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蟋雅致 发表于 2008-3-10 21:39:03

人工孵化鸣虫的演变简述:

<P>此文由 ljbljb 发表:<BR>人工孵化鸣虫的演变简述:</P>
<P>    在中国人工孵化鸣虫最早可以追述到明朝,明刘侗的&lt;&lt;促织志&gt;&gt;中记载:"促织感秋而生,其音</P>
<P>商,其性胜.秋尽则尽.今都人多种之,留其鸣深冬.其法:土于盆养之,虫生子土中.入冬,以其土置</P>
<P>暖炕,日水洒,绵覆之.伏五六日,土蠕动;又伏七八日,子出.白如蛆状.置子蔬菜叶,仍洒覆之,足翅</P>
<P>成,渐以黑,匝月则鸣,鸣细于秋,入春反僵也."这说明在明朝已有用温室暖炕人工孵化鸣虫的事情</P>
<P>了.明末清初人工孵化鸣虫又发展了,至清朝达到了一个高潮期,清宫里有专人负责人工孵化鸣虫,</P>
<P>他们被称为:把式.专门人工孵化三大鸣虫:蝈蝈,油葫芦,蛐蛐,供宫廷皇室赏玩.到了清末民初时,</P>
<P>人工孵化鸣虫已经有了广泛的民间市场,在京津地区有了许多人工孵化鸣虫的世家,专以出卖人工</P>
<P>孵化的鸣虫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他们被称为:罐家.他们各自都有着密不外传的人工孵虫的看家</P>
<P>本领.从清末到本世纪90年代,京津地区育虫的罐家更是层出不穷,人工孵化鸣虫的技术不断发展</P>
<P>并一直延续到今天.</P>
<P>    人工孵化蟋蟀起源于清朝初期由宫内太监首先发明,在京津地区流传至今,孵化出来的蟋蟀是</P>
<P>作为鸣虫用的.而作为斗虫用的蟋蟀---竟斗白虫,则是在十年前由上海的一些玩家发起,对所孵化</P>
<P>的白虫斗蟋牙齿,头项,六爪,身型提出要求,由天津的孵虫专家们共同研发出来的.现今人工孵化</P>
<P>的白虫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许多竟斗指标已接近野生的秋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孵化的白</P>
<P>虫竟斗能力能达到或超过野生的秋虫.</P>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08-3-10 22:55:39

<P>先坐沙发,谢分享!</P>

青蛙变丸子 发表于 2008-3-11 00:30:04

先顶了再看。

宁贝勒 发表于 2008-3-11 14:54:13

<P>李哥现在的帖子技术含量很高吗!</P>

喜儿 发表于 2014-11-17 20:36:00

有点意思

讲个故事给你听 发表于 2014-11-17 20:58:53

先顶了再看。

罗门虫 发表于 2014-11-18 15:34:56

今年我也准备孵化虫子了,很有趣味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工孵化鸣虫的演变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