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这个质量单位其实并不科学
斟这个单位不是很科学,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应该是正比例函数,而斟与厘和毫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普通的一次函数,例如2斟半的蛐蛐是550毫克,而5斟的蛐蛐并不是1100毫克,而是750毫克,0.09斟是4.07厘,但比0.09斟大20倍数字的1斟8却只是五里出头,所以斟数差一倍,实际质量并不是差一倍,因此我建议还是别用斟这个单位 {:soso_e189:} 统一度量衡,走向世界 只能等秦始皇从皇陵里出来统一度量衡了。。。 {:soso_e160:} {:soso_e189:} “斟”是8进位制,怎么能跟10进位制的数量等倍换算呢?不要以为什么都是10进位制的,中国老称是16进位制的,电脑编程是2进位制的。但都可换算,换算模式不同而已。所以说,“斟”是蟋蟀文化的一部分遗产,希望发扬光大,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soso_e179:}{:soso_e181:} {:3_292:}{:3_292:}个按个叫法。斟也好,厘也好,几也好,差不多就好。{:3_294:}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3-8-6 14: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斟”是8进位制,怎么能跟10进位制的数量等倍换算呢?不要以为什么都是10进位制的,中国老称是16进位制的, ...
{:3_292:}{:3_291:} 用毫克最科学 本就不是一个“等分”的概念,4斟的蟋蟀比2斟的蟋蟀大2斟,而不是4斟的蟋蟀是2斟的蟋蟀的2倍;同样是相差1斟的重量,3斟蟋蟀和2斟蟋蟀之间相差的1斟,4斟蟋蟀和3斟蟋蟀之间相差也是1斟,但前者相差更多。
看看“戥秤”就会明白这个道理,戥秤的前一部分是没有刻度的,4斟大约是1分钱硬币(据说是区别年份的)的重量。 {:soso_e115:} 三金 发表于 2013-8-6 15: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毫克最科学
用毫克配对很难得,正负放几毫克?,用斟才最科学,一般放0.2---0.4。我想:斟这种八进位制的方法就是为蟋蟀诞生的,太美妙了。犹如1磅等于16盎司16进位制,足球场的12进位制12码点球。都是很文化的产物。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3-8-6 14: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斟”是8进位制,怎么能跟10进位制的数量等倍换算呢?不要以为什么都是10进位制的,中国老称是16进位制的, ...
{:3_292:}说得好!
斟,原来是包括戥称上吊蟋蟀的小匣子重量的的,所以不能用正比例函数机械换算成克。
北方不喜欢,可以不用。但在南方,绝对是主流,不会取消的。 习惯成自然,哈哈哈..........{:soso_e160:} {:soso_e100:} 厘与斟的换算关系从数学函数来讲是一次函数关系如果用L代表厘用z来表示斟的话那么他们之间的函数关系为:L=4+0.8Z即如果是3斟的话厘就是6.4厘,以此类推,反之Z=1.25L-5. 我们武汉5OO以上放0、5亳克。60O放1O毫克。你们的斟那厘的换算很麻烦。 不是什么文化不文化的 厘与斟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不是正比例关系而是一次函数关系,用L表示厘,用Z表示斟的话。那么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为L=4+0.8Z,即3斟重的蟋蟀是6.4厘,反之Z=1.25L-5. 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3-8-6 16:43 编辑
蟀哥的重量单位按各地的叫法都行,只要懂换算。上海叫斟,无锡叫点,天津叫厘都好似各地的方言。只要大家理解就行!小不点还小不习惯,前辈们能理解。 本人以为,斗虫的话,还是厘为单位直观一些,都懂,斟可以作为老祖宗留下的遗产,继承可以,就不要发扬光大了吧 爱咋叫咋叫吧,偶只叫斟。{:soso_e113:} 斟和厘的换算大约是 厘=斟 乘以 0.8 +4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