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蛐蛐难以磨灭的记忆和疑问——渴望前辈们高人们的答疑
刚刚发的帖子实在看不下去,排版太乱了,我重新拷贝整理一下发出来,给前辈们看吧——各位前辈好,初来乍到,完全是门外汉,只因为偶尔到这个论坛看了一些文章,觉得写的很好,感觉这个坛子里的人大都是有修养的人。故而这几天看那些关于虫王异品的故事竟然看的着迷了,不禁想起来儿时玩蟋蟀的点滴,想讲出来求各位前辈指点,我甚至都不算虫友,所以讲出来没有行话用词,还望各位勿要耻笑哈,呵呵。
我小时候初中到高中的时间段,特别爱斗蟋蟀(我在湖南湘西附近的怀化长大,地处山区),抓蟋蟀斗来玩从小学毕业到高中毕业截止到离开家乡去读大学期间一共六年,我们那没有人把斗蟋蟀当成事,主要都是孩子们斗来玩,玩法也十分粗鄙简陋,就是放到盒子里打斗。每年接近的期末考试前即开始玩,也记不得抓过多少蟋蟀。但是有两件事情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当年经历的时候只觉得惊奇和印象深刻,如今有缘巧遇国虫论坛的各位前辈高人,那几十年未解的疑惑和记忆,一并被勾了出来,十分期待得到诸位的解惑,问得幼稚的话,就当我搏君一笑吧:)
两个问题:
问题一——我们当地,有种巨大的蟋蟀,我们那俗称“雷公蛐蛐”(称为雷公,不是指黑,是指其身形巨大,),比一般斗蟋大近几倍,但是样貌记得应该是和蛐蛐无异,像是一般的斗蟋等比例原样放大两倍到三倍的样子,这种巨型的蛐蛐在当地相对斗蟋的数量而言十分罕见,抓在手里还咬人手,以至于我们抓这种蛐蛐一般不敢轻易用手攥着,甚至有次我一位同学抓到只,直接揣进短裤的裤兜,结果被咬穿裤兜,直接咬了他的蛋蛋!这事一直被我们传为笑柄。我印象更深的是——有次捉到一只不太大的斗蟋,放进一个很小的玻璃瓶子大约小孩在食指粗细长短,蛐蛐进去几乎不能掉头,同学又放进一只“雷公蛐蛐”,结果,那只斗蟋拼命往瓶底逃窜,无奈瓶子太小,只能亡命的踢蹬,最后我看着它被“雷公蛐蛐”,直接嚼掉了!!!现在想想真的很惊悚——请教下,那种“雷公蛐蛐”是否在前辈们玩蛐蛐,研究蛐蛐的领域里,有说法或者叫法呢?是否是一种异虫(难得一见的大蛐蛐?)呢?或者根本就不是蛐蛐一类?但是我记得他就是长得和斗蟋一般无二呀只是大了好多。
问题二——斗过很多次蛐蛐,大部分都是在盒子里或者纸张折成的圆环里面绕着圆圈走,碰到头时才会开咬(我们那时候甚至不会芡草),我们分辨蟋蟀只分两种颜色,黄色和黑色,往这两种颜色靠得越近的几乎就一定比较厉害,而已以这两种颜色来论高低的年代里,我印象中难以磨灭的是两只虫子的一场恶斗——当时两条虫子都是比一般的虫大不少,其中一条是带飞翅膀的黄色虫,我们这成为”飞剑“,这条虫的颜色只能用通体金黄来形容,身子比一般虫既长(且宽)了一截,看上去十分雄伟;只可惜那晚凌晨两点在深山里一片收割后的油菜地里,发现它的是一个第一次跟我们去抓蛐蛐的新手,居然用三个指头捏
来抓住,直接弄伤了这条虫,好在此虫生命力强大无比,第二天居然恢复了(当然现在想来一定留了内伤)!
