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朋友发帖 《相虫是否不要拘泥品种》
关于有朋友发帖 《相虫是否不要拘泥品种》,本人不才也略说几句自己的观点。品种不是斗蟋级别评判的唯一标准,但是对蟋蟀品种的识别和记录留档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也可以说这是玩中华斗蟋的基本功。你说的一张虫照可以被人说成各种品种,首先第一就是照片的毕竟不是实物,有偏差。第二定蟋蟀品种也不光是看颜色来定的,需要多方面一起考量和判断(这里面涉及的知识没个几年的养虫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办不到。)所以第三就是个人对虫理解的天赋以及理论知识基本功的差别。(很多老一辈玩虫(包括现在很多中青年玩虫的人在他们眼里玩虫只不过是赌博的方式之一)这样的人真正学历高的不多。所以他们不具备读懂古谱的知识储备,他们的起跑线和天际线都是有限的!)
至于斗蟋定级别高低个人有个人的门道。(这里面的暗功夫基本属于不外传的法门)而且法无定式,你只要找到适合你自己并且认为正确的那一种即可。另外补充说一句,至于斗蟋的品种 青黄紫红白黑六门。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总结。凡是正路虫王不可能逃出这六门之外。至于异虫也有异虫谱,也基本逃不出这个范围。除非你发现新品种,不过这个概率微乎其微!
最好我想说句,请大家珍惜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虫文化遗产。
只能学习了。。{:3_280:} 同意,要理解古人对事物的形色上的形容。如青虫菩提头,有多少人看见菩提子的原型是什么样的。又有多少人听到过黃虫叫声似锣紫虫叫声似蛤蟆的。虫玩不到头在于你己经阅虫无数而又有出你意外的事 同意,要理解古人对事物的形色上的形容。如青虫菩提头,有多少人看见菩提子的原型是什么样的。又有多少人听到过黃虫叫声似锣紫虫叫声似蛤蟆的。虫玩不到头在于你己经阅虫无数而又有出你意外的事 同意,要理解古人对事物的形色上的形容。如青虫菩提头,有多少人看见菩提子的原型是什么样的。又有多少人听到过黃虫叫声似锣紫虫叫声似蛤蟆的。虫玩不到头在于你己经阅虫无数而又有出你意外的事 云深处 发表于 2019-9-10 21:44
同意,要理解古人对事物的形色上的形容。如青虫菩提头,有多少人看见菩提子的原型是什么样的。又有多少人听 ...
{:3_293:}{:3_292:} 花鸟虫鱼皆如此,一把紫砂壶是清水还是两厂的拼紫,在色和质是不同的,高手瞄一眼就知道了,还能说出年份,窑温的高低,在一般人看来都一样。玩虫高手听一声虫叫就能知道虫的色相及大小(我有幸遇到过)。火光汉解放前是上海十大养师之未,那前几位是什么水平可想而知了。 云深处 发表于 2019-9-10 22:14
花鸟虫鱼皆如此,一把紫砂壶是清水还是两厂的拼紫,在色和质是不同的,高手瞄一眼就知道了,还能说出年份, ...
火老的文章至从我入手后每秋都会翻一遍,至今有20几年了。我一直很敬重,因为我现在很多的知识是基于他的知识基础上的。所以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看,再进步。至于你说的十大养师前面几位没有听说,如果有相关文档和书籍请私信告知。我对此类事和人的好奇心历来很重!{:3_280:} 火以一条虫进位时还是个小年轻,前几位大都没过49年,且结局都不好,剩下的经过那十年也不愿向人提起。 有道理{:3_292:} 本帖最后由 bryan5011 于 2019-9-11 15:34 编辑
LZ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继承发展是个过程。某些人自己学习不够,就全盘否定前人的总结和心得,标新立异。沽名钓誉。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无知者无畏吧! 云深处 发表于 2019-9-11 00:57
火以一条虫进位时还是个小年轻,前几位大都没过49年,且结局都不好,剩下的经过那十年也不愿向人提起。
很多东西都随那个年代埋没了。 说的不错,支持{:3_294:} 楼主所言不虚,多看谱,多看将军,多上国虫网~{:3_292:} 赞同…{:3_292:} {:3_292:}{:3_29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