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东的名地蟋蟀正在逐渐减少呢?
各地的喜欢蟋蟀的朋友们,尤其是来山东20年以上的朋友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底板好的蛐蛐是不是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呢?原因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吧?会有大收获。嘿嘿 蛐蛐的底板不好是由于机械化作业造成的,原因是20年前农民人工收割小麦,秸秆最后统一放到打麦场。不是现在的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后,保持了田地里的水分,却大大增加了田地里的湿度,尤其是那种秸秆即细又厚的田地,湿度更大,继而引起蛐蛐的水光大,底板不好,由于秸秆还田,还有除草剂的出现,让农民减少了一份工作,耘地 。没有秸秆还田的,就得除草,是用工具和牲口【牛或马】耘地,耘地即把草除掉,也把没有庄稼的板结的地方松动,增加土地的透气性,可以让庄稼的根系更发达,同样让蛐蛐有了土生土长的安乐窝---土缝。松动后的土壤,应该是最适合蛐蛐的地方了吧。再说化肥,以前老百姓家里都有肥猪,牛马的粪便,都运到地里做了肥料了,那种肥料应该是蛐蛐的最爱了吧,而现在是化肥,不仅不能吃,还有杀伤力。
除草剂和农药其实对现在的蛐蛐伤害有,但不是很大,打除草剂的时间好像蛐蛐还没有第一次蜕变,只有少部分,打其他农药的时候,小蟋蟀已经躲到了秸秆还田的秸秆里,损失一小部分。
再说三尾,即便中后期都把三尾抓光,明年依旧有蛐蛐,中后期抓三尾,三尾已经有的产了两次卵了,并且还有第一次的初产卵。
作为我一个农民小朋友,就说这些吧,错的地方请大家批评,纠正,谢谢大家。 先听听! {:3_293:} 湿度大,怎样造成的?农药的破坏,等等 都可以讨论一下,作为一个喜欢蟋蟀的农民,等20个人发言后,我会说出我的看法及总结 过度抓的原因{: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soso__13165319925079696742_2:} 主要两点,1:现在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农药, 2: 过度的滥捕,连大赤膊都不放过,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yb700721 发表于 2016-3-22 07:49
主要两点,1:现在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农药, 2: 过度的滥捕,连大赤膊都不放过,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还有气候的变化,我瞎说说而已{:3_293:} {:3_292:} 本帖最后由 开花黄麻头 于 2016-3-22 18:07 编辑
现在的山虫放在二十年前就是垃圾,想想舟山的黄花鱼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上海虫本来也很有名但二十年前的某一年十万蛐蛐爱好者扫荡了整个上海郊区-----呵呵。再想想白鱀豚现在还有吗?最常见的江豚都快灭绝了。为什么中国人会横跨太平洋到阿根廷门口去打鱼?蛐蛐也是这个道理除了天灾更多的是人祸,其实一些蛐蛐名品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绝迹了。 同感。。。。 道理很简单:当地没有保护意识,母虫没拉籽就抓走了,当然虫越来越少了。过去只收小三尾,多少还抓当地土虫,顺便也抓土三尾。如今三尾更是越大越有人收,用于人工虫养殖,研究等等。当然环境污染也有关系。 都是当地捕的太滥也太早,巴不得一网打尽才好,等着吧时间不长就会绝种。{:3_282:}{:3_276:} {: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主要还是农药,除草剂吧 一是气候变化,二是滥用农药,三是环境变化(建筑,绿化等等),四是过度滥扑。 药,药,药药药{:2_217:} 秸秆还田,就是小麦的联合收割机 曲阜人 发表于 2016-3-23 22:38
蛐蛐的底板不好是由于机械化作业造成的,原因是20年前农民人工收割小麦,秸秆最后统一放到打麦场。不是现在 ...
做为农民兄弟能做出这样的结论真的无语了。 听课{:3_292:} 危害大主要是农药、化肥、除草剂。 除草剂在泥土的残留可达2年之久! 现在很多撬子手都不抓蛐蛐,他们直接卖白虫。 很简单-----钱!
其他的有影响不是主要的 {: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1_1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