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11-18 18:21:34

五德堂小讲堂(十七)--三尾跳腿的大爪钩

本帖最后由 五德堂主 于 2012-11-18 18:24 编辑

细心的虫友应该有注意到:个头差我多的蛐蛐公母,三尾的跳腿爪钩要比公的大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未完,回帖再续。

元芳,你怎么看?

qq520 发表于 2012-11-19 10:14:03

元芳不在   我等堂主下文

jx笨笨 发表于 2012-11-19 17:46:24

等待下文,请堂主继续

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11-19 19:30:03

jx笨笨 发表于 2012-11-19 17: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等待下文,请堂主继续

这个现象在野母中特别明显,而代数高的白虫母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三尾的生命活动中,除却吃喝外,最主要的两项活动就是过蛉和产卵。

三尾在土上产卵时,后跳腿是“用力紧紧”抓住土表,以便使产卵器深深插入土中。这个动作是公蛐蛐很少用到的。所以三尾在长期的生存进化中,后跳腿的爪钩明显比公蛐蛐发达。

反过来,如果份房的工艺,在产卵时,不是用粘性大的土,而是用沙土,甚至细沙,那么,产卵器不费什么劲就能插入。久而久之,代数一高,三尾的后跳爪钩发达特征就会明显退化。

其实,三尾的跳腿也要比蛐蛐的发达,虽然挖洞做窝主要是公蛐蛐的活。(秧子阶段,公母都各做各窝)

如果,这一杜撰成立,那么引伸出:不用粘性大的土产卵,母蛐蛐后跳的退化是否也会影响到下一代蛐蛐,包括公蛐蛐的跳腿呢?份房在这一环节上的传统工艺(用沙土)是否很大程度上直接造成蛐蛐跳腿的退化呢?

那么,再引伸开去,传统份房的诸多工艺环节里,还有哪些也存在这类负面作用,当锐意改进呢?

那么传统份房代数一高虫就不善斗,要年年引野血,是否也是由一些我们还未注意到的类似工艺欠缺造成的呢?要知道,野地里的蛐蛐可没地儿去“引野血“,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不依然年年不乏善斗勇将么?

再进一步而言,总结野外好虫的产地小环境特征,是否能找以些可以提高蛐蛐某些与打斗相关的特点,用以改进份房工艺,让白虫总体上进一步赶上并超越野虫呢?

一个三尾爪钩,有点扯远了。

qq520 发表于 2012-11-20 10:40:50

细节决定成败{:soso_e179:}   受教{:soso_e183:}

jx笨笨 发表于 2012-11-20 12:54:56

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11-19 1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现象在野母中特别明显,而代数高的白虫母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三尾的生命活动中,除却吃喝外,最主 ...

谢谢 堂主 学习了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11-20 13:05:55

头像是去年的那条王爷?

无忧角111 发表于 2012-11-28 12:25:27

观察仔细,佩服!

春笋敖竹 发表于 2012-12-22 13:38:33

粘性大的土容易发霉{:soso_e100:}

皮帅 发表于 2013-1-2 17:48:55

谢谢 堂主 学习了观察仔细细节决定成败   受教

淡白墨牙 发表于 2016-2-20 14:51:51

{:3_292:}

majulin 发表于 2017-7-28 19:50:33

等待下文,请继续。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7-7-28 22:10:45

机能在爪花上的体现!

鲁德道人 发表于 2017-11-30 02:41:36

你想把蟋蟀引向哪里

lyh 发表于 2020-6-1 21:11:25

学习了{:3_293:}

早晨的雪 发表于 2020-8-7 21:14:53

三尾要到处跑的,二尾有领地跑得少。份房里都不用跑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德堂小讲堂(十七)--三尾跳腿的大爪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