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
①大四平相<虫中王者帝王级>但不是唯一,下面另类会说大四平相的要点是宽,对这一点都能认识,而往往忽略了平。蟋蟀表面的平整度是最重要的。蟋蟀身体的宽度受到其遗传基因的限制,而其平整度取决于体能的大小。这个原理就好比拿一块邹布朝两边绷紧后就平整了一样。除去大四平相体形外,柜台形、披袍形只要表面平整,边角象刀切似的整齐,也能出将。为了把这个问题讲的更明白,我们换个角度:蟋蟀胸部的位置从背面看是在项与翅的交接处,胸部肌肉越是发达,这个部位越是绷紧,也越是平整。此外,项与翅的交接也紧密,没有白点露出,而头与项的间距则较宽敞。这种体形的蟋蟀牙齿咬合力惊人,往往一口就将对方头项打暴裂或须尾震断。 以上介绍的方法,是体形观察法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对蟋蟀其他器官的观察,就不用多说了。②麻将块<也叫柜台型 是帅才>
“柜台型”的等级仅次于“大四平相”,其身体宽度前后一致,比“大四平相”窄,但高(厚)度超出,表面平整,边角整齐,其长方形的样子确有点象商场里的柜台。观察的要点是: 1.项与翅一样宽; 2.项与翅一样平,这是最重要的; 3.头部比项略微高和宽一点
③大头<又名“海狮型”将者 勇猛>
海狮型”形象凶恶,头部大于项部和胸部,而翅短小,腹尾尖。有趣的是,它的性格与它虎头蛇尾的体型相类似:一上战场就恶狠狠地“三斧头”,但后劲不足。由于其头部属超常发育,故能接住这三斧头的蟋蟀并不多。另类:大翅<又名大衣 >部分品级与帝王级不分胜负
翅膀盖住虫屁股甚至盖住半截长尾
一种超常发育的蟋蟀,即“大翅”。大凡超出普通蟋蟀翅膀的,就可称为“大翅”。“大翅”的出将率明显高于普通蟋蟀,大翅是由隔年的虫卵孵化而生的,当蟋蟀刚蜕出旧表皮时,翅呈摺皱状。此时,它需要湿度和温度: 高湿度可使翅柔软、高温度(相对)可使翅中的血管扩张以利血液畅通。如蟋蟀此时还有充沛体能,通过肌肉收缩将血液压进翅内血管,竭尽全力撑大翅膀。接着会发生两种情况: 1.直到体能耗尽为止。 2.体能依然充沛,一直撑到翅膀表皮蛋白质氧化变硬为止。前者只是普通的“大翅”;后者很可能成为将军“大翅”。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其次后者刚一出土即能鸣叫只是声响略小,翅膀竖得很高,振动频率明显快于其它蟋蟀。烂衣<破翅,残翅,怪胎帝王>部分品级与帝王级不分胜负
翅上有洞或是翅如一团皱起来的纸,或是残缺的翅,烂衣不会鸣叫或是叫声忽略不计。
烂衣是指秧子虫在蜕变成虫时翅是完整的,烂衣现象的发生是由残留在翅梢内的蜕皮液,在氧气的催化下所起的作用。蜕皮液中的水解酶可以溶化表皮蛋白质,它从翅梢顶端开始溶化,逐步向上蔓延开来。这才是真正的“烂衣”。整个烂衣的过程一般为三周,饲养得好可超过一个月。由于翅被溶化,因此产生的痛觉和不适对神经中枢反复持久地刺激,引发了神经中枢的反馈功能,最终使其产生了超乎寻常的耐痛能力。但是,等到翅全烂完再烂身体时,这只蟋蟀将承受不了而结束生命。 烂衣的过程是种异常的新陈代谢,能在翅里进行这项功能的都是体能较强大的蟋蟀,再加上超常的耐痛力,很容易就成为大将。但这种蟋蟀有个很大的缺点,由于其几乎没有痛觉,在打击对手时用力过猛,也给自己较大伤害,故出斗的场次有限。另外,饲养“烂衣”最好置于干燥的环境里,以延长烂衣的生命周期。翅子不再介绍了,分类:尖翅,平翅,包翅,虎翅飞虎:会飞的蛐蛐,黑色翅膀底下有一对白色的长翅,可以低空短距离飞行,头大个头大的为虎将军上品虫。