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蟋蟀和白虫区别。
秋白分辨是虫友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这里,简单的阐述一下最简单辨别方法,千万不要想的太深,因为现在大多是棚虫类的白虫,动态和饲养的辨别不具备广谱性。白虫从饲养环境分,有缸白,棚白,地白。 按种系分,有第一代孵化卵和N代的孵孵化。这里就不说缸白和N代孵化卵了,大多玩过多年蟋蟀的人都能辨认,例如野生一手虫大多肚里有青屎, 野生蟋蟀见光会躲,野生蟋蟀须活有贼性,野生蟋蟀入盆会抢食等等。
随着白虫技术的提升,现在的白虫有一代卵野生放养,棚养,当然也有多代的,这些蛐蛐先天营养较好,而且完全具备野生蛐蛐特征,所谓的秋白对比大多不具备广谱性,例如盆长,色络等等。事实上,前5年,上海,杭州,北京80%消费的都是这类蛐蛐,只是大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几乎所有人,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早就在消费白虫了。如果你花30元买了一条3斟的山东野生蛐蛐,这可能吗?
但最具备秋虫野白分辨广谱性的是项上的指甲印,一看就知, 玩者看一下这里的蛐蛐图片或者自己把捉来的野生虫看一下,野生虫90%以上项上指甲印处事没有坑状的,而白虫就算4龄放养,项上指甲印处就是深深的一个坑。
其实对于养蟋蟀技术较差的玩家,质量好的地棚白虫在同等价格下,肯定比纯野生虫更具性价比,无论拍子,外形和饲养。有了蛐蛐就成天打打草,看看蛐蛐,时不时想去掐一把的初级玩者而言,玩野生蛐蛐往往会吃亏。
但总的来说,白虫绝对不如野生虫,这是永远无法逾越的,但白虫更适合更多蛐蛐爱好者,虽然很多人很不蟋蟀自己收到白虫,但实际在就在消费白虫了。 不会是危言耸听吧!80%是否夸大了。{:soso_e113:} 白虫现在可以小斗一下、牙比较硬 {:soso_e107:}{:soso_e107:}{:soso_e107:} 秋虫市场只存在很久以前的记忆里。。 现在市场上的大多都是大棚虫,这点我同意,但是指甲印一说已不能完全成立,我前几天去崇明抓虫,真正的野生虫,但是照样也有明显的指甲印。(顺便说下,崇明的虫太小了,和几年前相比差了不少) {:soso_e181:} 是懂非懂的写了这篇文章。 指甲印也要结合虫项的形态,某些形态的项发育不完善就会有指甲印。 我思故我在,我学故我在,我发帖故我在,此处我非本我,我者,我等众人一干也!
虫友应向你学习,多发些技术贴。
无论对错,畅所欲言,言者无罪,言者有理! {:soso_e119:}{:soso_e119:} 这篇文章很有价值,没有长期细致的观察,是写不出的。除了去山东现抓现收,我们从市场上所购之虫,十之八九是放养之虫。大家想想:当8月初去山东收虫的人,苦于无虫可收的时候,全国各大城市花鸟市场就已经山虫沸腾。试问,田里尚未大量出虫,这虫天上掉下来?所以,我们已经在玩白虫了。 劲秋 发表于 2011-9-1 11: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指甲印也要结合虫项的形态,某些形态的项发育不完善就会有指甲印。
也许是看者理解错了,每条野生蛐蛐几乎都有指甲印, 但指甲印周围或平整或者鼓起,而白虫的指甲印往往嵌在坑里,更有看不到指甲印的,项上中间一个坑。{:3_305:} 野生虫中也有指甲印深或浅的。??? {:soso_e100:} “白虫绝对不如野生虫,这是永远无法逾越的”科学技术不能完成你的预言????? 上海,杭州,北京80%消费的都是,无语了
搂住,这条蛐蛐指甲印如何? 此公的说法我非常同意八九年前就有此想法-只是说出后无人赞同而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