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蟋雅致 发表于 2011-7-28 15:34:11

关于飞翅蟋蟀的解读

本帖最后由 秋蟋雅致 于 2011-10-18 11:37 编辑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数亿年的自然进化和选择,促使蟋蟀这里说的是中华斗蟋(学名:迷卡斗蟋),进化出一种与残酷大自然相抗争的生存能力---当代易变异性.
  在生物学上“变异”指同性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如“物种变异”。
  关于飞翅蟋蟀、大翅蟋蟀等的属性,没有自己孵化白虫蟋蟀前,我也以为这些都是中华斗蟋的亚种.在孵化白虫蟋蟀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解到这些都是中华斗蟋同一个门种,只是蟋蟀秧子五龄前高度潮湿的孵化环境,使它们身体内的育发机制产生了误解,以为今年气候又引发了潮湿的大水环境,促使它们的肌体孕育方向发生了变异,于五龄前把体内一部分养份逐渐转育到内翅上---飞翅.这时,可以看到四龄大的蟋蟀秧子头项与身体比例极不协调,头项小肚子超大,六龄蜕壳后看似与正常蟋蟀秧子差异不大,七龄蜕壳成虫就会发现它拖着长长大大的飞翅.
  这里借用一下网友"雅趣盎然"的帖子:[虫照] 这三条还剩二蜕,成长时间有先后,外形不一(7月24日)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28819-1-4.html来用图像说明.没经楼主的同意就拿来使用,还请"雅趣盎然"网友原谅为盼!
  这是下面秧子蟋蟀的父系亲本蟋蟀.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4/181112do3ymd18ohk3zq1j.jpg
  这是四龄时,将来蜕壳成为正常体形的蟋蟀秧子照片.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09/1222224gmhmriyufcfanme.jpg
  这是四龄时,已经不可改变、将来是飞翅的蟋蟀秧子照片.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09/1222252g1jp711pk3kg41l.jpg
  从以上两图,大家很容易地看出二者的巨大差别.刚看到网友"雅趣盎然 "发这帖时,我曾回帖说:"3是飞翅",以后网友"雅趣盎然 "陆续发了蟋蟀秧子育化进程不同期的照片,确如其实.
  这是网友"雅趣盎然 "以后随孵化时间进程续发的照片.正常蟋蟀秧子的六龄期照片.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12/223035xej6xcqt3fctctcc.jpg
  正常蟋蟀秧子的七龄期照片.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1/194515sfz2swusz8i8iuge.jpg
  蜕壳后,正常蟋蟀秧子的成虫照片.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4/103939rk4wvz4r1il9g9yd.jpg
  将来是飞翅蟋蟀的秧子六龄期照片.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15/214301boz994woeu9o4r19.jpg
  将来是飞翅蟋蟀的秧子七龄期照片.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1/194517u1c1ju04e1dcyi1w.jpg
  将来是飞翅蟋蟀的秧子成虫照片.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2/153337jrjkbjgbkk8bkwrb.jpg

 网友"雅趣盎然"的另外一个帖子:[虫照] 一条小大翅成虫了.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29406-1-1.html 这条虫本以为还有一蜕就要成虫,待蜕完,却没成虫,仅翅膀变宽了,为此一直留它到今上午蜕成小批了,真是额外的收获!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9/211545oooa0au61m1dyd9v.jpg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9/211547pc1lmwaw52bnymna.jpg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9/211542f36kezwf71k6vjvj.jpg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9/2118376jkakz36cjietck6.jpg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9/21184163jzrg6fmtiuslpu.jpg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9/211834cq40fcp0bpqfvfh3.jpg

http://www.guochong.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07/29/215743yfwvvv7qf7nqzytf.jpg

