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老盆出名门
蟋蟀老盆出名门每到夏末秋初,不少人喜欢玩虫,或买一只“叫哥哥”挂于堂上,虽居闹市,却仿佛身在瓜棚豆架之下;或置“唧铃子”于枕下,鸣声如乐,催人入梦;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养蟋蟀,斗蟋蟀。蟋蟀,又叫“蛐蛐”、“促织”,江南一带则叫“财积”。蟋蟀相斗,时间虽很短,但激烈,刺激,犹如人之拳击。因此不论老幼,皆大喜欢。蟋蟀老盆出名门,值得收藏投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玩家养蟋蟀,除了讲究蟋蟀本身的品种,蟋蟀盆也是非常考究的。蟋蟀盆,北方称为“蛐蛐罐儿”。其制作分为南北两派,北盆制作较为粗糙,形状单一,盆壁厚,花纹少;南盆则形状繁复,花纹精美。最早的蟋蟀盆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官窑烧制,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极少传至民间。官窑烧制的蟋蟀盆精致无比,种类纷繁。
明宣德皇帝喜斗蟋蟀,昆山陆慕镇御窑村制作的蟋蟀盆也就成了当时的贡品。那里制作的蟋蟀盆,做工极为精致。远看型好,近看泥好,细看图好,翻开款好,内窥底好,敲之声好。至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都收藏了当时的珍品。
我每年也养几只“财积”,但从来不比不斗,只是用之更深夜静时听蛩蛩虫吟而已。故虫不过是草虫,却藏有四只祖上遗下的老盆。这些老盆现在放在玻璃橱中,只供把玩,不再养“财积”,说是“养虫之意不在虫,在乎盆罐之间也”。
收藏品里其中一只老盆,与一般的蟋蟀盆不同,盆盖上有精致铜襻,盆底有“和月蟾鸣”的阳文印章。“和月蟾鸣”蟋蟀盆,高8厘米,直径13厘米,灰白色,八角形,质地细密,形状独特,不同于传统的铜鼓状和直筒状,古朴沉稳,既呈曲线之美,又富书卷之气,更有沧桑之感。揭开盆盖,内置青花细瓷小水槽、小食盆各一,也极精致,是典型的南派风格。 王家年 上图欣赏欣赏 期待啊 {:soso_e160:} 王家年你这个“和月蟾鸣”蟋蟀盆,好啊!谱上有的。好的很!{:3_294:} {:soso_e181:} {:soso_e179:} {:soso_e179:} {:soso_e16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