在含义,主观的把竖翅高低和底板挂钩,只会对底板论造成负面影响。</P>
<P>(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待续)</P>

TWBB00 发表于 2008-1-29 17:06:2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世均</I>在2008-1-29 16:31:41的发言:</B><br>
<P><FONT color=#ff0000><STRONG>先看看反应,再续</STRONG></FONT></P>
<P>顶!</P>
<P>写得正确!</P>
<P>而且带普遍意义</P>
<P>在玩蟋中,己成习惯的思维方式</P>
<P>玩蟋几百年重复,就是这个道理。</P></DIV>
<P>受宠若惊 <br><br>
<P>可时不愿看见李教授一言而挡言论,希望再能看见如【级别....】贴里一介布衣所持的反面意见。先敬茶</P>(其实我对【级别...】一贴的收获有二,一是感觉一氓是个知音,二就是诤友一介布衣了)<br>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08-1-29 17:33:08

<P>谢分享,坐听精讲</P>

32051167 发表于 2008-1-29 20:35:52

顶一下,楼主有心得了,坐下来听讲.

闲散的青云 发表于 2008-1-30 00:15:46

底版也许就是蟋蟀的健壮程度;健康程度........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08-1-30 08:15:11

<P>大家不妨坐听,有什么看法及想法一起讨论!</P>

大叫声 发表于 2008-1-30 10:41:58

<P></P>

秋园主人 发表于 2008-1-30 11:21:44

品茗恭听~

大愚鱼夫 发表于 2008-1-30 13:59:0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世均</I>在2008-1-30 8:20:10的发言:</B><BR>
<P>大家都写得好的。慢慢积累。</P>
<P>只是我觉得大家是否可更科学一些。</P>
<P>对定性的探索还需量化才有实效。</P>
<P>我们玩蟋的都盼<赢></P>
<P>而‘应该’、‘大约’、‘也许’、‘概率大一点’、‘多一只’等模糊概念却与<输>紧密联在一起。可以说万试万灵。我想各位是有深切体会的。</P>
<P><BR>本来大家认真投入玩虫是件有趣的事,</P>
<P>可是根据当前斗蟋的实际状况,我就讲<虫经害人论>。</P><BR></DIV>
<P>
<P>LZ说得好!!!李教授更让人敬佩!!!</P>
<P>在我的印象中虫友有很多人缺乏一种科学的态度,唯心和形而上的东西太多,无奈这是个人处事的态度不同,旁人无法左右,李老大声急呼的倡导科学观,指出种种虫经谬误,也会导致众多的指责,根深蒂固的观念根本无法转变,好在网站本就是平等交流的平台,无所谓谁对谁错,好的学习,坏的舍弃,同时也需要李老和一些前辈虫友经常地点拨道理,树立起实事求是的学风.</P>
<P>再次向LZ致敬!!!敬茶三杯!!!</P>

32051167 发表于 2008-1-30 18:43:27

再顶,学习

TWBB00 发表于 2008-1-30 18:43:56

<P>关于虫经可能作者水平过高,表达的意境就相对较高,如果他能降低一些标准,想必我</P>
<P>和其他读者会有更大的受益。</P>
<P>(不过这个贴,也不能半途而止,总要有个结尾)</P>
<P>虽然底板论对蟋蟀理论有一定的整合作用,通过蟋蟀内外的互相联系,由外判内,可至</P>
<P>今没有一个明确的,严谨的,经得起推敲的文字理论出炉,十几年来仍然停留在经验层</P>
<P>次,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观点,良莠混杂,负面在所难免,我想假如底板论在将来的一</P>
<P>段时间里,还不能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由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话,最终可能退出蟋蟀领域。</P>
<P>(有点仓促,本来想多举几个实例的,草草收场,不好意思)</P><br><br><br><br>

初学 发表于 2008-1-30 23:07:08

<P>这个帖子看了后,觉得楼主的观点很有意思。</P>
<P>底板一词,非常能够说明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的差别。</P>
<P>过去,欧洲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烹调,有一个问题让他们最难受了,那就是“盐少许,高汤适量,翻炒片刻起锅......”。习惯了用量化指标的西方人,怎么也不能理解和接受我们的少许,适量,片刻等等模糊的,也是经验的表述。</P>
<P>楼主的帖子,想要表达的是,假如我们不能给出“地板”这一概念的精确解说,那就不如抛弃这一概念。</P>
<P>我想建议楼主再发一个帖子,谈谈自己对地板的理解,也请愿意参与讨论的朋友们畅谈自己对地板的理解,说不定会有收获的。</P>

