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虫寂寞 发表于 2011-7-2 12:17:31

又说秋虫和白虫[转帖]

如果要给喜欢蟋蟀找个理由——想象中不仅是因为能在它那与生俱来的争强好胜中给自己的自信与信念找个链接、也不仅是因为它作为一种精致的生灵能给人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好奇和愉悦的美、更不仅是能借助它的身影找到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留恋或依恋,但仅仅可能是为了能享受一下从它身上获取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利益而陶醉的刺激就能诱使许多人为之无需理由的疯狂。

    秋虫:大自然的杰作像盏四季中的明灯照亮着为之迷途的虫人,相信好雨知时节的人也定相信秋风孕好虫。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来得那样的自然纯真,在一种合乎习惯的逻辑中呵护着那颗并不安分的心。古谱虫书刻录的是对过去的一段记忆、阐述的是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的真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在变、人也在变”但真知却不会变。“干、老、细、糯、油、毛、砂、血”完全可以被另一种语言代替或归结、被另一种思维去诠释、在另一个时空中华丽蜕变,但结果都归因于同一种真知——更凶、更强、更狡黠。例如:“干”一般用传统的理解是“干结”的意思即虫体干枯凝结、不泛水光不显潮嫩、示意出自干爽之地,路骨正也。但令人困惑的是所谓的“水光”“枯色”对于略显稚弱的肉眼来说是何尝的抽象;那是否可以换以一种更易被理解的人性化说辞将其定义为“干洁”即将认知带入干净、整洁的意境——虫体干净一定要不带腐霜不生杂毛雀斑如此这般才能为进一步审视打下“清晰”的基础。换一个角度和姿势去琢磨会发现那把钥匙就在自己身上。



    白虫:人类智慧的结晶像颗定时炸弹时刻引爆着愿为之殉情者,所谓那些不安于现状而打破因循守旧的陈规、用一颗上帝赋予的勇敢的心去聆听阳光雨露后新生命的福音者、那些去创造出更多的生命奇迹以推动事物进化进程的开拓者、那些去告慰另一些也许已经被世俗的风暴蹂躏得千疮百孔的无辜者的义士,都是可歌可泣的即便突发奇想的始作恿者是一堆堆穿着铜锈闪着金光的所谓臭钱,那也是需要缘分和造化的。

    相对于秋虫而言白虫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1.虫的来源少、数量少,可选则范围小直接导致收虫成本飙升、收虫兴致涕零至冰点。
    2.饲养环境恶劣,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系是直接制约其普及化的重要因素。

    然而就白虫对于秋虫的优势而言可能还将长时间的停留在建设性的层面上:
    1.虫质普遍提高即能让痴迷成性者过把只为虫狂的溺瘾、又能激发起更多的“自份”一族为成就缸王的传说而亢奋不已,从而在更深的程度上演示着虫者不老的神话。
    2.就虫道而言在对白虫的学习磨炼中妥实能让你我他站在更新奇的角度、用更发散的思维去提高对虫的认知,在虫道的炼狱中为提高虫技推波助澜。

    以下就白虫选拔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做一个人简要陈述以期能在秋虫的实践中产生共鸣:
    1.现今虫子全大已非秘籍而成趋势,在对匀称度的考量中留意到“须子过长”也是打破平衡度的因素.
    2.项周边骨不直使虫体在一静一动中显得质感蓬松,虚体无力。
    3.项皮、两鬓及尾端四周腐毛花斑附着,喻义着虫体嫩而不坚。
    4.头面平且眼角不显暗示其性——温和善哉。
    5.斗丝格局小、本体模糊或不成正形,定暗藏有牙关不整之隐患。
    6.肚档硕大肥嫩、托而不举、举而不活,累赘之至、有形无力也——非嫩即病。
    7.见光闻声显其性,体长厚者其性宜文不宜武、体短瘦者宜武不宜文,其意慢品。
    8.无论诸色之虫、无论何时何地、如见轻草无性、重草粘牙,均显嫩相或病态。
    9.无雌自鸣、落蛋粘连都是体质差的表现。
    10.人吃五谷看天行事皆有病时,虫食草木受制于万物——安能无病,关键是通过调养底板好的能够死里逃生通过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完成进化。所以像偶发性程度不深的托肚、起油、松壳、褪色、落蛋等都将参照百好一坏而留的精神对待。

    不知何时“米C”已经成为白虫界的代言人宣告着其有着可以无坚不摧的实力并将在不远的将来挑战秋虫的地位;是昆虫学的虫种进化论赋予了米C以神的力量?还是在金钱诱导下的催化力使得这一门生物科学被翻译成斗栅内的尖端文化?还是拟以核武器的姿态亮相并重新书写虫书古籍的新篇章?

    在事实眼中市场中被闹的沸沸扬扬的米C怎么看都像是带上了油葫芦的基因,确实是遗传了部分其它品种昆虫的优点(皮色浓郁、骨形张扬)但绝大多数都并不是那样完美的集所有优点于一身(这也验证了得到一样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另一样的哲言)。如果每一条米C都是100%完美的话那中国的生物遗传学进化论定将成为宇宙级的法宝。简而言之,就形体而言中华斗蟋的出将率在25点到35点是最高的,很难想象如果将来的米C们都是50点以上的模子时,斗栅内表演的到底是美国拳击还是中国功夫。或许白虫真能培育出古谱上濒临绝迹的名将——也许到那时“秋天”真的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这一白虫品种的多元化趋势势必会让白虫狂人的执着冲击着部分秋虫粉丝的忠贞并会被其冠以“邪教”之名,让这一文化伴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形同陌路。

    “虫道”只是个人生命框架内不算大的组成部分,每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同而结果大相径庭(例如看平衡度:有的着眼于上三路、有的会看下三路、有的会深入到肚腹乃至裙边),所以有些话即使说了也不一定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看懂,所以也希望坛子里的高手能畅所欲言,让有缘人摘有缘果、成就缘分、岂不幸哉!

神阿门我了 发表于 2011-7-2 12:19:01

{:1_193:}慢慢看

铠甲凝霜 发表于 2011-7-2 12:26:05

{:1_182:}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11-7-2 12:26:11

秋来冬去话国虫,
一生一世道真谛。

秋蟋雅致 发表于 2011-7-2 12:30:18

{:1_182:}

正黄旗 发表于 2011-7-3 07:23:57

有心人, 顶了看{:3_303:}

xdp 发表于 2011-7-3 08:15:05

好文章{:3_294:}{:3_294:}{:3_292:}{:3_292:}

羊肉斗虫 发表于 2011-7-10 13:32:46

90后玩虫的人就很少了,白虫秋虫能一起玩应该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以后谁还会玩蛐蛐啊?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4-12-15 08:20:04

很有深度,没有对古谱有深究的人写不出这文章,

涛声依旧 发表于 2014-12-15 09:04:11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说秋虫和白虫[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