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随笔
看过很多书,没事泡论坛。关于饲养、落雌的东西看见很多不同的高论,都很有价值,很有借鉴意义,使我深受启发。边文华的书、李嘉春的书基本都提倡白露落雌,而且是朝提夕落最保险;柏良的书对于落雌论述最多,提倡区别对待,尽量推迟落雌;还有人的书提到晚秋在小旅馆收虫,没有落过雌,一样有大将军;网络上有山东虫白天落雌较好的说法,六翼飞提倡与白露前一天整体下雌,晚上下雌。
关于蛐蛐的饲料、是否要洗澡也都有各种不同的论述。
个人愚见:一是研究蛐蛐主要还是看普遍规律,个别现象在研究透的情况下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可是谁又能完全看透这个别现象呢?二是以自己玩虫的经验结合本地的气候环境、虫源产地来区别对待,上海和北京的气候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降温时间、平均温度、早晚温差等;我自己的经验是山东虫和自己家乡的土虫养起来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头像的三色虫,早秋即行扣食,从不落三,国庆后出斗,干脆利索的4上风,公认的超级凶头。可是一样条件下的其他几十条全部没有口了。这能说明什么呢?
这条三色至今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还能斗,而且这么厉害,所以只能冠以“底板好、好虫斗性长存”等虚而不实的词语,对于我收虫、养虫水平的提高毫无借鉴价值。倒是那几十条报废的蛐蛐让我明白养虫一定要落雌。同时我也在想,如果这条三色按时落雌的话,又会不会不止4上风呢?会不会更厉害呢?
也正因为如此,蛐蛐才不会被人完全研究透,才会有人痴迷的研究蛐蛐。
此为看看老友童心的帖子“蟋蟀不下三会废掉吗”有感而发,还望老友童心先生见谅。
{:soso_e160:} {:soso_e142:} 有趣 这只能说明你那几十条虫都不如这条,这是真正的将军,其他都是小兵,最多偏将,我们收虫几十,上百,真正出的能有多少?落雌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们忽略的是雄性动物在雌性面前的表现,就好比我们人类,男人在女人面前即使是一般的朋友或者是陌生的同事都会那么的温文尔雅,安心,虫也一样,有女人在边上总是很安心,很安静。 落雌晚好不好不清楚,看到爬盆就下了。不然抓花就坏了。。。 {:soso_e179:} 虫好,三尾养的好用的好,虫子升一级。 落雌
落雌好斗普遍现象,不落雌好斗特例。不落雌不斗,懒斗普遍。调雌很重要{:soso_e181:}
落雌
落雌好斗
{:soso_e160:} 学习了 我蛐蛐不下雌不出斗,这是必然的。\(^o^)/OK {:soso_e160:} 教训一:雌盘不好勿出斗。 {:soso_e181:}{:soso_e160:} {:soso_e179:}{:soso_e179:} {:soso_e142:} 学习了{:soso_e163:} kimi/tp 发表于 2015-10-17 12:41
这只能说明你那几十条虫都不如这条,这是真正的将军,其他都是小兵,最多偏将,我们收虫几十,上百,真正出 ...
{:3_293:} 好 {:soso_e179:} {:soso_e181:} {:soso_e181:} {:soso_e177:} {:soso_e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