青云 发表于 2008-1-31 10:41:24

<P>底板这个词的确是被无限扩大化了,属于行业内用词,最可恨的是它无明确所指,概念被无限扩大化,包罗万象包治百病,个人也不同意这种形容方法,但是说到消亡,还是言之过早,何况这里面很多东西并非糟粕。</P>
<P>很粗糙的说句,历史证明:destroy很容易,create很困难</P>
<P>每每看到想推翻一切历史糟粕的李教授就觉得很可爱</P>
<P>冒昧说句,要推翻,可以,拿点东西出来证明,你有推翻它的资格和能力</P>
<P>太粗糙了,各位老师别介意,今天胆大,随口一说,敬上</P>

extremly2002 发表于 2008-1-31 11:47:3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青云</I>在2008-1-31 10:41:24的发言:</B><BR>
<P>底板这个词的确是被无限扩大化了,属于行业内用词,最可恨的是它无明确所指,概念被无限扩大化,包罗万象包治百病,个人也不同意这种形容方法,但是说到消亡,还是言之过早,何况这里面很多东西并非糟粕。</P>
<P>很粗糙的说句,历史证明:destroy很容易,create很困难</P>
<P>每每看到想推翻一切历史糟粕的李教授就觉得很可爱</P>
<P>冒昧说句,要推翻,可以,拿点东西出来证明,你有推翻它的资格和能力</P>
<P>太粗糙了,各位老师别介意,今天胆大,随口一说,敬上</P></DIV>
<P>阿哥你比我胆子大</P>

大愚鱼夫 发表于 2008-1-31 12:33:5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李世均</I>在2008-1-31 11:18:48的发言:</B><BR>
<P>推翻无用的是应该的。</P>
<P>推翻无用还需查资格?</P>
<P>努力推翻糟粕正是我的爱好。</P>
<P>我的张师兄教导我:</P>
<P>别人都信仰的,你却说不对。这好比在教堂里对人讲,耶酥是没有的一样,不遭骂才怪。</P>
<P>玩蟋恶习太多,不进行大的发展,永远上不了台面。</P><BR></DIV>
<P>所以在虫坛里,当你提出别人的某些信条不对时,就象告诉基督徒,耶酥不存在一样.
<P>李教授的话精辟,冶炼,点出了精髓所在!
<P>同感!!!</P>

青云 发表于 2008-1-31 13:05:23

<P>耶酥是没有的?耶稣是有的,上帝是没有的</P>
<P>上帝有没有和这个问题具有本质的不同,不要混淆在一起了</P>
<P>我说过,个人也不同意这种形容方法,但是现在没法推翻,为什么呢?因为我拿不出另一套行之有效的东西来替代他,而且其中并非完全糟粕</P>
<P>历史证明:destroy很容易,create很困难</P>
<P>要让人明白这个意思,也很难</P>

君水居士 发表于 2008-1-31 14:04:04

<DIV left"><IMG src="http://www.guochong.net/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DIV>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2222dd"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ffff size=5>“<U>底板</U>”(dibei)一词:应是吴语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地域性。</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2222dd"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ffff size=5>吴地为水泽之国,那里的臣民们多以打鱼为生,闲来岸上捉虫养于舟仓内约时竞斗。</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2222dd"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ffff size=5>屡次获<U>上风(吴语方言)</U>之虫曰谓:“将军底板老足”。</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2222dd"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ffff size=5>何谓“底板”?-----“蟹脐”是也!</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2222dd"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ffff size=5>“菊黄蟹正肥”时节,渔人市上卖蟹以蟹脐示人,频道螃蟹长已老足唉。</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2222dd"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ffff size=5>清.无闷道人著虫谱中有“蟹青”、“虾青”皆当地一时语也。</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2222dd"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ffff size=5>今人说“底板”一词多为引伸意唉。不尽沪、苏、杭一带为是。</FONT></P>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1a1ae6"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ffff size=5>此以为记。</FONT></P>
<P><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STRONG>"底板"一词,现在多为引申意.已不能作为特指了.譬如:一个小青年练举重获得了成绩,年龄大一点的说:嗨!这小子"底板"不错.身体结棍!</STRONG></FONT></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既已是引申意,视为泛泛指.笼统的概念,大可不必当真.更无所为谓存在不存在的问题.</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总之,养虫还是客观实际的好.</FONT></STRONG></P>
<P><BR> </P>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08-1-31 15:04:25

谢大家及君水居士仁兄分享

TWBB00 发表于 2008-1-31 18:29:17

<P>学术氛围相当强烈,不知红旗有没有觉察。也许李教授的学术观点,较难理解,那我就</P>
<P>换一种说法,</P>
<P>其实底板的形成,不是一个理论的诞生,恰恰相反只是一个疑惑的产生,由于当事人无</P>
<P>法用其自身的蟋蟀理论知识解答自己面临的困惑,就把这些疑惑归类于蟋蟀的内在原因,</P>
<P>这个放置蟋蟀疑惑的文件袋,名字叫做底板。随着蟋蟀疑惑的增多,这个文件袋越来越</P>
<P>鼓,底板的范畴也就越来越广。当然蟋蟀高手也是此起彼伏,要做真正的高手,当然必</P>
<P>须向蟋蟀的疑惑发起挑战,解出的当然安坐其位,解不出那只能黯然离场。我想近年来</P>
<P>形成的暗门体系,也不乏底板之解惑高手。如果底板这个文件袋里的疑惑被彻底解空,</P>
<P>那么只要解疑者再加整理,我想底板理论的形成势将必然。</P>
<P>(那时解疑者会将这些成果,即底板理论公布于众吗?)</P>
<P>然而扪心自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蟋蟀的疑惑会停止产生吗?所有的蟋蟀疑惑都会被一一解开吗?</P><br><br>(纯属个人观点)<br><br><br><br><br>

