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哥 发表于 2013-5-5 07:33:21

【 天臺風情---斗蟋蟀 】

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3-5-5 07:33 编辑

      
                                  一

  每年大暑一过,天台的斗蟋蟀就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中秋才罢休。对于斗蟋蟀爱好者来说,这一个半月就是他们的节日,犹如足球迷遇到世界杯。可是天台的蟋蟀与其它地方的蟋蟀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它比北方的蛐蛐个头大,而且北方的蟋蟀生长在玉米地里,而天台的蟋蟀是生长在水溪岸边。

  天台的斗蟋蟀究竟起始何时,史书上没有记载。民间相传它与济公有关。济公的老家在天台城北的永宁村,民间流传许多济公传说,其中“济公斗蟋蟀”的故事最为生动。1955年还拍成了动画片,风靡一时。天台在南宋还出了一位宰相,名叫贾似道,因为在史书上和戏曲中他都是一个“奸臣”,因此人们不大愿意说起他。可他却是一位玩家。他不仅喜欢玩蟋蟀,还将天台民间养蟋蟀的方法,整出一本《促织经》,成为世界第一本昆虫学著作。

  天台山多地少,历代就是一个贫困之地,可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却在这小小的蟋蟀中,感受到富庶地区都难得的雅兴。

  上世纪60年代,从农历七月中旬开始,当时天台城西中山路两旁的店铺里,都会摆上一只圆形的桶,人称“麦饼桶”。桶里养着蟋蟀,孩子们放了学,就会跑去看蟋蟀,也有卖的,品相差点的,卖两分钱一只,好的会卖到一毛钱、两毛钱,也有斗蟋蟀场面。西桥头有一个蟋蟀市场。大暑过后,水南村、龙山头村的村民来卖蟋蟀。往往是蟋蟀连筒一起卖。那时,城里孩子的零花钱几乎都花在买蟋蟀上,养在泥火笼里。后来,蟋蟀市场被打击了,说是玩蟋蟀会“影响农业生产”,抓住的要没收,从此,西桥头也就没了蟋蟀声。

  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桥头的蟋蟀声虽然没再响起,可是天台城里的斗蟋蟀却渐渐火热起来,逐渐形成了北门、东门、大南门、西门里等队伍,参与的有上百人。2009年天台的“斗蟋蟀”被列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

  2005年9月,重修之后的济公故居对外开放。也许是因为某种的机缘,这一年“斗蟋蟀”的压轴赛,就放在济公故居进行。济公故居管委会特地为大赛制作了一尊“擂主”奖杯。这日天气晴朗,在后花园的钓月亭里,对阵的两个队分别是西门里队、北门队。这场比赛也吸引了一批来自台湾的游客。他们伫立观看,比预定的游览时间多了一个小时。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最终北门队获胜。奖杯也捧在北门队的陈立才手中。陈立才在一家医院工作,从小就喜爱斗蟋蟀。十多年前,得了癌症的他,病退在家,一年总有大半年都是在病房。可是斗蟋蟀这三个多月,他身体却是出奇的好。“斗蟋蟀”一息,他又住院了。人们都说,因为他有“斗蟋蟀”这一喜好,使他多活了许多年。2012年,一生钟爱“斗蟋蟀”的陈立才带着那分快乐离开了人世。

  陈立才所在北门队有二三十人。说是北门队,其实并不全是居住北门这片的。西门里、桥上、东门也一样,只是一个队的名称而已。无论是什么身份,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将心倾注在这小小的蟋蟀身上。

  2009年9月20日,梨园商城“斗蟋蟀”大赛开始了,有心的网友将大赛的视频发在网上,天台的“斗蟋蟀”随着现代网络,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农历八月十六是天台人的中秋节。这一天,在东门的一座宅院里,2012年最后一场“斗蟋蟀”比赛正在这里进行,这是陈学海的家。不大的院子里挤满了看比赛的人。最终,东门队获胜,人们将蟋蟀放进罐中。无论是胜方还是败方,都很高兴,一边吃着苹果、月饼,一边聊着刚才的“斗蟋蟀”。