另外一条虫又是另一个极端,如果说那条飞剑是体型长大,那这条二尾就是体型”宽“大,当时看到后想到水浒里的李逵,近乎一个短短的长方形!!!而且,颜色上也是漆黑无比,连腿根都是黑的,全身见不到什么浅色的地方,黑而且发亮就像一颗煤块。
这两只虫从我们那时的好蛐蛐的标准来看(只看黄,黑二色和大小)是绝对代表了两种颜色的极端,而且身形也正好是两个极端,一个超长,一个超宽。事实证明,二者相遇,那场打斗也是极端。
这两只蛐蛐不同我们以往都过得任何一只蛐蛐,当时我们把它们放在一块砖头的两端,没有用纸围圈圈,砖头起码有大半尺的长度吧,也就是说两虫相隔有大半尺的距离,没有任何的犹豫,两者居然就想能看见对方一样,直接迎头而上,在砖头中间相撞,然后感觉就像两个巨人开打一般,都是重口你来我往,居然啪啪有声,滚在一起,弹开,不用芡草什么的(我们也不会)直接又直线冲撞开咬,时间也是打了数分钟不分上下,不过最抱歉的是,我竟然只记得战况的剧烈和精彩(至少我从未见过这么隔着半尺多远就直接开打的仗,就像是前世的仇人,如今看了国虫这里的视频,基本也是芡草牵引到快碰头才开咬,真
的都不如两只极黄和极黑蛐蛐的暴烈性子),最终到底谁胜出居然不记得了,印象中是黑色的二尾胜出,但是好像是两位虫主同学到最后舍不得再打下去,出手隔开了。输赢好像是看黄色虫分开后的状态(活跃程度)没有黑色虫那么好吧。
这两只虫子,就算今天我到国虫论坛看到那些将军虫,说句真实的感受——论颜色的,真的没有一条的黄虫能像当年那条飞剑那么金黄耀眼(连背上的飞翅都是接近黄色)而且纯净。论黑色,也没有哪条比得上当年条像块麻将一样的二尾,那种黑得像黑中带光的煤块般的颜色。可能是当时那两条蛐蛐的颜色和身形太极端,包括二者那一场恶斗也太过惊世骇俗让我真的记忆太深刻!!!不过,也许是我们小孩子不懂事,当年也孤陋寡闻,而且当地也没有把斗蛐蛐当成隆重的事情,所以我可能在各位看来大惊小怪了,但我可以保证,我记忆中那两条虫真的是两种颜色代表的极端了,包括体型都是两种不同的极端,否则
我断不会这么难忘。
有缘遇到国虫论坛,一口气打了这么多文字,就像一个无人倾诉的人突然遇到知交故人一般,我真的很好奇想请教诸位,
以我这般笼统浅显外行的描述,前辈们能否给我个大概的回复:这两条虫会不会都是大将级别这种厉害角色呢?我经常在想,如果那时候这两条虫到了诸位那位告人的手里,是不是会称王封侯呢?
我这些经历写出来也许就贻笑方家,但也无所谓,就当搏诸位莞尔吧。多谢拨冗阅读。 先帮顶一下了! {:3_293:} {:3_292:} 阜新蛐蛐 发表于 2014-2-21 0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帮顶一下了!
感谢前辈,{:3_293:} 感谢迷童分享,让国虫更具色彩!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14-2-21 1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迷童分享,让国虫更具色彩!
呵呵,看得出红旗前辈的热情和大度,给我这个纯属看热闹的爱好者一个“优”字,还把拙文移到更显眼的版块,真是感觉心里一热。不过一直没有人回答我的疑问,是因为我真的说得太离奇还是太幼稚了了呢,呵呵。雷公蛐蛐的三十秒钟内吃掉斗蟋记忆难以磨灭,超长纯黄“飞剑”(带飞翅的——我们当地的土叫法)和超宽纯黑二尾(我们当地对雄斗蟋的一般称谓)的对决,也是我毕生难忘的,我其实蛮怀疑那是两条不世出的好虫,被我们一群中学屁孩当做了普通玩物了而已,看了国虫网里几位前辈对他们经手过的虫王、将军的怀念之情,我不禁想:那两条纯黄、纯黑的巨虫如果当年结缘那几位前辈,会不会就成为前辈们撰文追思的王侯了呢,哈哈 顶一下{:3_293:} 感谢分享,儿时记忆往往令人一生难忘{:soso_e181:} 好好的 发表于 2014-2-21 1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顶一下
我也学着这里的礼仪,给您上个茶吧{:soso_e160:} 冰是沉睡的水 发表于 2014-2-21 1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分享,儿时记忆往往令人一生难忘
谢谢顶贴,我也学着这里的礼仪,也给您上个茶吧{:soso_e160:} {:soso_e160:} {:soso_e163:} 谢谢分享,今年有机会拍点照片让大家看看,估计和中华斗蟀(这里说的蟋蟀)不是一样的。谢谢!
