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il_way 发表于 2015-9-20 09:22:11

一段网上看到的帖子

分辨蟋蟀是青虫,黄虫还是紫虫先看整体色调,再看一斗线二头色三肉身与腿四项翅。青虫:青不同于草青的颜色,草青色出于蓝科,叫做"青出于蓝胜于蓝".而蟋蟀的青,出于黑的分支.行家们称真正青色是褐中泛青,有似青砖.青瓦之色.何谓青色之虫?虽有红牙.白牙之分,毕竟以腿肉白.金翅.青项.白脑线者方是,断无斑腿.黄肉.黄线之青.在斗蟀分类中,青虫品种最多,好虫尽出.寿命较长,深受爱好者偏爱!真正青虫动态文相为正相.捕捉时,少跳多爬,入盆后,揭盖见光不窜,稳重大方:特别在饲养成熟期,在相虫时旁若无人,腾空不动,趾高气昂,无见怯之相;出**斗稳扎稳打,吃夹还夹,轻口重出..青虫鸣声一般频率较低,声音洪亮厚实者为大叫声,尖锐清脆者为小叫声.不论大叫小叫都带金属响声,叫声不糊.斗蟀定色后脑线.斗线和耳线极为重要,斗线要细游长直,耳线与斗线较相均称,耳环成连环状,由此形成貌似六条顶线,清晰可见。黄虫: 黄虫以黄为基色湿润为佳但色差极大的异变佳品,均以黄斗线为特征金黄脑线更妙.黄虫天性武相,捕捉时出洞及跳,弹跳力极强能一口气飞跃连跳,没遇藏身之地不肯停休.因此黄虫白天难以捕捉,夜间用强光照射下趁其少有迟疑先捕为快.落盆后小心行事,开盖见光及蹿.人称[跑马黄,是典型的黄虫.黄虫斗品凶辣勇猛,速战速决若遇武行文斗之黄虫则品级更高.黄虫定色后,斗线斗线细长着不少,但以短粗麻路密布者为上.高品级黄虫麻路多似瓜丝,斗线节节开花酷似竹节,称之竹节麻路。紫虫:紫虫色差较大色彩丰富,行家称"惟紫夺五行之粹""耐老而运久"说明紫虫是虫中一豪,且长久.凡真紫头必尖,以头大圆为上者,项有青毛项,紫绒项,赤斑项,俱要毛丁,身阔背后,血红牙,阴阳翅方妙,若项有油光者,俱为花色也.腿上有斑且肉蜜,斗线色红,这就非紫莫属了.不过紫虫要配上细腻白肉身就非同一般了.紫色虫相一般以红斗线为凭,配白牙为下色.但非绝对,紫壳白牙以白牙为正色.它们之间区分为一般紫虫均系红斗线,而紫壳白牙是淡黄近白斗线,且越白越纯正.白紫则白斗线,麻路密布.这就是常规与非常规之别了.紫虫在色泽上还有一个特点,叫紫不忌花,腿足斑斑,身占多色,牙色见花都不忌.紫虫一般配三尖头为正相,若配大圆头更佳.紫虫动态比较机警.斗品善功能守,紫虫多出骁将.紫虫叫声有大有小,仔细一听带有哑音声音低沉.常有半声叫突然停顿,但不闭翅.紫虫定色后,显于斗线,比青虫斗线稍短,形如反括号行,也有较长者,单顶端分向左右弯曲.如隐沉贯顶者为最佳.紫虫耳环往往外边线显粗长,而内沿线教细,肉眼看起来有明显脱节或半儿环状
(2)蛐蛐的重量:山东蛐蛐重量换算1克=10.8厘 至于“斟”是南方浙江广东上海对蛐蛐重量的统称。
(3)如何观察蛐蛐的品相
一. 蟋蟀蛐蛐头部论。蟋蟀的斗性显示于头,头的形状很重要,品级高低、优劣也显现于头部。
1.寿星头。为最上品,是一种长圆头,星门及头向前凸起,酷似老寿星而得名。
2.大圆头。也称珍珠头,菩提头。要四面高大结绽直而圆大,也是头形中的上品。
3.小圆头。与大圆头仅大小区别,也要圆绽,配长衣和拖肚易成将,属一般头形。
4.四方头。两边有棱角的便是,俗称:四字头,也属一般头形,青黄虫居多。
5.尖头。星门突出成尖形,紫虫为正配,其余出将少。
6.算盘珠头。也称柿子头,主要是面部扁平,横端显突的,属下品头形。
7.浅头。头根短,面部平,近年来有配长项凶顽,但属下品头形。
从构造来研判,头的内部因为咬肌发达而要有生长空间,因此虫王、元帅大都长有星门突出,头圆大等特点(当然也有例外),和古谱中寿星头为最好的结论是一致的。
二.蟋蟀蛐蛐 头色。主要是指顶部和额部这两个部分。头色不分,必为下品。无论青、黄、紫、白一定要分清,主要是这样来分的,额部色要深于顶部,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二种颜色,额部头色黑亮于一般的,底板也好于一般,头色的特征在脑盖上,额线以上斗丝中间及斗丝左右所在之处为脑盖,脑盖上的色分清了,再与斗线相配,加顶门上的色,三者综合,可以来定虫属于何种色络了。
