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09-7-28 20:49:50

[分享]一枚读法奇特的花钱 刻“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DIV>
<H1>一枚读法奇特的花钱 刻“如竹苞矣如松茂矣”</H1>作者: 牧云秋 出处: 贵阳日报     发布时间:2009-07-26 00:07:37<BR>
<HR SIZE=1 noShade>
</DIV>
<DIV >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narts.net/uploadimages/cweb/news/2009-07/2009-07-25/2009725215742.jpg"></DIV>
<P>近日,笔者收藏到一枚铜质花钱,此币径35毫米,厚3.5毫米,重23克,红铜材质,圆形穿孔,包浆厚腻,年代久远。两面及边道虽有很多流通中的磨损和磕碰,但文字依然清晰。 <BR><BR>这枚花钱属于吉语类,两面各有四个字的钱文而没有图案,不像一般的钱币那样容易区分正反面。这两个词对仗很工整,按照对联的平仄规律,正确的读法应为“竹苞松茂、日升月恒”。这两个词均出自于《诗经.小雅》:“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比喻家庭像松竹一样枝繁叶茂、繁荣兴盛,也用于祝寿或祝人新屋落成。“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意思是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业正处于兴旺发达之时。两个词引经据典、寓意美好,过去常作祝颂、贺庆之用。 <BR><BR>钱文的书法是正楷宋体,书写的端庄凝重,布局得当,工整而不死板,老练而有大气。 <BR><BR>综合看厚重的形制、钱文的出处、寓意的指向、上乘的书法以及岁月沧桑未能掩盖的红铜材质,推断这枚花钱是达官望族铸造或使用的。 <BR><BR>更为奇特的是钱文的读法。自先秦至晚清,品种数以万计的圆形钱币中,凡是钱文四个字的,最常见的读法是直读,即按照上、下、右、左的顺序来读;其次是旋读,即按照上、右、下、左的顺序读;其它顺序的读法各仅有一两例,比如按上下左右顺序读的“干亨重宝”,按右左上下顺序读的“永安一百”、“太平天国”,按左右上下读的“永安一十”。这枚钱读的顺序却是右、上、左、下。 <BR><BR>以往的收藏和讨论中,偶有“日升月恒”、“如日之升”、“如月之恒”这几种钱文,却没见到“竹苞松茂”。笔者查阅了一些书籍和网络论坛资料,也没有找到这种从右开始依逆时针方向读的,称之为右起逆读如何?</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narts.net/uploadimages/cweb/news/2009-07/2009-07-25/2009-07-25_21591862.jpg"></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一枚读法奇特的花钱 刻“如竹苞矣如松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