铁丹子:没有脑线,头翅项上腹尾须腿爪全为锅底黑色 下腹部除外,腹部为黑褐色,不存在大虫最大不过0.5克也就是四厘多,千里方圆仅一虫,十年一出现,忽略不计,独一无二的帝王无虫可胜。《特别备注:喜欢“大头”的朋友请注意,在许多人眼里的“大头”现象,是由其项和身体的缩小反衬出来的。换句话,就是项和身体明显小于头,所以显得头大。如果,蟋蟀的项与头部一样宽大,给人感觉头就显得小了。这是个错觉,吃这个亏的人很多!其实,项部的宽大在实战中的意义要大于头部的宽大。你们可以去看一下上述两种虫王的图片,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项又宽又高,头部并不显得怎么大。这正引证了古人的名言:有欠头将军,无欠项将军。 综上所述,在运用体型观察法时,首先应该注重整个身体的形态,其次才是局部器官。。人们在用体型观察法选将时,都喜欢大头。于是,大头尖尾的“海狮型”蟋蟀成为首选,却忽视了等级在“海狮型”之上的“柜台型”将军虫。我每年在市场上总是可以买到人们漏网的“柜台型”蟋蟀,且价格便宜。“海狮型”不行,除非出大价。其道理很简单,“海狮型”形象凶恶;“柜台型”则较平凡。那么,为什么“柜台型”的等级高于“海狮型”?我们只有从它体型的形成原理中去找。 当蟋蟀从幼虫蜕变为成虫时,作为第一步,其内压首先促使头部向外扩张。要知道头部是蟋蟀全身最硬的部分,选择此处作为突破口是最消耗体能的。当蟋蟀全身蜕出旧壳后,第二步是继续伸展翅,其发力中心在翅的根部即胸部。第三步是趁新壳未硬化前全力把全身撑大,其发力中心也是在胸部。按理,成虫后的蟋蟀体型最宽大的部位应该是在胸部,怎么会是在头部呢?道理也是很简单:这种蟋蟀在蜕变第一步的时候耗尽体能!这样,我们可以小结了: 一、“海狮型”头部大于项部和胸部,而翅短小,腹尾尖。它在完成第一步蜕变过程中体能消耗过大,无力全面完成第二、第三步的蜕变过程。由此,它的大头是由其他器官的缩小换来的。有趣的是,它的性格与它虎头蛇尾的体型相类似:一上战场就恶狠狠地“三斧头”,但后劲不足。由于其头部属超常发育,故能接住这三斧头的蟋蟀并不多。 二、大多数蟋蟀连撑大头部的体能都不够,只能将后身的软档处撑大,成为“小头大腰包”。这样的体型似没有讨论的必要。三、能够将蜕皮“三步曲”完整地进行到底的首推“大四平相”,其次为“柜台型”。“柜台型”的等级仅次于“大四平相”。我之所以重点介绍“柜台型”,就因为其是将军体型中最平凡的一种,很容易被人忽视。建议把“大头”作为首选的朋友作些调整,能提高选将的成功率补充: 1. 所有将军蟋蟀的体型都给人以“凶相”的感觉,惟独“柜台型”给人以“平凡”的感觉。所谓平凡虫中的大将蟋蟀,只能出自“柜台型”。这也是我不厌其烦地重点介绍的原因。 2. 项呈拱型或鼓型都是不错,但不如平直型。项背表面与翅一样平整,两边角也与翅一样似刀切般的整齐,项与翅连在一起给人以方整的感觉才象只柜台。 3. 与大多数蟋蟀相反,项与翅的衔接非常紧密,而与头的连接却很宽松。观察的重点是翅与项的交接处,没有白点,尤其是当头向左右扭转时也不见白点。这充分说明此处的空间已被肌肉所填满。 4. 项与头的连接处决不能下陷或缩小成紧箍状。 5. 项的平整度比翅的平整更为重要 {:3_292:} {:soso_e179:} 学习了{:soso_e179:} 谢分享! {:soso_e181:} 文章很好~!请问这个算不算海狮型??谢谢 好经验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soso_e163:} 希望更多的大师能教大家。 技术帖子必须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