  同一批虫卵同一个孵化场所,有的蜕出正常蟋蟀有的蜕出飞翅蟋蟀,疑问在哪?细心留意孵化进程并作一些记录,可以看到秧子蟋蟀在孵化箱里的长期位置是基本固定的,蜕出正常蟋蟀的位置高洁敞亮,蜕出飞翅蟋蟀的位置湿度较大.
  正常蟋蟀的后代为何会有飞翅蟋蟀?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我本人孵化白虫蟋蟀得出的心得经验,这是蟋蟀亿万年来适应环境生存能力的一种体现.我发表的帖子:[原创]科普一下初步解说过这种现象,我当时孵化的白虫蟋蟀都有共同的祖先---斗场下来的白虫蟋蟀,没有飞翅的种源.只是其中一箱白虫秧子孵化时过于潮湿,结果出了一箱飞翅.以后注意了,暖箱里保持干燥,飞翅没再出现过.
  蟋蟀秧子的饮食都差不多,是本人调配的.有网友认为:"飞翅的产生与营养过剩有关,荤食多则飞翅多"。不过我想:白虫蟋蟀其实都是营养过剩的,哪个孵化白虫蟋蟀的人不想把小秧子喂得好一点再好一点??!饮食上白虫蟋蟀不知要比秋虫蟋蟀少担多少心了,每天的饮食一定会按时准点送来,吃不了还有剩下的都收走进了垃圾桶,饮食内荤素除了想不到的,人们都添加在里面了,但份房里出来的还是正常蟋蟀多飞翅蟋蟀少!也有网友说:"有没有可能飞翅是蟋蟀的隐性基因,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被激化?如果秧子给它忽潮忽干,那又会是什么?六翼飞?"啊,这话说得好!这个思维有可能点明了六翼飞产生的原因,下面会说说六翼飞有可能是营养充足的产物,它能称王称霸是有营养学上基础的.
  正是由于自己孵化了白虫蟋蟀,认知到过去认为飞翅是蟋蟀的一个亚种的错误.现在我认为:飞翅只是蟋蟀的一个变异,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特化,秧子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里就多出飞翅.这个变异为不完全遗传性,就是说飞翅的后代不一定全是飞翅,也有一部分是蟋蟀,同理蟋蟀的后代也一样.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像有的人有六指,但他的后代不一定也是六指一样.再举一个恰当的例子:如一位耳聪的盲人,他眼睛看不见了,耳朵却异常地灵敏,能捕捉到明眼人不注意的细小声音,并通过声音来弥补盲眼带来的行动不便.耳朵是现实存在着的东西,特化只是加强了它的功能.
  特化与隐性的区别:特化是存在着的东西往特别方向发展了,隐性是看不见的东西在下一代中出现了.飞翅是蟋蟀现实存在着的内小翅发育而来,所以它应是特化.
  为什么秧子会蜕出飞翅来?本人认为:秧子长期生活在不适应的潮湿环境里,要尽快离开它的唯一方法是长出翅膀飞离它.蟋蟀在几亿年的自然环境里生长进化,如环境是潮湿的,那一般是一大片的湿地,靠爬走是无法快速安全地远离它的,弄不好还会丧命,好在蟋蟀是很容易变异的昆虫,在秧子期内动用身体内的养分长出翅膀来,离开湿地就安全快捷了.正因为秧子动用了身体内的养分长了原来细小内翅---飞翅,虫体其它部分也就比不长飞翅的蟋蟀小了或不足了,特别是头与项,四龄前明显与将来是正常的蟋蟀秧子窄小,成虫后飞翅有一个别称:飞珠!十分形象地说明了飞翅头项的不足.
  就孵化用做打斗用的白虫蟋蟀来说,孵出的飞翅蟋蟀严格意义上是正常蟋蟀的残次品!
  原因:飞翅是正常蟋蟀秧子在二龄期~四龄期之间,觉查到环境潮湿不适合自身发展,而动用身体内的养分把原来的短小内翅长成飞翅,这个变异特化因把秧子体内有限的养分转化成飞翅,其它部位比起将来蜕成正常蟋蟀就会有欠缺不足!(这时的蟋蟀秧子只求能够生存下去,不求长得毫体壮实!).一般这个不足都发生在头项部位,内翅的根就在项下,养分从这儿纷纷送到内翅上,随着内翅发育成飞翅,头壳与项皮就会发育得小和薄了.而头项部位是蟋蟀以后参与打斗的重要发力点和支撑点,头壳和项皮的小与薄直接影响飞翅蟋蟀的打斗能力,一般人工孵化的白虫飞翅蟋蟀要比人工孵化的正常蟋蟀打斗能力弱得多.
  六翼飞蟋蟀一定是受环境影响并在龄期得到十分充足的营养而变异产生的,具体的原因因其数量极少而无法探究,上面网友一句:秧子给它忽潮忽干会是六翼飞么?我认为他有可能说对了!我见过一只黄飞虎(六翼飞),发过帖子:[原创] 与虫王擦肩而过的遗撼黄飞虎(六翼飞)它看上去一点没有飞翅蟋蟀的样子,模样就是一只正常的黄色蟋蟀,大头大脑粗项悍腰,与一般的飞翅蟋蟀完全两样!   分析下来它在秧子期内,因养分充足不但另外多发育出了一双飞翅还养足了头项,这是难得的先天充足的例子.
  人工孵化成虫的正常白虫蟋蟀,如有一颗像飞翅那样的珠头,那头壳的厚度一定很大,同箱同等年龄的白虫蟋蟀大多不是它的对手.又要引用网友"雅趣盎然" 的帖子:[虫照] 有四条自孵的伏虫,其中三条都败于某一条,您能把它找出来吗?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29334-1-1.html图3就是一条珠头正常白虫蟋蟀,我在回帖中说:"3肉最细,头呈珍珠形,这头形一般咬力大,成虫不久的白虫只要牙咬力大就能称雄一时".当时因忙着看股市少说了一句:"3和2有的一拼".结果使然,"雅趣盎然"网友在第58楼回帖说:"我也和大家意见相同,估虫2和虫4胜,但结果令我跌眼睛,虫3在前两天打掉飞机时,确信您讲的话,飞机没用.昨上午想给虫4交牙,结果没几下给虫3打败了,接着放下虫2,打得较接近,想不到最后一格,被虫3一个背包,扔到盆上面,下来败了".白虫蟋蟀和秋虫蟋蟀一样,正常体型是最佳的,选虫要多以它为主,至于大翅它产生的原因我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它也是营养充足的产物,大翅多口辣与它秧子期打下的坚实底子是分不开的!
       孵化白虫蟋蟀技术是否过关的一个标志:不出飞翅蟋蟀!
       一旦不出飞翅蟋蟀时,可以看到孵化出的白虫蟋蟀面貌、个子强过秋虫蟋蟀。
       注意点:一~四龄空气湿度要大、地面干度要大(至少有高有低、低湿高干),五龄后要干,七龄单蜕。

