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旅行 发表于 2015-1-29 18:46:28

虫食配制原理

给虫配食各人各想法。从结果看有几种情况要注意一下:
一、喂食后虫到中秋时节、偏软、斗口无力。
二、喂食后虫未到斗龄即老态、斗龄期短。
三、未到斗龄、甚至还在虫龄盆长期即退食、虫老的快。
如有这些情况出现,草民从昆虫营养学观点提醒虫友,您的虫其实在挨“饿”。
虫是否在挨“饿”与每天都喂得大腹便便没有因果关系、有些人给虫配制的食
料、有荤有素有营养品、可谓营养丰富。可是对虫来说并不一定能满足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甚至天天在挨饿。
营养学认为,动物对食物的营养、不再于食物本身具有多么全面的营养物
质、而在于动物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动物对特定的食物
的消化酶。食肉动物的老虎与食草动物的牛都可以凭借消化酶从特定的食
物中获取充份的营养、假设给牛喂肉、即使吃得再多也没有营养、早晚会
饿死。即使是杂食性动物、还是有主付食的要求, 付食多伴是聊以充饥,否
则会营养不良。
因此、从昆虫营养学观点分析看,蟋蟀虽然属杂食性昆虫,但是对所需的
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矿物质,脂肪的吸收并不具备很完美的消化酶,如
不能直接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对糖也只吸收单糖而不是双糖,
所以,在食物配制上,不能按虫是否爱吃,或能吃能拉来判断虫吸收多少营
养。有些虫每天都吃得大腹便便,其实天天再挨饿。
另外,营养不够的虫易早熟早衰,这是虫体应激反应的一种表现,这里不作
铺开叙述。
如果有兴趣的话把下面关于昆虫营养吸收的原理看一下,或许对您有益。


1.2 肠内消化(Intra-intestinal digestion)   是指在昆虫消化道内进行的消化作用,这是大多数昆虫常见的消化方式。昆虫的中肠是肠内消化的主要部位,它分泌消化液进行食物消化并将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昆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类,还有少量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
   糖类   昆虫的肠壁细胞只能吸收单糖,所有的双糖(主要是麦芽糖、海藻糖和蔗糖)或多糖(淀粉和纤维素)都必须经相关的水解酶水解为单糖后才能被昆虫吸收利用。
   蛋白质   昆虫的肠壁细胞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质,蛋白质需经蛋白酶水解为蛋白胨、多肽或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脂类   昆虫对脂类的消化吸收因脂类组分而异。甘油三酯需要经酯酶降解为甘油单酯或游离的脂肪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而甾醇类能被直接吸收利用。
   2 营养物质的吸收(Absorption)   昆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中肠前部、胃盲囊和后肠中,有主动吸收(active absorption)和被动吸收(passive absorption)。随着肠壁吸收作用的进行,营养物质不断扩散或输送到血腔,并随血淋巴进入体内相应组织与细胞中,进行合作与利用。
   2.1 糖类的吸收   经肠壁细胞从肠腔中扩散到血腔中的葡萄糖,迅速进入中肠周围的脂肪体内,并转化为海藻糖、蔗糖或糖元,从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或通过吸收肠腔内的水分来提高肠腔内葡萄糖的浓度,以保持葡萄糖从肠腔不断向血腔扩散的浓度梯度。
   2.2 蛋白质的吸收   多肽或氨基酸经肠壁细胞流入血腔一般也是借助浓度梯度进行,从高浓度梯度的肠腔向低浓度梯度的血腔扩散。
   2.3 脂肪的吸收   甘油二酯、甘油单酯、游离脂肪酸或甾醇类经肠壁细胞进入血腔的机制与糖类吸收机制相似。
   3 肠腔内的液流循环   Berridge(1969)提出了营养物和排泄物的液流循环理论。该理论认为,从前肠分期进入中肠的大部分食物颗粒,经消化作用形成液状的营养物质后,可被中肠的柱状细胞或胃盲囊细胞吸收,由中肠前段流入血淋巴,形成吸收循环液流;而从中肠前段吸入过多的K+和H2O,则可经中肠后段的杯状细胞分泌,再排入肠腔内,形成分泌循环液流;马氏管将排泄物分泌到肠腔流入后肠后,与中肠流入的食物残渣相混合,由直肠垫进行水分和无机盐的再吸收作用,构成排泄循环液流,主要作用是使血淋巴中的代谢废物沉积于直肠腔,同时调节血液的渗透压和离子平衡。
   4 营养物质的利用   食物通过消化作用后,一部分变为可吸收的养分,另一部分则不能吸收而被排出体外,可消化吸收的部分与消耗食物的比值,称为消化系数(coefficient of digestibility)。昆虫取食不同的食物或同种食物的不同部位,其消化系数不同,消化系数大的营养价值高,但食物的营养价值还应用食物转化率(efficiency of food conversion)来衡量。所谓食物转化率是指食物被消化吸收后转化成体内物质的效率。一般认为,虫体转化食物为体躯物质及能量的效率取决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及比率,如果一种食物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则将浪费更多食料,造成转化率的降低

douququ123 发表于 2015-1-29 18:50:03

{:soso_e160:}

武林外转 发表于 2015-1-29 19:59:58

{:soso_e160:}

虫友001 发表于 2015-1-29 20:15:35

{:soso_e179:}{:soso_e142:}

好好的 发表于 2015-1-29 21:03:07

{:soso_e181:}学习了

秋将军府 发表于 2015-1-29 22:49:58

有道理。{:soso_e160:}{:soso_e179:}

芳华枫叶 发表于 2015-1-29 23:05:42

{:soso_e160:}

枕书听涛 发表于 2015-1-29 23:42:00

蛐蛐在野外吃什么?而且是生食,并未烧煮过。从卵一直到成虫究竟靠什么维持生长发育?

江南雨 发表于 2015-1-30 00:34:07

{:soso_e179:}

淡青金背 发表于 2015-1-30 10:54:32

{:soso_e160:}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5-1-30 13:27:09

专业知识很多,有知识

我为虫狂 发表于 2015-1-30 14:28:24

{:3_303:}{:3_291:}{:3_291:}{:3_291:}{:3_292:}{:3_292:}{:3_292:}{:3_294:}{:3_294:}{:3_294:}{:3_292:}{:3_292:}{:3_292:}{:3_303:}{:3_303:}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5-1-30 15:35:26

{:3_292:}

infi 发表于 2015-1-30 17:02:36

很有道理,但太专业了!平常人根本看不懂

鸽友 发表于 2015-1-30 21:13:03

不知道讲的什么。

老将军 发表于 2015-1-30 22:31:43

{:soso_e179:}

龙虫客 发表于 2015-1-31 06:40:04

{:3_292:}

大红袍 发表于 2015-1-31 10:48:52

太专业了!看不懂,楼主能否说说该给虫喂什么?{:3_291:}{:3_280:}

秋趣共鸣 发表于 2015-2-1 00:30:29

{:soso__5388558437121283636_3:}

不败之神 发表于 2015-2-1 01:23:07

好文{:soso_e163:}

罗素 发表于 2015-2-1 09:28:36

最好有食谱{:soso_e179:}{:soso_e161:}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15-2-1 10:04:43

感谢分享!

yb700721 发表于 2015-2-1 12:53:21

谢谢楼主分享!但谈这些营养学、生物学什么的似乎没多大意义。要发就发食谱的配置方法。

gghhjj22 发表于 2015-2-1 13:29:24

学习了{:soso_e17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虫食配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