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蟋雅致 发表于 2012-12-16 23:37:37

盆蜕原雌在孵化白虫蟋蟀时的特殊妙用

本帖最后由 秋蟋雅致 于 2012-12-29 21:15 编辑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奉虫网"木子山争"斑竹旨令,年底前发两帖.
  我过去写过一帖:[原创]如何给二尾帖蛉.http://www.xishuai.net/home.php?mod=space&uid=19&do=blog&id=4045
  里面曾说过一点:盆蜕三雌在孵化白虫时有着野蜕和缸蜕三雌无可替代的遗传作用.孵化白虫时要特别注意!
  这层窗户纸今天把它捅破一下:盆蜕原雌与非原雌在遗传给后代的基因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说到遗传,有必要先说一说生物基因遗传.
  生物基因遗传中有:父传子、女;母传子不传女的说法。
  遗传的本质是基因,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一般生物都有多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子代之所以与亲代相象,就是因为子代遗传了亲代的基因。其中,性染色体X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染色体包含了丰富的遗传基因,父传子、女,母传子不传女。根据基因理论(已被科学证实)无论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有其重要作用,有存在主与次的问题。
  说了生物基因遗传,但似乎与盆蜕原雌在生物基因遗传中有何种妙用还搭不上边,请不要急,等我再说一个07年我在"蟋蟀虫网"上发过的帖子: 烙印 http://www.xishuai.net/home.php?mod=space&uid=19&do=blog&id=3659
  文章用实例完释了"处女基因的“无距离遗传”在繁殖后代时所起的作用".
  所谓“无距离遗传”,就是女性在与她人生当中的第一个男人交媾后,如果男性的精液进入了她的子宫,子宫就会作出积极反应,分泌出一种液体,为精子提供能量,来延长其与卵子结合的机会。与此同时,它会杀死一部分活力差的精子,达到优生的目的。随着性交次数的增多,成千上万个精于会在女性的子宫里发生自溶,它们释放出一种遗传物质“核蛋白体”,被女性的子宫内膜吸收,与此同时,精液中还含有多种性激素,这些性激素也被女性吸收。被吸收的精子和性激素中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能使母体性细胞产生遗传变异,因而分泌出被同化的卵细胞,产生“无距离遗传”的效果。
  女性的子宫通过变异同化,将进入她身体的第一个男人的基因信息保存起来,这种保存会长达10到15年,甚至更久,所以不管这个女人是不是和她的第一个男人结婚,保存的基因,都有一定的几率影响到她的下一代的性格、长相和爱好。但只有处女的子宫,才有这种灵敏的保存功能,才能生出所谓“属于”第一个男人的后代。但这种“属于”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孩子仍然会与他的直系父亲有着接近的DNA。
  文章中多个实例证明,处女基因的“无距离遗传”在繁殖后代时所起的作用是:所生的孩子与直系父亲有着接近的DNA血统,但孩子的外貌长相却与母亲的第一个男人一模一样!
  事实上,在孵化白虫蟋蟀时这个效果也在起着作用.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我们高级人类与低级的昆虫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是不要忘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起源于最初的同一个生命源,以后五亿五百万前寒武纪动物的祖先,经过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至寒武纪时出现生命大爆炸现象,即:寒武记物种大爆炸.
  后来,漫长的物种进化岁月,虽然改变了各种生物各自的进化方向,但不同物种之间还是有很多的共同点被继承遗传了下来,如:极大多数物种繁衍要靠雌雄之间的有性繁殖(极少数生物还保留着单性繁殖).
  我们还知道物种进化时,许多的原始功能是在不断减弱的,如:断肢再生功能.蜥蜴、壁虎等低等生物断尾后能再长出尾巴来,而我们高等生物人类基本丧失了这种强再生功能,但还保留着一些弱再生功能,如破损伤愈合,没有弱再生功能的话,我们受伤后是不可能痊愈而恢复健康的.
  这里我再说一个国外对再生功能的研究成果,国外生物学家为了研究了解哺乳动物是否还具有强再生功能,用老鼠来做实验.成年老鼠被切断肢体后,没有一只再长出新肢;刚出生几天的乳鼠被切断肢体后,也没有一只再长出新肢;刚刚出母胎的乳鼠,切断它的肢体,并对伤口进行处理的,没有一只再长出新肢来;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被切断肢体后的乳鼠长出了新肢,就是把刚刚出母胎的乳鼠立刻切断它的肢体,不对伤口做任何处理,任其自愈,结果乳鼠都再生长出完整的新肢来.生物学家们研究后得知:刚刚出母胎的乳鼠残肢伤口处会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再生新肢.当刚刚出母胎的乳鼠肢体断了的时候,乳鼠体内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新肢长出来,当新肢长好了之后,激素就会停止分泌.随着哺乳动物的生长,这个强再生功能迅速下降至零.
  孵化白虫蟋蟀时也曾发现,四龄前的白虫蟋蟀秧子断肢后会再长出新肢来,这就是白虫和秋虫里有大小腿的原因;五龄后的白虫蟋蟀秧子断肢后不会再长出新肢.
  许多功能越是低等生物保留的越多越强,高等生物反而是越是进化遗留的反而少了.
  既然,我们高等生物人类还有某些功能存在,那么低等生物的蟋蟀在这些功能上肯定是比人类保留的多的多了.
  雌性蟋蟀如不是原雌,它的生殖系统就会自然而然地保留下它一生中第一只雄性蟋蟀的"基因框架",所产出的后代基本与它一生中第一只雄性蟋蟀有着基本相同的外貌;即使以后它再频繁与高品雄性蟋蟀贴蛉,高品雄性蟋蟀的优良外貌是不会在这只非原雌雌性蟋蟀所产的后代中体现出来的,但高品雄性蟋蟀一定会把它的遗传基因DNA传给它的后代的.如要把高品雄性蟋蟀的优良外貌、特性再提现出来,那要走很长、很复杂的路!
  秋季或孵化白虫时,有意识地挑选体壮个大雌性蟋蟀秧子作盆蜕,多收集一些原雌蟋蟀,在定向培育高品雄性蟋蟀时,能有效地把高品雄性蟋蟀复制出来,避免杂系血统的侵染,并少走许多许多弯路.
  再说一个雌性蟋蟀是如何产卵的问题,我的原发帖:[原创] 是三尾蟋蟀要产卵还是卵自己要产出来?http://www.xishuai.net/home.php?mod=space&uid=19&do=blog&id=74
  讲到雌性蟋蟀即使不交配也会产卵,就如鸡一样,卵在腹内成熟后就会把它产出去;而与多只雄性蟋蟀交配后,所有的精子全被雌性蟋蟀储存在同一个储精囊里,雌性蟋蟀肚腹里的未受精卵,只有在通过产道末端即蛉门口一个储精器官开口处时才会受精.至于雌性三尾到底用哪一只雄性蟋蟀的精子来给腹内的卵授精,那是随机的!所以要定向培育高品雄性蟋蟀,雌性蟋蟀要用原雌,一是利用本文上面所讲的一些因素,二是避免杂系血统的混入.
  盆蜕原雌在孵化白虫蟋蟀时的特殊作用,目前还不为人所知,是我集多年孵化白虫过程中,用心研究、体会得出的经验,我先在这里把这层窗户纸捅开它,让大家都知道,可能会有缪误,敬请大家指正为盼,谢谢!

