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秋兴觀蟋蟀大戰---西渡隐者】
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3-4-30 22:09 编辑蟋蟀,秋虫也。俗称:蛐蛐、财积、促织、吟蛩。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李白、杜甫、白居易、杨万里、苏东坡、欧阳修、姜夔等唐诗宋词中皆有蟋蟀的动人描写。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竟然能著有中国第一部关于蟋蟀的科学经典《促织经》;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为丹青高手,却被民间戏称为“蟋蟀皇帝”,宣德青花蟋蟀盆为收藏界珍玩。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嗜好此道,明末清初的旷世奇才周履靖著有更详尽的《促织经》;大名鼎鼎的文豪鲁迅年少时极喜欢蓄养并观斗蟋蟀。上海老城厢“沙场街”上一溜茶馆是清末民国三教九流聚斗蟋蟀博弈的著名场所,我有理由相信“沙场街”的街名由此而来。
从小生活在老城厢的我,和很多儿时玩伴一样酷爱玩斗蟋蟀,每到夏末初秋,结伴骑着脚踏车、或坐郊县区间公交车去乡下通宵捉蟋蟀, 上海辖下十个县都跑遍。为了加强“理论修养”还研读过不少关于蟋蟀的书呢。后来由于工作,无暇顾及小虫,逐渐淡远,但浓浓的情结依旧。
去年九月,巴辛邀我中午即去他家观看蟋蟀大战,这些照片是当时现场手机拍摄。从上海的四面八方来了十来位虫友,这些虫友的身份有政府的官员、地产公司的高工、大学的老师、外企的高管、民企的老板等,其中还有曾在某年获得中华蟋蟀大奖赛第一名的。开斗前,每个蟋蟀过秤,大小份量相当的匹对,用扑克牌标记。几百盆蟋蟀接连打斗,真可谓“刀光剑影、飞沙走石”,直杀得“狼烟滚滚、天昏地暗”~~看得人都累了,中间安排个“剧场休息”,抽一支烟、喝一杯茶、吃一点水果~~晚餐后继续,21点过后,鸣镝收兵,班师回朝,大呼过瘾!
记得2007年赞蟋蟀口占一诀,引录于后:
驍勇大丈夫,
膽超凡人魄。
威武不可欺,
抵命也一博。
http://img.xiami.com/res/player/widget/multiPlayer.swf?dataUrl=http://www.xiami.com/widget/xml-multi/uid/499740/sid/1771786817,1771786818,1771786819,1771786820,1771786821,1771786822,1771786823,1771786824,/width/300/height/250/mainColor/FF8719/backColor/000080/autoplay/1 {:soso_e179:}{:soso_e160:} {:soso_e163:}{:soso_e179:} 第一张最有老上海额感觉{:soso_e163:} {:soso_e179:} 国虫文化,比什么游戏都会让人们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soso_e163:} {:soso_e182:} {:soso_e142:}{:soso_e163:} {:soso_e179:} {:soso_e179:} {:soso_e160:} {:soso_e179:} {:3_293:}我看到拉链了。 魔子 发表于 2013-5-3 0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看到拉链了。
拉鏈老師在對魔子說:今年你要好好捉蟲,將來要靠你們這一代。 小馬哥 发表于 2013-5-3 08: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拉鏈老師在對魔子說:今年你要好好捉蟲,將來要靠你們這一代。
抓伐动,只好收收皮子虫 {:soso_e179:} {:soso_e179:}{:soso_e163:} {:soso_e128:}{:soso_e163:} 小馬哥辛苦 {:soso_e100:}{:soso_e179:} 殷老师的这件红马甲365天不脱的,40度高温也天天穿着 魔子 发表于 2013-5-3 1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抓伐动,只好收收皮子虫
没拉链年纪度 老将军 发表于 2013-5-3 1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oso_e18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