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翁痴迷蟋蟀 年养400蟋蟀相伴晚年】
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3-5-1 17:43 编辑在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街道李松朗社区,有一位老人叫梁灿球,人们都习惯尊称他为“老长”。
老人今年已经82岁了,精神很好,有意思的是他不爱养花遛鸟,就爱驯养蟋蟀,他养蟋蟀的历史已经有65年,平均每年驯养的数量达300至400只。多年来,“老长”一直专心蟋蟀驯养,乐在其中,晚年生活过得充实有趣。
近日,记者见识了“老长”和他数百只蟋蟀的奇趣生活。
刚走进李松朗梁氏祠堂,记者就听到一阵清脆的蟋蟀声。
原来,在祠堂的走廊上,“老长”正认真地“侍候”着蟋蟀。他精心地用粟米与佐料揉成一小团,给蟋蟀美餐。走廊的周围摆放着一大片用食品罐做成的蟋蟀笼。见记者来,他忙拉过小凳让座,然后又埋头“苦干”。
许久,“老长”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他转过身点了一支香烟重重地吐出烟雾后说:“今早填料喂养蟋蟀,这下子刚忙完。”记者问现在总共驯养了多少只蟋蟀,“老长”微笑着说:“已经送出200多只,现在还有200只左右”。
在交谈过程中,“老长”总是闲不住,一会他从一个小盒子里拿出一根“蟋蟀草”(专门用于训练蟋蟀打斗技能的一种草),开始训练蟋蟀了。只见在一只大碗里,“老长”用“蟋蟀草”百般挑逗一只略显米黄色的蟋蟀,一时间“老长”的动作和神态完全像孩童一般天真,只见他将细小的“蟋蟀草”在蟋蟀背上来回滑动,原本不怎么爱动的蟋蟀,一下子就被撩得性情大发,不停地来回走动,并鼓起翅膀发出“吱吱”的声音,颇具挑衅性。如此几个回合之后,“老长”呼了口气,心痛地说:“累了,让它休息吧!”
为养蟋蟀连家都不回
“老长”从小就喜欢看人家斗蟋蟀,后来又开始驯养蟋蟀。
65年前开始,“老长”驯养蟋蟀的兴趣越来越大,驯养的蟋蟀也越来越多了,他不得不把蟋蟀搬到空旷的祠堂里驯养。有时候为驯养蟋蟀,“老长”甚至连家也不回,就陪着蟋蟀睡在祠堂简陋的床铺上。现在,周围很多人都知道李松朗有个“老长”驯养蟋蟀很厉害。
“老长”有5个儿女,家庭生活过得不错。儿女们担心他驯养蟋蟀太花精力,劝他不要再玩了。“老长”却说,不驯养蟋蟀,做什么?儿女也就听之任之了。
“老长”每年有几百只蟋蟀被朋友拿去玩,有时候拿一只蟋蟀,朋友只给六七元,有时候干脆不给一分钱,这些“老长”都根本不在乎。邻居们告诉记者,“老长”向别人收购的蟋蟀一只就要4至5元,他驯养蟋蟀根本就不是为卖钱。
问起今后是否还继续驯养蟋蟀?“老长”说:“60多年来我一直在驯养蟋蟀,有感情了,我不会放弃这些蟋蟀的!”说这话时,“老长”又拿起那根“蟋蟀草”逗起罐中的蟋蟀,一阵叫声特别清脆。
http://s.yytcdn.com/swf/common/explayer.$46199.swf?playlistId=535553&haslogo=true&autostart=true&epId=3 老有所乐!{:soso_e179:} {:soso_e163:} {:soso_e160:} 老人是真正的爱虫,而非为了什么。 老头精神值得学习{:soso_e179:} {:soso_e183:}{:soso_e163:} 曾在报刊或杂志看到过此文,已有多年了。顶。{:soso_e163:} 痴迷一词贬意较多,40年无所感悟,他的心理特征值得探讨, 希望自己也能活到这个岁数还有精力继续玩蟋蟀,因为这蟋蟀情节怕是一辈子都割舍不下的了。{:soso_e189:} 情趣是一种坚持,一种状态,一种自我的肯定,老有所乐,大家同乐,好事啊{:soso_e179:}{:soso_e163:} {:soso_e179:}{:soso_e163:} 真正的虫痴啊,老有所乐赞一个。 {:soso_e160:} {:soso_e179:}{:soso_e163:} {:3_291:} 老有所爱 老有所乐{:soso_e179:}{:soso_e142:} {:soso_e179:} {:soso_e182:}{:soso_e163:} {:soso_e181:} {:soso_e181:} 真是老有所乐!分享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