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吴大帅 发表于 2012-12-23 08:54:04

新、老斗盆的比较

过去的人斗蟋蟀,最早时农村农闲,在田间地头挖个小坑,现捉现斗,一玩一乐。但大部分的斗蟋,还是在泥陶制品中进行。一般的找个大口径的养盆;讲究的在专门制作的斗盆里。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物质的进步,斗盆也与时俱进。
   有机透明白色椭圆型,纸垫并带闸板斗盆的出现,为人们观赏、判决蟋蟀打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一 起落
      新:有闸板分离,起落蟋蟀互不影响;
      老:起落时难免影响对方蟋蟀。极个别人,利用后落蛐蛐,成心“砸”一下先落的蛐蛐,以求占得先机。胜负已分后,总有一句话“先捞上风”,就是为了保护上风虫,避免在捞下风虫时伤及上风虫。
       二观赏
       新:围观方便。正面、斜侧面甚至侧面都能观赏。大大提高了观赏人数,几十个人都可以;
       老:围观限制。5、6个人没问题,7、8个就要头碰头,而且只能看到斗盆的一部分。人再多了,就要从人缝中看。最难堪的是相互交叉的气味、汗味甚至酒味。。。
      三 打斗
       新:纸垫利于蟋蟀蹬踏,但不利于盘打,蟋蟀基本是硬碰硬,用牙“说话”,打斗时间大大缩短;
       老:蟋蟀打斗时难免脚下“打滑”,利于蟋蟀盘打和全面发挥各种“技能”,斗间、斗口、抱团。。,打斗时间相对长,观赏性强。
       新:有了闸板,可以及时分离蟋蟀。这样利于下风蟋蟀喘息,增加了蟋蟀胜负变数,但也相对延长了打斗时间;
       老:3(2)碰头,胜负立判,下风蟋蟀很难“翻身”。暂时上风的蟋蟀,要求探手带住,碰正头,不能追屁股。但也会出现个别探手,半真半假带不住上风虫,使下风虫“雪上加霜”。
      新:由于壁浅,蟋蟀打斗时会经常打出盆外,影响打斗的连续性;
      老:相对新斗盆,蟋蟀打斗时不易出盆。
       四影像
       新:由于是透明的,盆相对浅,非常利于拍照和录像,为保存、传播蟋蟀资料提供了条件;
       老:盆高壁厚,很难进行拍照和录像。

       综上所述,新、老斗盆比较,新斗盆的优势显而易见。
       其实,人们对斗盆的探索永远不会结束,随着社会的进步,我相信更科学、更先进的斗盆还会出现的。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深海 发表于 2012-12-23 08:58:38

{:soso__6263247686482441155_2:}

青皮 发表于 2012-12-23 09:03:08

{:soso__4841645219716269888_3:}{:soso__4841645219716269888_3:}{:soso__4841645219716269888_3:}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12-12-23 09:54:03

谢大帅!

阿苏 发表于 2012-12-23 10:32:37

{:soso_e179:}{:soso__5663373028670280397_3:}

xdp 发表于 2012-12-23 10:36:38

{:soso_e179:}

闲人雅趣 发表于 2012-12-23 10:51:42

{:soso_e163:}

drl 发表于 2012-12-23 11:34:42

很有道理!{:3_293:}{:3_293:}

双地须 发表于 2012-12-23 11:39:28

分析的很有道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相信更科学、更先进的斗盆还会出现的。
顶是必须的。

金陵长乐 发表于 2012-12-23 11:58:04

有见解•••

动力无限 发表于 2012-12-23 17:40:56

{:soso_e163:}

山东卖罐的 发表于 2012-12-23 17:46:13

{:3_292:}{:3_291:}{:3_292:}

好好的 发表于 2012-12-23 20:28:51

{:soso_e16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老斗盆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