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之图
新手级的东西,新手级悟性即可对色上手,色从来不是颜色。
看这东西用的上做乳胶漆的色卡吗?回头再发几毛钱文字玩玩。
直接从我老贴移植过来,老生长谈。
谈虫色,有什么好谈的呢,无非老生长谈而已,
除了某些叫兽,是个正常人都没法标新立异,容易丢人。
难道告诉人家,不要干老细糯,而要不干不老不细不糯嘛?
书上那些词句其实都管用,可不看到实物的时候有什么用呢。
就是拿出一些烤鸭大的将军艺术照,也怎能真正说明问题呢?
有蛐蛐时斗着过瘾,没蛐蛐时嘴巴胡说也过瘾,
那么就说说一块石头的不同状态,就是对皮色最好的比喻。
如果它太干燥,它就“枯”了。
一味的“干”,必然生涩,绝对细糯不起来。
反之如果它“水”过头了,就干老不起来。
人们总说“水光”,水光是浮于表面的,因为内部已经饱和了,
“饱和”之后就是“溢出”了。
怎么看水光呢?有些叫兽看不懂色,我教你一把菜刀就解决了。
你把自己大腿砍几刀,五天后结痂了,把痂慢慢撕掉,去看那个嫩肉皮发出的光,
翻紫白色的,那个不就是水光吗。太嫩了,没有用,一碰就完啦。
刚蜕皮的灰白蛐蛐不都这个德行吗?五天后就正常了。
但是也有的皮薄蛐蛐,他一辈子都这样了,就是个太嫩,水光会很明显。
这种蛐蛐别说五十不选,你看一眼就知道要扔掉,因为他通常体型和色也很完蛋。
非常的好操作。
这些明明是浅显的,是质感,是肉眼可观测(猜测)的干湿度在外皮的体现。
是适用于南北虫的通用语法,当然你又不能死搬硬套。
太干太湿都不行,取其折中,就是“润”,什么是润,
就好像夏天淋了暴雨以后又晒了半小时的地面,你能很清晰的看见水泥的“色”。
非常的舒适的“色”,蛐蛐好不好,且看润不润。
都喜欢大白腿,要“其白如玉”,还要蜜蜡腿。
蜜,蜡,玉,都是固体半透明的介质,说它是固体,
它又给人一种软中带硬,硬中带软而可爱的感觉,不粗糙。
“洁”,“糯”,“细”,是一种境界。
蛐蛐虽然很刚硬,但是大腿的要求是要很性感的,像女人一样,越漂亮越白越好。
如果它长了个很粗糙的腿,像低级白虫那样,挖煤的老爷们的腿,
说明它身体的蜡质层异常,生长环境异常,
不管怎么样,这种虫我是不要它。
将有百种,唯色浓之。如果非要用色彩说事,
“浓”不单是色彩的明度,因此它不是更深或更黑,也不是更浅或更白。
还要加上色的纯度,浓是明度和纯度的结合,两者配到极致,就是色浓了。
有人说了,你TM净和稀泥,说了半天等于啥也没有说。
我说,哈哈,既然。。。。那咱就。。。。还看点照片背虫谱吧。。。
谱上说的青啊。。。啥是青啊?
以前有个昆虫学教授杨平,曾经因奇谈怪论而出名。
他说“青“在古谱里应该是绿的和蚱蜢一样,而紫和黄应该是纯色,而且无比艳丽。
意思大概就是应该像喇叭花那么紫,像菊花一样黄。
他说这些虫应该真在古代有,现在见不到了。
我记得杨平还说了一个奇葩论。
他说-----虫王色不是“保护色”而是“警告色”。
我觉得比较虾扯蛋,什么鸟这么愚蠢它还怕吃绿色和黄色紫色的虫子呢??
