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09-4-25 13:16:20

[分享]话说阳羡一抔土

<H1 align=center>话说阳羡一抔土</H1>
<DIV align=center>作者: 林梦达  出处: 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09-04-25
<HR>
<BR></DIV>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B><IMG src="http://img.hexun.com/2009-04-25/117072148.jpg" border=1></B></TD></TR>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TD></TR></TABLE></CENTER>
<CENTER>顾景舟 韩美林 此乐提梁壶<BR><BR>  </CENTER>
<p>
<P>  再过一个月,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将至。继去年秋拍推出紫砂器专场后,中国嘉德将再次奉上77把新旧紫砂壶,给国内紫砂器收藏市场添薪加火。最近两三年,尽管鲜见天价,但紫砂壶拍卖的整体行情稳中有升。一些精品紫砂壶陆续现身国内拍场,投资收藏群体也逐年扩大。</P>
<P>  其实,精品紫砂壶的收藏市场,早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清朝康乾盛世,紫砂壶的制作、鉴赏、收藏均达到顶峰。至民国,宜兴(古称阳羡)出产的紫砂器冠绝一时。而从1949年开始,收藏紫砂壶的活动几乎绝迹,直至20世纪80年代。1981年,香港收藏家罗桂祥向香港艺术馆捐赠了自己收藏的明清紫砂壶。有行家认为,此举标志着当代紫砂器收藏市场开始形成。之后,紫砂器在香港迅速走红,并很快将这股风潮刮遍台湾。一些台湾人和香港人相继到内地大量收购紫砂壶,以至于明清及民国时期紫砂器价格大幅上涨,当代名家制品也受到追捧。据说,那个时期经常可以在宜兴唯一的国营紫砂厂“紫砂一厂”见到香港商人。而精品紫砂壶几乎都被台湾和香港藏家珍藏,内地古玩市场上很少见到明清旧物或名家真品。</P>  偶见民国老壶,多是寻常人家的日用粗货,价值平平。2000年后,台湾经济一度不景气,一些精品紫砂壶回到内地藏家的眼前。不少内地藏家都与台湾的紫砂壶藏家打过交道。此时,由于炒作过度以及市场上粗制滥造的次品横行,紫砂壶的整体价格已经大幅跳水。宜兴紫砂壶的价格不足头十年高价位的一半。
<P>  把视线拉到拍卖市场。2004年,紫砂器拍卖数量约300件,其中5件成交价格超过15万元。2005年,紫砂器拍卖数量超过500件,比上年增长一大截,有4件成交价格超过15万元。2006年,紫砂器拍卖数量超过600件,成交情况创历年之最,有13件拍品成交价格超过15万元。有行家分析,紫砂壶拍卖中精品极为少见,整体价位明显偏低在情理之中,大部分是成交价几千元左右的紫砂壶。</P>
<P>  到了2008年下半年,行情开始出现变化。中国嘉德2008秋拍首次推出“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品”紫砂专场。该专场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有分量的一场紫砂拍卖。全场成交率高达92%,总成交额604万元。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的“雨露天星壶”以156.8万元成交,摘得全场桂冠。这把壶于1988年制成,曾归属台湾藏家,后来展转回到内地藏家手中。中国嘉德开辟专场的行动,带动了其他拍卖公司重视紫砂器的拍卖,收藏市场由此升温。</P>
<P>  据悉,即将在今年5月举办的中国嘉德2009春拍上,又有一把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的紫砂壶拍品亮相,名为“此乐提梁壶”。此壶制于1987年,题识:“丁卯年冬景舟美林制于丁山”。</P><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话说阳羡一抔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