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青2012 发表于 2015-3-8 14:45:08

浅谈白虫之遗传基因

浅谈白虫之遗传基因   
讨论蟋蟀的遗传问题,对于一个普通的虫友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于白虫生产者来说就太重要了。
决定白虫品质好坏的因素有很多,那么,最重要的或者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遗传基因!果真如此那就太简单了。你只要把品质优良的二尾和三尾交配、产卵,然后按照正常工艺培育,要不了多少时间,一大批优质白虫生产出来了。那么容易?不是在做梦吧?
于是,人们把精力和财力都放在选择优良品种上,甚至不惜投入数十万重金,大量买入优良的种或卵,加以精心培育,但结果都令人失望。
大约12年前,我就看见这样的实验结果:将一对野生的金顶蟋蟀交配后产卵300多粒,全部放在一只缸里,吃同样的饲料,享受同样的生态环境。成虫后的300只白虫也都是金顶,皮色也完全一样。但是,体积反差巨大,最大5斟多,最小0.5斟,相差十倍以上。而且,这些白虫毫无腿力,动作迟缓,与它们父母亲的内在力量和品质相差甚远。为什么同样的遗传竟然会有那么大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样的结果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遗传只能决定这些白虫的外表象自己的父母亲,仅此而已!而除去遗传以外的其他因素则决定了这些白虫内部的一切。换句话,是其他因素导致这些白虫的内在品质低劣,根本不象父母。
上述实验结果以及由此导致的结论,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然而,事到如今还是有许多人喋喋不休地重复着“遗传决定蟋蟀品质”的陈词滥调。虫文化中的传统观念如此根深蒂固,令人无语。
那么,决定品质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下面,我把一些主要因素结合目前白虫的生产状况罗列出来,和朋友们一起探讨。
1.        温度和湿度。这个道理太简单了:没有合适的温度,白虫就会死去;没有合适的湿度,幼虫根本无法蜕变。遗传再好的白虫也无法违背这个规律。
如果,你能够根据需要把握时机节奏,在12—50度的温度和30—90%相对湿度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可延长或者缩短幼虫的生长期,磨练神经系统,就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白虫的品质。当然,也有可能导致白虫死亡。不信你试试看。
2.        氧气。目前大多数门窗紧闭的小作坊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导致生产出来的白虫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氧,全身肌肉无力,就算遗传再好也没用。
3.        环境卫生,这几乎是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几十只甚至几百只幼虫同时在一个温暖湿润的箱(缸)里吃喝拉撒,打架斗殴。剩余食物、排泄物、幼虫尸体、泥土、木材(树皮)等所有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发酵霉变,产生大量的病毒细菌,严重污染环境。于是,感冒、肠胃炎、关节炎等各种疾病严重侵害了幼虫的肌体,这样的白虫怎么能够上战场?在我的眼里,市场上大约90%以上的白虫是“病虫”,大约只有2%的白虫完全凭着自身免疫系统的强大可以扛过这场灾难,成为将军!
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技术手段能够把室内的病菌全部消灭的。一不小心,这些病菌以极快的速度繁殖,迅速形成瘟疫,导致整箱、整个房间、整个大棚的白虫全部死亡!遗传再好的幼虫也躲不过去。
这样的灾难,几乎所有的小作坊都遇到过。从而导致各家小作坊的白虫品质时好时坏。因此,这个难题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
4.        饲料。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可以列出几十个主题进行讨论。所以只能简单一点:我们自作聪明地给白虫吃的那些东西,都是野生蟋蟀在自然环境里根本吃不到的。因此,我们研究饲料的思路很可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搞清楚在自然环境里蟋蟀到底吃什么,才能从根本上培育出超越野生蟋蟀的白虫。
随着饲料研究的飞速发展,对白虫品质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阶段,饲料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对虫体各个部分的大小进行调节,只是内在力量还欠缺。等到肌肉力量和皮壳硬度超过野生蟋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饲料是决定因素”。
5.        遗传基因。要把基因对白虫的作用讲清楚,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无法展开。只能高度概括地说:基因可以对白虫的色相及战斗力的形成,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但决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昆虫学”的理论,基因所起的作用只占20%,而“外部环境因子”所起的作用占80%。出于对科学的崇敬,以及自己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我对这个理论是完全赞成的。所以,我用来培育白虫的种,都在市场上用最低价格买来的二尾和三尾,成虫后的品质照样远超父母。
如果,我们能够把上述5大因素的作用综合起来加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卫生和饲料的因素作用发挥好了,白虫的战斗力将对秋虫具有压倒性优势。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估计再有2——3年时间。
2006年,有一位爱好白虫的年轻人来我家,讨论白虫遗传基因问题,争论激烈却没有结果。临走时他从包里拿出一本崭新的书说:“这本书我也看不懂,送给你了”,书名是《昆虫遗传学》。
2012年,一位好友向我吹嘘自己的白虫血统如何纯正,我忍不住问他读过《昆虫遗传学》没有?他楞了一会说:“没有读过,有这种书吗?我怎么没见过?”
我终于明白了:凡是主张遗传是决定因素的人,都对《昆虫遗传学》不屑一顾。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5-3-8 15:01:03

学习了,掌握虫的遗传与其它昆虫还不同,牙的硬度和发力到底靠什么似还无定论

品虫爱好者 发表于 2015-3-8 15:10:32


      谢谢!学习了。有理有证。{: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81:}

见过sjg 发表于 2015-3-8 16:11:46

O(∩_∩)O谢谢。赞一个。

虫谜 发表于 2015-3-8 17:22:06

{:3_294:}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15-3-8 19:45:02

感谢技术性文章!