  每年像这样的团体“斗蟋蟀”比赛,天台民间要举办三四十场,至于“一对一”的比赛就无法计数了。

                                三

  “那时我在深夜中和两三个同伴蹑手蹑脚地跑到溪水对岸的石滩,把耳朵贴在地上,屏住气息,细辨着土坎的旁边或石块底下发出的蟋蟀的声音所来自的方向……把可爱的虫捉在手中。露水湿了赤脚穿着的鞋,衣襟有时抓破,回家来告诉母亲说我去望了田水回来,不等她的盘问,立刻便溜进房中,把捉来的蟋蟀放在瓦盘里,感到醉了一般的喜悦……”

  这是现代散文家陆蠡在他的《蟋蟀:故乡杂记之三》中,形象描述了小时候捉蟋蟀的情景。他是天台平桥人,家就在始丰溪畔。其实天台的许多孩子都有过他的这种经历。

  斗蟋蟀的乐趣不仅仅是“斗”,“捉”也是其乐无穷。

  天台的蟋蟀主要来自始丰溪两岸沙石地和玉米地、花生地。大暑过后,正是蟋蟀的成长期,因蟋蟀喜在夜间鸣叫,所以捉蟋蟀要夜晚去,因此,每到夏夜,若不是雨天,始丰溪两岸总会隐约晃动着许多捉蟋蟀的身影,也留下许多捉蟋蟀的趣事。如有的被蛇咬伤了;有的在回来路上,车轮胎被钉扎了;有的连摩托车带人一起翻进稻田里的,有的还摔断了肋骨……

  吃过晚饭,窦景博与金小钧就带上手电筒,驱车去河滩捉蟋蟀。窦景博经营了一个花木园。金小钧在一家歌厅任消防值班员,每夜他必须要在凌晨两点去接班。

  对于金小钧来说,捉蟋蟀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小时候,他父亲的好友陈增友送了几只蟋蟀给他玩。陈增友是当时斗蟋蟀的首脑人物,每年他都要组织一个队,与当时开诊所的老王的队伍“斗蟋蟀”。从13岁开始金小钧就加入陈增友的队伍。为了捉蟋蟀,他几乎跑遍了始丰溪两岸的溪滩地。如能捕捉到那种体大、头圆、腿粗、颈长、钳壮的“将军王”,是最为兴奋的事,它也将成为当年斗蟋蟀者的“主力”。

  捉蟋蟀,通过蟋蟀的鸣叫声,来判断它的藏身之处,可蟋蟀一听到声响,会立即停止鸣叫,因此要耐心地立在原地,等待蟋蟀再次鸣叫。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捉蟋蟀者,通过蟋蟀的叫声还能判定这只蟋蟀的大小与壮嫩,叫声宏亮长久的,是大而壮的蟋蟀。也能通过叫声来判断是黑色的还是黄色。黑色的蟋蟀,叫声往往比较闷实。而黄色蟋蟀,叫声则清脆。捉来的蟋蟀放入蟋蟀筒中,用草将筒口塞住。蟋蟀筒由毛竹制成,口径为2厘米左右,中间或开一缝或凿一圆孔,以便空气流通。

                                四

  俗话说:“十分蟋蟀七分养”,要使蟋蟀保持强壮的体力和旺盛的斗志,养蟋蟀就十分重要。

  当今天台的蟋蟀爱好者也许没有多少人读过贾似道的《促织经》。他们养蟋蟀的经验,却是从前人那里口耳相传,加上自己学习积累而得来的。如蟋蟀一般要独自分养,以免相互咬斗;一日喂一餐,蟋蟀喜食绿豆芽、米仁、碎黄豆、碎花生;蟋蟀饮水要用井水和溪水,自来水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才可喂用……等等。