{:3_293:} 木子山争 发表于 2014-2-21 1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分享,今年有机会拍点照片让大家看看,估计和中华斗蟀(这里说的蟋蟀)不是一样的。谢谢!
谢谢前辈回帖。那我再胡搅蛮缠问一句前辈,那两条黄色和黑色的大体型凶狠异常的蛐蛐,就以我稳重的出现描写判断,有没有可能真是难得一见的好虫呢 木子山争 发表于 2014-2-21 1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分享,今年有机会拍点照片让大家看看,估计和中华斗蟀(这里说的蟋蟀)不是一样的。谢谢!
到94年就没有再玩过蛐蛐,而雷公蛐蛐的记忆是大约再往前六七年,那就大约是87年左右的事情了,很难说那种记忆中的雷公蛐蛐有没有灭绝啊。 {:soso_e100:} 顶好贴,等专家解惑。{:soso_e179:} 我刚刚致电那位小时候被雷公蛐蛐咬过蛋蛋的发小同学,他记得这件事,只是不承认咬到蛋蛋,只承认咬到大腿根,哈哈哈,而且,他说他记得雷公蛐蛐和一般蛐蛐长得几乎一样,就是大了好几倍,只是抓到手里后会咬人(我亲眼看见它几十秒吃掉一只斗蟋),一般是不打斗的。也就是说我说的那种雷公蛐蛐只是咬人,吃蛐蛐,但是不打架,哈哈哈这还得等高人来指点了 迷童 发表于 2014-2-21 12: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学着这里的礼仪,给您上个茶吧
呵呵,入了乡,随个俗 {:soso_e163:}{:soso_e181:}那都有好虫,现在还能捉到吗。 小鸣秋 发表于 2014-2-21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都有好虫,现在还能捉到吗。
近20年没玩过虫了,老家怀化山区,虫子应该都还是有的,我们那里没有大规模捉虫子的习俗。我们记得山上(或者在很偏远的山间的油菜地里的虫子)的虫子比一般住家近处菜地里的要厉害一些。 雷公蛐蛐是不是油葫芦?另外那条黄虫和青虫,绝对是将军级的了! 美好的童年回忆,现在好虫越来越难见到了{:soso_e113:} 玉皇大虫 发表于 2014-2-21 16: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雷公蛐蛐是不是油葫芦?另外那条黄虫和青虫,绝对是将军级的了!
嗯,我也是最近看了国虫网,也在地摊上买到多几本8,90年代出版的二手蛐蛐书,其中有一本好像就是火光汉老先生所著,看了国虫网和那些蛐蛐图谱后才记起来,那条黄飞剑和黑二尾,都是网上和书里面没见过的出格的大和颜色纯正(当然,说道大得出格,真的大小也不是和网上看到或书上的比较得来,而是和我们那几年玩的普通蛐蛐相比较而言,记忆中的确是一般蛐蛐大一圈)。另外,您回答的是不是油葫芦,这个我不敢肯定,我们那边没有听说过油葫芦,或者我们那边不叫油葫芦也有可能。我只记得当年我们那野生的蛐蛐有三种:
一种是斗蟋,体型最小,叫起来句句句的。
第二种是黑色的身体,但是腿很白,尤其是腿根部,这种我们叫做白胯子,体型一般比斗蟋大一些,叫起来很尖锐的去去去去声,根本不打斗。我们听声很容易区别斗蟋和白胯子,根本不会去抓。
第三种就是我所说的雷公蛐蛐,据说也不打斗。但是油葫芦我看见视频是能打斗的,所以这个角度讲,可能不是油葫芦。 似曾相识2012 发表于 2014-2-21 16: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好的童年回忆,现在好虫越来越难见到了
很久不玩虫了,都在记忆中了 似曾相识2012 发表于 2014-2-21 16: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好的童年回忆,现在好虫越来越难见到了
不过我们那边以前是一个兵工厂代号叫做861,几万职工的,所谓三线国营大厂,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本身就是一个大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只有通过一条天然形成的溶洞才能进到厂区,厂区和周围的周围的农村是相连接的,至今也没有向大城市一样开发,没有什么污染,大人也没有玩蛐蛐的风俗,估计好蛐蛐还是一如既往的有。只是我现在很少回去,也不玩虫了,不然那边没有开发的处女地说不定真有好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