http://www.xishuai.com/forum-viewthread-tid-26224-highlight-%BA%EC%C5%A3.html
此文由 红黄 发表:
  记得好友LJBLJB先生提示过,秋虫的爪花是T字型,白虫的是Y字型,不知道这条虫归入哪种形状?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一般的情况下:
  有Y型的爪花,非白莫属.
  秋虫没有这样的形状爪花.
  恭喜徐兄,你孵化白虫的技术到位了!过去是这样说:不出飞翅技术过关;现在要说:不出Y型爪花,技术高超!

真正长脚青大头 发表于 2011-7-28 15:45:03

{:soso_e182:}{:soso_e182:}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11-7-28 16:01:03

{:soso_e128:}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7-28 16:06:06

本帖最后由 柳暗花明 于 2011-7-28 16:09 编辑

去年我们这出了一条飞翅,真的百战不殆!太牛了,19路吧,勇贯三秋,最终仍然不显老。差不多第一个开斗,最后一个收场,立盆地。可谓傲视群雄!!而且斗的砝码越来越大,难得啊》{:soso_e129:}

透城香主 发表于 2011-7-28 16:07:3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帖子{:soso_e179:}

春去秋实w 发表于 2011-7-28 16:11:36

{:soso_e179:}

京城吴大帅 发表于 2011-7-28 16:18:46

{:soso_e182:}

金陵长乐 发表于 2011-7-28 16:22:18

好帖,理论,实践,真知•••

ntsgq 发表于 2011-7-28 16:29:16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似曾相识2012 发表于 2011-7-28 16:43:38

学习了{:soso_e100:}

xinxin971109 发表于 2011-7-28 19:13:25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7-28 1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去年我们这出了一条飞翅,真的百战不殆!太牛了,19路吧,勇贯三秋,最终仍然不显老。差不多第一个开斗,最 ...

呃,不会是南京吧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1-7-28 19:52:32

透城香主 发表于 2011-7-28 16: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帖子

{:1_182:}{:1_180:}{:1_206:}

跑马青 发表于 2011-7-28 20:20:27

金陵长乐 发表于 2011-7-28 16: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帖,理论,实践,真知•••

{:1_182:}

平头宜昌 发表于 2011-7-28 20:27:10

{:soso_e179:}

神阿门我了 发表于 2011-7-28 22:07:29

{:soso_e142:}{:soso_e163:}

xdp 发表于 2011-7-28 22:33:20

{:1_180:}{:1_181:}{:1_182:}

见欢 发表于 2011-8-2 20:32:05

科普文章,好!

xdp 发表于 2011-8-2 20:36:26

{:1_182:}{:1_182:}

将军风采 发表于 2011-8-2 21:01:10

好帖,不顶是不行的。

董敏磊 发表于 2011-8-2 21:01:25

{:soso_e179:}

老友童心 发表于 2011-8-2 21:47:38

{:soso_e100:}

锡山老农 发表于 2011-8-2 22:19:30

{:soso_e179:}

yan2008 发表于 2011-8-2 23:46:50

顶!{:soso_e179:}

古之八足 发表于 2011-8-3 02:05:37

{:soso_e179:}{:soso_e183:}

明易堂主 发表于 2011-8-3 02:56:48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7-28 1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去年我们这出了一条飞翅,真的百战不殆!太牛了,19路吧,勇贯三秋,最终仍然不显老。差不多第一个开斗,最 ...

今年偶的虫出了两条大飞蟋,大头宽项,肚似蜘蛛,重量大约7厘左右,养养看能否与秋虫一战。其中三只4厘多的小飞,连续打败5厘多的野伏虫(成虫时间差不多),令俺兴奋。飞蟋的特点,头小牙长,肚大而圆似蜘蛛,交口很恶。其中一条黄飞虎飞翅特长,不知会有何异样,拭目以待。{:1_181:}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飞翅蟋蟀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