  陈立凯拿着蟋蟀筅在逗蟋蟀时的神情,一点也不像年近七旬的人,活脱像个孩子。他家就住在北门济公亭的一条巷子里。清明前的一个中午,斗蟋蟀的爱好者赶到他家,看他养过冬的蟋蟀。他将泥罐从楼上端到院子里,在灿烂的阳光下,他用蟋蟀筅撩逗蟋蟀的头部。蟋蟀抖动着双翅,发出好听的鸣叫声。陈立凯从八岁开始就跟着外公玩蟋蟀,屈指算来已经60多年。说起蟋蟀,他喜于言表。过段时间,他准备将养的蟋蟀放回田野,等到大暑时再去捉来。

  见过窦景博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神情中的从容与淡定。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窦”。看着蟋蟀双翅抖动,听着蟋蟀清脆的叫声,他会忍不住掀开罐盖看一看,看着蟋蟀觅食、走动,听着它的鸣叫,老窦觉得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若是听到谁家有捉来大蟋蟀,会连忙跑过去看。这几年始丰溪畔的蟋蟀少了,捉蟋蟀要赶到仙居、丽水。老窦每年花在蟋蟀身上的钞票都要上万元。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值得。

  蟋蟀的生长周期只有二个半月。中秋过后,天台的蟋蟀爱好者就要将家中的蟋蟀放回溪畔的草地里,以便更好地繁衍,来年能捉到更多的蟋蟀。一个秋夜,金小钧与窦景博来到龙山头的始丰溪畔。四周漆黑,他们在一处僻静的草地,将蟋蟀从筒中倒出,在手电筒的光亮下,一只只蟋蟀从竹筒里蹦出来,跳着钻入草丛中。

  晚风吹来有些寒意,当一只只蟋蟀在夜色中纷纷跳入草丛,发出好听的鸣叫,这一年的斗蟋蟀也画上了句号。来年人们还是会来到溪边,听那熟悉的声音,与那精灵一般的蟋蟀相会,享受蟋蟀带来的美好情感与记忆。
      點擊收看
《寶貝和我》超萌視頻走紅網絡

http://img.xiami.com/res/player/widget/multiPlayer.swf?dataUrl=http://www.xiami.com/widget/xml-multi/uid/499740/sid/1771551556,1771551547,1771551548,1771551549,1771551550,1771551551,1771551552,1771551553,1771551554,1771551555,/width/235/height/346/mainColor/333300/backColor/800000/autoplay/1

lzb 发表于 2013-5-5 08:29:56

好文要顶{:soso_e163:}

欢喜 发表于 2013-5-5 09:00:31

先顶在看{:soso_e163:}

猕猴 发表于 2013-5-5 09:08:48

楼主辛苦!{:3_294:}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13-5-5 09:21:55

{:soso_e160:}{:soso_e182:}

阜新蛐蛐 发表于 2013-5-5 09:42:32

好文章!收藏学习了!   {:3_292:}

正黄旗 发表于 2013-5-5 09:58:40

{:soso_e181:}

黑色幽默 发表于 2013-5-5 10:13:34

顶起来 {:soso_e189:}

逍遥津 发表于 2013-5-5 13:07:53

楼主辛苦{:soso_e100:}

xdp 发表于 2013-5-5 14:52:54

{:soso_e179:}{:soso_e160:}

杭州阿怪 发表于 2013-5-5 16:05:44

欣赏了{:soso_e163:}{:soso_e179:}

好好的 发表于 2013-5-5 20:16:52

{:soso_e160:}

平头宜昌 发表于 2013-5-5 20:27:42

{:soso_e181:}

促织王 发表于 2013-5-5 20:56:26

好文章,不容易{:soso_e182:}

沙皇寿星 发表于 2013-5-5 22:15:48

小马哥好文,佩服

老将军 发表于 2013-5-6 01:15:22

{:soso_e179:}

黑白旦 发表于 2013-5-6 12:52:43

{:soso_e179:} {:soso_e160:} {:soso_e18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 天臺風情---斗蟋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