亏他还是个昆虫学教授,可见玩昆虫也好,玩摄影也好,教授之流的话未可全信。
青,有人又搬书了,说古代的青,是来自于书画的“丹青”,
丹青才是青,青就是某种黑,然后它又调和了XXX。。。。
得咧,咱玩个蛐蛐是不是还得先研习一下古代水墨画先?
何必舍近而求远,知道一句话吗,青丝变白发,呵呵。
什么是青丝,看看自己或者人家的头发。
为什么青虫带褐色,看看头发你就理解的更快。
叫兽拿个色卡一量说,所有的蛐蛐不论青紫黄都是咖啡色,亚咩爹,不可操作。
最后说几句蛐蛐老了以后的事,老了以后,一切都反了。
阴阳正负能量互换,该行的不行了,不该出的东西出来了。
第一外观体现,出油了。
啥是“油”,该亮的不亮,不该亮的亮了。
反射光的头顶,蒙老油而生暗尘,变成了脏兮兮的漫反射。
而本该是漫反射的翅,变成了腻哒哒的反射光,那就完了。
闲聊勿较真。
有些老同志呢他悟性低,老觉得谱上的东西不灵。甚至否认传统虫经,说那是输了钞票失败者的马后炮借口。
我就纳闷,那么简单的东西你咋学不会。
蛐蛐你不会看,我给你换个虫子吧。一看就懂。
同属直翅目,原理相同。
不懂,听课学习{:1_206:} 侬讲色是讲勿清的,无限多。呒啥用场。 李世均 发表于 2020-1-10 20:04
侬讲色是讲勿清的,无限多。呒啥用场。
对,对,侬讲得清,都是咖啡色。 侬习惯强加于人,自乐{:1_201:} 打口水仗有啥意思 {:3_292:}{:3_294:} 学习了!{:1_201:} 好,不错。{:3_279:}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20-1-11 17:21 编辑
蛐蛐一号 发表于 2020-1-10 18:51
有些老同志呢他悟性低,老觉得谱上的东西不灵。甚至否认传统虫经,说那是输了钞票失败者的马后炮借口。
我 ...
谢谢侬的实验分享!{:3_280:}另外,别人的观点,是否有理论支持?有没有道理,了解一下,弄清楚再说,为好!! {:3_294:}{:3_292:} 李世均 发表于 2020-1-11 09:38
侬习惯强加于人,自乐 打口水仗有啥意思
侬才喜欢强加于人,凡是不按李教授新虫经的都是输钞票的。除了李教授一个人是科学虫经,其他所有人都是假虫经,其他所有人的的钞票都输了。 蛐蛐一号 发表于 2020-1-10 18:34
直接从我老贴移植过来,老生长谈。
谈虫色,有什么好谈的呢,无非老生长谈而已,
侬的另外几个实验贴子怎么没有了?个人觉得,那几个实验对养秋虫比较有意义的。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12 21:01
侬的另外几个实验贴子怎么没有了?个人觉得,那几个实验对养秋虫比较有意义的。
被版主挪到虫具畅谈区了。 蛐蛐一号 发表于 2020-1-12 21:02
被版主挪到虫具畅谈区了。
哦!谢谢告知。 宝石的光,从里面向外面发射光芒。表面的异物,如果很薄,就挡不住里面的光。 做蛐蛐罐也好,写字画画的材料也好,------------,掺入,------粉碎的【宝石,稀有金属,等等。会发光的粉末】材料。高级的含量才是---------评价等级的参考。 {:3_292:}{:3_292:} 蛐蛐一号 发表于 2020-1-10 18:34
直接从我老贴移植过来,老生长谈。
谈虫色,有什么好谈的呢,无非老生长谈而已,
这篇虫色论杂谈,平心而讲,很有寻味,内涵丰富,又独具一功。虽然人都会有各自看法和不同观点及理解,但交流对蟋蟀的认识是有助的。为你鼓掌{:3_292:}{:3_292:} {:3_292:} {:3_292:} 好!高! 顶级好文 好文,谢谢分享{:3_292:} 高手高手高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