三. 蟋蟀蛐蛐斗丝。俗称顶线、脑线、麻路。斗丝是虫品级高低的重要体现之一,直者为斗丝,枝生杈为麻路,黄色的为金斗丝,白的叫银斗丝。斗丝应该细直隐沉,两边清晰为上品。斗丝要生得开阔,越开阔落口越重。斗丝的形相必须和它的品种相吻合,斗丝和麻路,斗丝和耳环,错综复杂,有一定的规律,又有很多反规律的经验,如斗丝应该细直隐沉两边清晰为上品,但金鼎却要配短斗线,白紫就更奇怪了,斗丝要粗而白,浮在头上,说明各种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四.蟋蟀蛐蛐 眼。蟋蟀的眼要有光泽,黑如点漆,突出于额角者为上品,如果生于面门,当然名贵。眼角起成方者,其性必烈,落口沉重,超出一般。眼还有许多花色品种,如黄、红、白蓝、绿,还有两眼不同色的日月眼,阴阳眼等,均为小异。
五. 蟋蟀蛐蛐须。须以粗长活为上品。粗则牙壮,活则虫烈,四处寻斗。凡出斗一次,双须同时短去少许为脆须,多健斗。须一节一节的,有相间花色的,也有一色的,是蜕化中形成的,也是名将。赤须粗长为真相,红如血,世所罕见。鸳鸯须要鸳鸯牙为真相,余则一般。蝴蝶须能收放自如的为真相。须中间有一疙瘩或上半截细下半截粗为结须,亦贵。
六.蟋蟀蛐蛐 脸。顶门以下牙根以上的部分为脸,脸包括:眉毛、星门、须根、眼、门槛。
先讲蟋蟀蛐蛐眉毛,眉毛要细,断者贵,眉毛的色要与斗丝逆色,正如谱上所写金抹额配银斗丝,银抹额配金斗线,细微之处,非实践才能体会!又有一像一把长尺横在额上,闪闪发光,要配深色的虫才能成将,粗眉大多难成才,但如粗眉嵌星,金鼎、玉鼎近年来也有称雄虫林的。其二是星门,又叫太极图,圆整突出为上品,万中难见一二,但星门总以大突为上品,大多数虫都有一拖头,名“漏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拖鼻涕”,谱上皆不取,但近年来却多将帅有拖涕,不知何故?再就是须根,也叫夜明珠,要圆大白而亮泽,晶莹欲滴,为上品。最后说门槛,最佳的脸是无门槛的,如一黑平面,铁板一块,且光亮如漆,此种脸为上上品,极少见,大多有一至几条门槛将脸划分,且有高低,黑门槛一条也属可取,有红色的为红门槛,白的是花露纹,谱上皆不选,但近年来,北虫中有立盆底的竟是红门槛花露纹,是进化?变异?不得而知!
七. 蟋蟀蛐蛐牙。每只蟋蟀都有门牙和衬牙,衬牙生于门牙内,是蟋蟀专吃食用的,门牙也称斗牙,是用来吃食和格斗的,斗牙品种繁多,可从牙品、牙色、牙形来判断优劣好坏。
八 . 翅 1.无“膏药迹”, 2.除去腊光的结构色要强, 3.色素色要浓,看不见翅底下的“白肋
(一)牙品。
1. 钢牙。也称墨牙。色如乌金,黑而发亮,是牙的最高品级,实际上从科学角度讲是硬质的体现。一般形小,也有长大的,我们市场上多见的深紫色近黑的不是此品种。
2. 灰茭白牙。俗称死人骨头牙,白而无光,成灰白色,一般形四方而粗壮,硬度仅次于钢牙,生就此牙,不论形色,虫皆为上品(因生就此牙需极干环境)。
3. 紫花钳。紫红色而有纹或斑点,挂黑色直线的为紫降香钳(黑色直线要从头至底,不能间断,为上品牙。
4. 红牙。有深浅之分,有大红牙、淡红牙、深红牙等,一般市场上多见。
5. 白牙。也称银牙,种类多,有糯米白牙、烟薰白牙、老白牙、芝麻点白等,市场上也多见。
6. 黄板牙。这是最普通的牙,大概平均二条虫中就有一条,要色油黄亮为上品,其余一般。
7. 花牙。大多为下品,也有上品,这是一种较难识别的牙。(以后会细说)
8. 铁门闩。大多出现在白牙和黄板牙,其他牙色少见,有黑色纹横截牙面(一定要黑色)有单只牙,也有双牙,皆为上品,黑色纹横截显示其里面硬度高。
9. 蛋牙。不论左右,有蛋形突出黑点,要越大越突出越好,如是圆形或不突出,比不是真。
10. 铜铡刀。一牙大一牙小或两牙同样大小,一只牙生就不动,一只牙启闭正常,一定要不露牙根,为异品牙中的上上品。
(二) 蟋蟀蛐蛐牙色。
牙色也较难分辨,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说,我个人的看法是有黑色斑点及条纹的,不拘泥润泽还是无光泽,都是硬的体现,虫出产地不同,土质不同,牙的色泽会不同,要牢记,虫色干度与牙硬度成正比,这是局部与总体的关系。
(三) 蟋蟀蛐蛐牙形。是很重要是一环。不露牙根为首,凡为将者,必不露根;钳档要小,开合要迅速,犹如拳击中手的伸缩快慢,动作迅捷,不容对方还手(口),切记!
11. 牙唇。称饭板,铁锚,最上品的是小牙唇,其形细而长,从牙根垂直至牙尖,边缘镶有黑线,又名铁牙门。其他有一般牙唇和大牙唇,皆属一般,市场多见。
12. 水须。也称饭须,废物一个。
(备注;早秋收虫不分色洛,虫颜色都还没返好怎么谈品级. 挑虫第一要点是头和项还有肉身,然后再看斗丝与腿, 头要大而抛头最好起角,星门要突出,肉深要细干老,六足要白最好有血斑(腿上有血斑的虫必定善于打斗)白仂要淡,白仂深的虫就是废虫.
青虫最好配银白斗丝 紫虫最好配影红斗丝 黄虫本人不太了解呵呵. 虫色上面有什么不懂可以问我.
