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蟋杂谈八
上节提到声,但愿声声入耳;本节提及光,更盼光电无声闪惊雷!创新创造更多更好!歪打正着。白色日光用三角棱境可分成七色光线,虫友是否发现斗蟋也有一种光现象?这是本人多年前发现,简述共享。一天用一张百元钞捞虫,光线暗,拿一种微型小手电照,这种手电一头白光,一头紫外光,开的急,开错光,开成紫外线光,照在纸币,出了荧光,突然虫头闪过,哎?怎么是荧光花头!新鲜,我用紫外线灯挨个照,才发现,有的虫,出荧光花头,有的没有!用肉眼看都一样,用紫外线灯能分不同!这一光现象出现,可能和不同虫头成份有关,在斗蟋牙硬度还没发现差别。为什么不同?肯定有化学成分组合不同。古谱有十多种变虫说,化生论,需进一步研探。 {:3_292:}{:3_292:} {:3_292:}{:3_292:} 有趣{:soso__8675513422471959620_1:} {:3_279:} {:soso__3409329614010722382_4:} 本帖最后由 神出鬼没 于 2016-7-1 13:45 编辑楼主观察十分入微。自愧不如。从理论上来分析楼主所说的现象,我认为对紫外线显花头的蟋蟀最好不选择。因为现在用荧光剂的地方很多,如造纸,染料,洗衣粉等等中都使用,这些荧光剂不可避免地散发到田里,蟋蟀吸收到体内而显荧光。而荧光剂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或动物体内蓄积,产生许多有害的作用,大大削减人体免疫力;荧光剂与伤口外的蛋白质结合,还会阻碍伤口的愈合;荧光剂能使人体细胞出现变异性倾向,其毒性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造成血液系统受损。进而推论这荧光剂积蓄在蟋蟀体内也不是什么好现象。
{:3_294:}{:3_294:}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soso__3409329614010722382_4:} 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