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光
1995年秋,去了一次安丘老家,当时安丘地里主要种的是麦子、玉米,不像现在,以大棚、老姜(有脸盆大)、香菜(一两尺高)、萝卜(比手臂粗)、芦蒿(比上海菜市场买的嫩)为主,大田里到处是蛐蛐,就是农家的炕上、灶台上也随处可见,早晨起来,锅里能找到死蛐蛐。回来时带了一旅行包,到家发现蛐蛐死了约一半,没经验——干死了。其中有几条斗得极好,当时就知道高兴,却没仔细研究,后来回想起来,这些蛐蛐浑身毛茸茸的,头上、背上无一例外的都有一种光,一种类似黑木炭发出的干白光。我想,这大概就是蛐蛐干老的外部特征之一吧。如有不妥,欢迎拍砖{:1_179:} {:1_178:}{:1_191:} 开发安丘,看来是不错的事!
有机会和你一起回老家捉虫,岂不乐哉!
浑身毛茸茸的,头上、背上无一例外的都有一种光,一种类似黑木炭发出的干白光。我想,这大概就是蛐蛐干老的外部特征之一吧。
说的不错! 安丘黄旗堡(念“铺”),大棚和老姜地多,难有蛐蛐。附近几个乡也是,2008年又去过一次,么苗头,但只要是蛐蛐,肯定是野秋,绝不会是白、秧!当地没人弄这个。{:1_178:}要找“土折子”(当地人管蛐蛐叫“土折子”)还得往往北。 出虫的地方一定多,只是我们没有付出! 同意!{:1_178:} {:1_192:}{:1_192:} {:soso_e16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