宗旨就这些,还有友情提示下,异虫不走长路,最好挑正路的虫,不要走歪门邪道相信书上的,书上的并不是真理,虫无人能全懂. )
听叫:叫声响亮 而且不常叫 通常只叫三声或四声止叫 叫声间歇期为2-6小时 声音响亮 厚实沉重略带沙哑的 这样的蛐蛐斗性刚烈 一般叫起来没完的蛐蛐废物
(4)蟋蟀成形的原理,选将的方法
一、 从体形上来观察。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人采用的方法。我觉得此方法容易操作,对蟋蟀成形的原理知道的较多,故好理解。二、 从颜色上来观察。由于形成颜色的原理很复杂,目前书籍上误导较多,很难掌握,只有少数高手加以运用。 三、 从斗丝上来观察。上面已经说了直接跳过。
其实,你只要掌握形成体形和颜色的原理,就不难选择了。体形的观察 就象选运动员一样将发育状况放首位。作为入门也就必须了解蟋蟀由若虫蜕变成成虫的经过:蟋蟀静止不动,将空气吸人素囔,然后收缩腹部通过血管和气管向外扩张使身体膨大起来,由此产生的压力使旧表皮沿着头和胸部开裂,成虫蜕出。此时,蜕变过程还在继续,它吃掉蜕下的旧表皮,用肌肉进一步加大对外的扩张力,把血液向翅内挤压以扩展开呈摺皱壮的翅膀,随后再扩张身体直到外表皮颜色变深变硬为止。蟋蟀体能是蜕变好坏的内在的决定因素。 先看头部。蜕变时压力不够,就是个小头;压力一般时,头部开裂的位置就在两个复眼和单眼(星门)处,形成四方头或三尖头(俗称头部出角)。压力巨大时,因其向各个方向“出角”,就形成大圆头。这就是体能与头型之间的关系。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1.头部的大小或是否出角与咬肌力量的大小似乎没有因果关系。薄的头壳与纤维细密的肌肉才能组合成强大的咬肌。而那些头大壳厚肌肉粗松的蟋蟀则没有什么用处。然而,肉眼观察却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2.有些蟋蟀的体能只够把身体的前部撑大,就再也没有力量撑大腹尾部了。这种大头尖尾的体形也是发育不完善的表现,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储存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战斗时的消耗。由此,光*对局部的观察是不能掌握整体发育状况的。 那么,有什么形态能显示蟋蟀完善的发育储存能量的状况?其实,蟋蟀发力的中心是在胸部,在蜕变时,当它有足够的体能全力向四周扩张时,周围的条件又适宜,那它成虫后的体形就是“大四平相”!这就是发育完整的大将及虫王的必备体形!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5-9-20 10:19:38

{:3_292:}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5-9-20 10:19:39

{:3_292:}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5-9-20 10:19:40

{:3_292:}

大红袍 发表于 2015-9-20 10:49:52

{:soso_e163:}

安徽虫迷 发表于 2015-9-20 15:31:38

不能靠谱!!!呵呵

武林外转 发表于 2015-9-20 15:45:45

技术贴,顶{:soso_e179:}

诗巍 发表于 2015-9-20 15:52:58

{:soso_e142:}

早秋勇将 发表于 2015-9-20 16:19:53

{:soso_e160:}{:soso_e163:}

以蟲會友 发表于 2015-9-20 17:49:20

学习了

以蟲會友 发表于 2015-9-20 17:49:31

学习了

zhangguoqing 发表于 2015-9-20 20:12:59

{:soso_e181:}

柳泉居士 发表于 2015-9-20 21:57:55

{:soso_e179:}

云深处 发表于 2015-9-20 23:07:31

象是火光汉的腔调。

东岳散人 发表于 2015-9-20 23:11:56

{:soso_e1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段网上看到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