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 发表于 2016-11-7 17:15:34

《促织经》片段讨论

本帖最后由 星空 于 2016-11-7 17:17 编辑

“夫一物之微,而能察乎阴阳动静之宜,备手战斗攻取之义, 是能超于物者也甚矣!” 贾似道短短一句话道出蟋蟀爱好者的情怀。不愧为经典。

古人的著作都是言辞间断概括,在学习时难免有晦涩难懂的地方,想与大家讨论下。

我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是“小能化大也,大亦能化小也”,讲得是蟋蟀有的年景个大,有的时候又个小。大家都想要个大的蟋蟀,捉蟋蟀或是买蟋蟀谁也不愿要个小的。其实我从小抓蟋蟀就深深的感慨,大蟋蟀难抓啊!当然小时候个大个小的标准与现在不同。所以看到这句话我找到的安慰,原来古人也有这种烦恼。可见大蟋蟀数量少不是当代的问题。

“每至秋冬,生于草土、垒石之内,诸 虫变化.隔年遗种于土中,及其时至方生之时,小能化大也,大亦能化小也” 这是这句话完整的上下文,因为我想搞明白怎么才能出大蟋蟀。读了几遍感觉贾老先生只是非常精准的描述了一种现象,再往下读也没找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所以只能靠自己来想了。

在现实中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野外环境中,某个特定的地块,雨水丰足的年景蟋蟀个大,干旱的年景蟋蟀个小。假如前一年雨水丰足,蟋蟀普遍个大,第二年严重干旱,出来的蟋蟀普遍个小,那应该就是所谓的“大化小”吧。那么问题来了,变小的蟋蟀是厉害了还是弱了。如何才能再变大呢?

再来看白虫,白虫一代比一代大,但是斗性逐渐变弱。

当然白虫秋虫的外在环境不同,也就是说秋虫变大不一定像白虫那样斗性变差,因为白虫永远都是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而秋虫的食物一般很有限。

这样我就认为,有外压和内压之说,外压包括外界环境的干燥度、酸碱度,食物的丰富度。内压则代表蟋蟀本身的内在能量,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度,和寻找食物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外压一定的情况下,内压越大蟋蟀个头越大。所以如果这一带都是小蛐蛐,偶尔出来个个大的一般都差不了。如果搞到了大牙大龙行的蛐蛐也别高兴的太早,也许只不过因为外压太小了。

搞到底即使能使蟋蟀变大,也不一定使蟋蟀变强啊!因为内压我们是控制不了的啊。

那么内压也就是蟋蟀本身的小宇宙能人为的使它变强吗?有人说,有的好产地虽然目前蟋蟀个头很小,养上几年没人抓就能出大蟋蟀。但是华南虎去东北繁育十代也还是比东北虎个头小,因为它的祖先就小啊。蟋蟀也是一样,它的所有记忆都是源于它自己的所有基因。它也不知道十年前这片产地的祖先们(都是表的和堂的)六厘以上的很常见啊,留下来做种的都是老弱病残了。

如果上一代的蟋蟀是出自中等年景,厘码六厘,每天能吃10到颗食物正好满足生长发育,留下种,结果第二年大旱,食物严重匮乏,每天只能吃到3颗食物,结果当代普遍的营养不良,只能长到5厘。

那么问题是,食物的匮乏能练就蟋蟀的内压变强吗?如果相信自然选择的原理,那么解释应该是,只有那些感官灵敏、身体素质好、寻找食物能力强的蟋蟀存活了下来,所以他们的后代应该是内压变强了。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呢,长久的饥饿能锻炼强化蟋蟀的内压吗?我认为也能。

还有个问题,这个蟋蟀明显的鹤立鸡群,除了基因超好之外,是不是它偶然吃到了什么东西?

玻璃翅 发表于 2016-11-7 19:57:42

有想法,赞一个!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6-11-7 17:37:23

{:3_292:}{:3_292:}

铠甲凝霜 发表于 2016-11-7 19:47:02

楼主用心的好文章,学习!!

强者之战 发表于 2016-11-7 20:50:41

{:3_292:}{:3_292:}

钟情白牙 发表于 2016-11-7 21:30:40

{:3_292:}

钟情白牙 发表于 2016-11-7 21:30:43

{:3_292:}{:3_292:}

鸽友 发表于 2016-11-8 00:29:26

肯定吃的到了好东西。

金花翼王子 发表于 2016-11-10 13:43:13

楼主所言很有见地,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2-8 20:45:14

有想法,再顶起。

yb700721 发表于 2016-12-9 09:12:06

有见解,谢谢分享。

yb700721 发表于 2016-12-9 09:12:35

有见解,谢谢分享!

yb700721 发表于 2016-12-9 09:13:46

有见解,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促织经》片段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