大红袍 发表于 2015-3-8 20:23:20

{:soso__2871945033368856600_4:}

吹铃 发表于 2015-3-8 20:29:32

99年看到边老的书就开始试验,最好到办法是秋籽野放,野放的地点条件必须有人粪等有机肥料、干湿度合适的半阴处,如河边菜地、小区围墙背阴处(人一般不去、有蛇虫、蜈蚣的地方)、毛豆、杠豆地等等。我的常州虫大多来自秋籽野放地(年年抓、年年放)。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5-3-8 22:11:51

百家争鸣,百花齐花。点赞楼主的技术、理论,更点赞楼主的态度,亮出自己的观点。{:3_292:}{:3_293:}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5-3-8 22:14:49

{:soso_e179:}

强者之战 发表于 2015-3-9 08:38:05

{:soso_e160:}

小鸣秋 发表于 2015-3-9 09:30:43

好帖

好好的 发表于 2015-3-9 20:14:25

{:soso_e160:}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5-3-15 19:16:26

吹铃 发表于 2015-3-8 20:29
99年看到边老的书就开始试验,最好到办法是秋籽野放,野放的地点条件必须有人粪等有机肥料、干湿度合适的半 ...

有心得啊!玩的轻松、玩的自然。

两河山 发表于 2015-3-22 10:13:35

我只知道一本书《昆虫分子遗传学》,你这《昆虫遗传学》是什么时候的书、谁写的?
你这“基因所起的作用只占20%,而“外部环境因子”所起的作用占80%”是出自这本书?

crick 发表于 2015-3-22 12:01:46

本帖最后由 crick 于 2015-3-22 12:03 编辑

两河山 发表于 2015-3-22 10:13
我只知道一本书《昆虫分子遗传学》,你这《昆虫遗传学》是什么时候的书、谁写的?
你这“基因所起的作用只 ...

环境和遗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谁重要谁不重要的关系。脑袋只有一跟筋的朋友还是
不要去学昆虫遗传学这类有深度的知识。学了也只是死读书,读的书再多到老也只是在门外边打转。

ba001 发表于 2015-3-22 19:44:29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蛐蛐的蜕皮次数可以人为干预吗?还有肌肉无力是蛐蛐的生长环境小运动量小造成的,和氧气多少没有必然关系吧。

神出鬼没 发表于 2015-3-23 08:55:01

希望经常看到这一类的贴子,必竟是实践出真知,不过要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还是要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的。也有人提了不同看法,这是好事,真理越辨越明。

红头金翅 发表于 2015-3-23 10:10:00

好帖,顶一个。说说自己的看法,对错不要当真:秋与白为什么非的分个高下?“平分秋色”应该才是最终的结局,符合自然之道。因打斗能力和所谓的虫种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所以虫王后代不是虫王。所以科技只能提高,不能绝对化。白虫能提高,秋虫为什么不能提高呢?只能是个量化的问题,而不能是质化。都知道“适者生存”其实还有“幸者生存”的道理。人能统治天下正是“幸者”。{:soso_e100:}

神出鬼没 发表于 2015-3-23 13:36:00

crick 发表于 2015-3-22 12:01
环境和遗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谁重要谁不重要的关系。脑袋只有一跟筋的朋友还是
不要去学昆虫遗 ...

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dea2f07c0a23dd542573a06ae108b3df/d788d43f8794a4c268af6b330df41bd5ad6e391d.jpg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5-3-23 14:09:37

斗蟀斗蟀就是要斗的,斗就应分胜、负,秋、白的提高条件不一样、差异明显,故结果也应不同的,什么【平分秋色】,只能是一厢情愿,与时俱进是正道。{:3_291:}

ю._尛_愑_ж 发表于 2015-3-23 18:56:07

{:soso_e179:}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5-3-24 07:53:18

这篇文章似相识,应有后续那本关于遗传的书作者送给了一虫友,记不清不知是否红黄,拿那书的人用书中理论在白虫界占一席之地。对楼主思路有异议,楼主概说籽出后代多似父辈,怎地因份房其它因素而否定遗传因素,有虫友提得客气没有一定各科知识不涉遗传话题。打住。

神出鬼没 发表于 2015-3-24 09:19:16

不过我认为遗传也很重要,不信你让潘长江们找世界上最好的教练,吃顶级食物,也不可能出刘翔那样的成绩

苍青2012 发表于 2015-3-24 16:14:58

两河山 发表于 2015-3-22 10:13
我只知道一本书《昆虫分子遗传学》,你这《昆虫遗传学》是什么时候的书、谁写的?
你这“基因所起的作用只 ...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白虫之遗传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