此文由 大雨 发表:
  仔细拜读了老师的文章,
  似乎完全从类比哺乳动物的角度做了一个大胆的推论,
  而这个“处女基因”更像是老外的一个愚人节笑话,呵呵。

  不知老师是否有实际的对比数据,
  即便是很初步的。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答:感谢兄弟的提问,我写的有的是经验,有的就是兄弟说的推论了,针对做的实验数据因事先没想到过也就没统计过,但有直观的经验感受.
  本文确实是对原雌蟋蟀生殖系统做了一个极大胆的经验推论,不过这于我本人来说,尽管没有统计数据,但有直观的现象感受.
  我有喜欢捉秋蟋的爱好,并常常把看到的大个厘码的野生赤膊三尾捉回家做盆蜕原雌.自己孵化白虫时想到勿使目标蟋蟀血统混杂,盆蜕原雌是最好的首选,当然也用野外捉回家的大个野生秋三尾,结果发现盆蜕原雌能最大限度地把要孵化的目标蟋蟀的体貌复制出来,而野生三尾往往孵化出很杂的不是自己所选的蟋蟀样子.2007年当看到海外版知音那篇文章时,突然有了灵感,当时就在蟋蟀虫网上转载时发表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以后孵化白虫时使用盆蜕原雌确实能少走许多弯路,能多孵化出一些目标蟋蟀来,故我想盆蜕原雌肯定有人们还未知的许多秘密.

drl 发表于 2012-12-16 23:57:30

{:3_292:}{:3_292:}学习了!