TWBB00 发表于 2008-1-31 19:01:30

<P>本无可推,何必去推。原本无解,何苦强解。</P>
<P>感谢大家的参与,此贴的遗憾就是没有得到红旗的认可</P>
<P>(蟋蟀有风险,投入须谨慎)</P><br>

乌云 发表于 2008-1-31 19:36:4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TWBB00</I>在2008-1-31 18:29:17的发言:</B><BR>
<P>学术氛围相当强烈,不知红旗有没有觉察。也许李教授的学术观点,较难理解,那我就</P>
<P>换一种说法,</P>
<P>其实底板的形成,不是一个理论的诞生,恰恰相反只是一个疑惑的产生,由于当事人无</P>
<P>法用其自身的蟋蟀理论知识解答自己面临的困惑,就把这些疑惑归类于蟋蟀的内在原因,</P>
<P>这个放置蟋蟀疑惑的文件袋,名字叫做底板。随着蟋蟀疑惑的增多,这个文件袋越来越</P>
<P>鼓,底板的范畴也就越来越广。当然蟋蟀高手也是此起彼伏,要做真正的高手,当然必</P>
<P>须向蟋蟀的疑惑发起挑战,解出的当然安坐其位,解不出那只能黯然离场。我想近年来</P>
<P>形成的暗门体系,也不乏底板之解惑高手。如果底板这个文件袋里的疑惑被彻底解空,</P>
<P>那么只要解疑者再加整理,我想底板理论的形成势将必然。</P>
<P>(那时解疑者会将这些成果,即底板理论公布于众吗?)</P>
<P>然而扪心自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蟋蟀的疑惑会停止产生吗?所有的蟋蟀疑惑都会被一一解开吗?</P><BR><BR>(纯属个人观点)<BR><BR><BR><BR><BR><BR></DIV>
<p>
<P></P>
<P>白清黄兄雅量,我回此贴本意是不针对任何人,底板之论经过那么多年无数高手的添砖加瓦,实际上已经是非常庞大的,精华很多,但名称仍让人望文不得其意,前辈们对科学知识理解不够,很多东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才有了这个名称,现在我们要做的实际是分离,将这个文件夹里的东西一样样提取出来分门别类,就李教授所说的“推翻糟粕”这种方式,我是很不赞同,实在是缺乏必要的严谨,太粗糙了(玩笑,不针对人,抱歉),本想归纳些东西,但看看自己底子实在太薄,推翻是拿不出东西来推,到时候被人家随随便便敲个光头,还教育一遍说这个蛐蛐就是底板好,不是真变乌云了,哈哈哈</P>
<P>昨天我儿子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蟋蟀,我想了想,摇摇头说不知道,然后我问他喜欢么,他嘿嘿一笑,自己玩去了,感叹啊,100年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玩蛐蛐,底板之谜不知道最后是可能被推翻呢还是被解开...............</P>

TWBB00 发表于 2008-1-31 19:56:56

<P>同意乌云的观点,破译底板的密码可能就是我们现在以及将来要做的事情,我想凡是蟋蟀爱好者都会</P>
<P>去尝试的,至于能否悉数解开,那每个人的观念应该有所不同。执着的至死不渝,淡然的得一</P>
<P>而足。</P>
<P></P>
<P>回应主题,要是达到了全民破解底板的疑惑的程度,一旦破解,那文件袋里蟋蟀课题都将回归原来</P>
<P>的出现点,那这个文件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之各种努力都宣告无效,那这个文件袋也可能被束</P>
<P>之高阁逐渐被人遗忘。<br></P>

extremly2002 发表于 2008-1-31 20:40:41

底版说的其实就是先天体质,也可以笼统点归结为形(非型,型还包括了牌价、顺畅的意思)。先天好的虫就算早秋略潮,通过一段时间的盆养仍可变好且与正常出斗时间不冲突。我支持有形有色方为将,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果是有型有色那就是王帅级了,太个别了没啥好研究的,这种虫一般外行都看的懂。

extremly2002 发表于 2008-1-31 20:54:14

今晚酒醉学乌云兄胆子大,关于形很多书上说的都是对的,值得借鉴没必要再另起炉灶。关于色要自己摸索、总结,古人局限于当时科技认知对于色有很多的谬误流传。如果要把一切推翻,自己论证个人认为真的毫无必要,就如同一个人在读书时代,看到任何一条定理、公式都要自己去证明,何必呢?如果人人如此,科技还会有进步吗?人的精力有限,现成正确的东西就要奉行拿来主义。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加重对底板论的渲染,可能会加速底板论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