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只蛐蛐价抵一部小车,海南有位"蟋蟀大王"
<CENTER><IMG src="http://hi.people.com.cn/img/2008/04/17/lxguo08041730.jpg" border=0><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333333>谌祥军与蛐蛐成为亲密“朋友”。</FONT><BR></CENTER><BR><BR><CENTER><IMG src="http://news.0898.net/img/2008/04/17/lxguo08041731.jpg" border=0><BR> 家里的小箱子里养着蛐蛐</CENTER><BR> <BR> <BR> <BR> 2007年,来自湖北襄樊的谌祥军花了30万元买了两只蟋蟀到海南繁殖,此事曾引起一时关注。今年谌先生已经被大家称为“蟋蟀大王”。<BR> <BR> “目前,我养的蛐蛐已经到了第三代,共有5000多只,由于气候等条件影响,我养的蛐蛐实际数量早超过了理论数量。”谌祥军激动地对记者。<BR> <BR> 蟋蟀又名大虫,俗称蛐蛐、促织。谌祥军告诉记者,2006年他在上海考察时发现,玩斗蛐蛐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竞斗蛐蛐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游戏。他了解到,历经千年而不衰的蟋蟀文化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有的地区设有蟋蟀集市,很多行家捉虫、买虫、养虫、斗虫的经验学问微妙悬奥。<BR> <BR> 记者在谌祥军的家中看到,一间很简陋的房子,在卧室的阳台中,放着几个装有泥土的泡沫箱、小缸。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蛐蛐在里面爬着,一触即跳。谌祥军还说,在蟋蟀不同的成长期,对温度要求是不同的,由于海南温度适宜,所以当时花了高价买了一对蛐蛐到海南繁殖。谌祥军从一个罐里拿出一只蛐蛐,他告诉记者,这只蛐蛐现在价值几万元,能顶一部小车的价钱。<BR> <BR> 据介绍,蟋蟀在中医学上以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功能利尿,主治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在全国现在有两大市场:北京的东三环,上海浦沱区南苓花鸟市场。<BR> <BR> 据介绍,谌祥军至今是国内养殖蛐蛐最多的人,已有了申报基尼斯的念头。<FONT color=#996600>来源:人民网海南视窗 作者:梁杉、实习生王月</FONT> <P>嗨,赔一底掉!!!</P> 身上这只是油葫芦吧... 30万买对蟋蟀、?炒作! 不会吧 瞎来来的 <FONT face=新宋体 color=#cc3370 size=7>唉!这就是媒体!</FONT> 无知的媒体外行人说不出内行话 无知的媒体 外行人说不出内行话 <P>光能入药就卖几十万一对,碰着册老了</P> 赔到家了,一厢情愿.不斗花谁会买你几万一个的蛐蛐,喂鸡不顶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