金陵长乐 发表于 2012-12-17 09:44:30

技术帖顶•••

xdp 发表于 2012-12-17 10:11:46

{:soso_e142:}

春笋敖竹 发表于 2012-12-17 10:31:49

顶!李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哈哈!{:soso_e179:}

双地须 发表于 2012-12-17 10:34:40

不是最懂,帮顶是必须的,用心了。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12-17 10:42:50

学习了,虫子也有处女情结。哈哈!

秋之趣 发表于 2012-12-17 11:41:13

好贴要顶{:soso_e179:}

好好的 发表于 2012-12-17 21:00:29

{:soso_e100:}

雅趣盎然 发表于 2012-12-17 21:05:10

{:soso_e163:}{:soso_e142:}

☆﹎尐の潴潴 发表于 2012-12-17 23:27:05

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

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12-17 23:58:17

妙!

大雨 发表于 2012-12-29 00:09:31

仔细拜读了老师的文章,
似乎完全从类比哺乳动物的角度做了一个大胆的推论,
而这个“处女基因”更像是老外的一个愚人节笑话,呵呵。

不知老师是否有实际的对比数据,
即便是很初步的。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2-12-29 09:12:51

{:soso_e142:}   又长了些见识,谢谢 !{:soso_e160:}

秋蟋雅致 发表于 2012-12-29 21:10:27

本帖最后由 秋蟋雅致 于 2012-12-29 21:15 编辑

大雨 发表于 2012-12-29 0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仔细拜读了老师的文章,
似乎完全从类比哺乳动物的角度做了一个大胆的推论,
而这个“处女基因”更像是老 ...

答:感谢兄弟的提问,我写的有的是经验,有的就是兄弟说的推论了,针对做的实验数据因事先没想到过也就没统计过,但有直观的经验感受.
  本文确实是对原雌蟋蟀生殖系统做了一个极大胆的经验推论,不过这于我本人来说,尽管没有统计数据,但有直观的现象感受.
  我有喜欢捉秋蟋的爱好,并常常把看到的大个厘码的野生赤膊三尾捉回家做盆蜕原雌.自己孵化白虫时想到勿使目标蟋蟀血统混杂,盆蜕原雌是最好的首选,当然也用野外捉回家的大个野生秋三尾,结果发现盆蜕原雌能最大限度地把要孵化的目标蟋蟀的体貌复制出来,而野生三尾往往孵化出很杂的不是自己所选的蟋蟀样子.2007年当看到海外版知音那篇文章时,突然有了灵感,当时就在蟋蟀虫网上转载时发表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以后孵化白虫时使用盆蜕原雌确实能少走许多弯路,能多孵化出一些目标蟋蟀来,故我想盆蜕原雌肯定有人们还未知的许多秘密.

大雨 发表于 2012-12-29 22:43:48

您说的元雌能最大限度保留种公基因当然是对的,
母虫事实上是把所有精囊中的精子都放在生殖道中,
在排卵时授精,
那野生三尾早已经获取了多种父系基因需要拼概率来选择,
而原雌不必,
这个现象完全用不到“处女基因“来解释啊。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4-9-7 04:16:02

大雨似有谬误,三妹受精卵如有定向雄性的,当然应有基因遗传,但所谓元雌并不排除野生的我们以为是处女三,而实际并非处女三,所以我认为楼主的处三论是对这而言的。对蟋蟀来讲我们要的主要是外貌的遗传,为免走歧径,处三论是必须的。不好意思好像有点辞不达意。

秋蟋雅致 发表于 2014-9-15 07:26:31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4-9-7 04: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雨似有谬误,三妹受精卵如有定向雄性的,当然应有基因遗传,但所谓元雌并不排除野生的我们以为是处女三, ...

仁兄说的极是,孵化白虫处三是绝对重要的!

围绕处三有许多的事都是必要的和要研究的.

另外,用处三会给你减少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盆蜕原雌在孵化白虫蟋蟀时的特殊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