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眼
(第一次发贴不熟练,前三段发在了不同版块,为方便大家连续阅读,集中一起发。因单贴字数限制,部分修改)一、探索未知
1994年,我还是一个初中生,家住安徽X县单位大院。一次去同学小香家玩,小香父母走的早,她和小她几岁的妹妹相依为命。从小一起长大,加上本人发育的晚,一直把她当好哥们,经常有事没事就到她家玩,最主要是她们家没大人管,自在。其间有另外一个男同学小飞也在她家玩,当时我们住的都是平房,小飞与她们姐妹一排房子,中间只隔了一家。玩到一半,小飞突然说我的蟋蟀还没喂呢,然后跑回家,过了一会拿了一个英雄墨汁的瓶,拧开瓶盖,拿了几粒中午吃剩的米饭放了进去。我一时好奇,问小飞里面是什么,他说是蟋蟀,我说我看看。拿过瓶子,只见瓶里装了些土,瓶盖上有个透气孔,仔细往里面看,一个很小的虫子在大口吃丢下来的米饭。除了看这只蟋蟀吃的很香,其他什么也看不出来,不禁问小飞,这虫子有什么用?
小飞说,打架啊!
打架?打什么架?
蟋蟀和蟋蟀打架。
见我不信,小飞说我再捉一只打给你看。说完出去过一会也就回来了,然后让小香从厨柜拿了一个搪瓷盆,然后把两只虫倒在盆里,虫很不听话,一直在蹦,搞了好半天才安定下来。等虫一碰头,其中一只呲了呲牙,另一只也张开牙就打了起来。搪瓷盆很滑,两只蟋蟀都不太用得上劲,像人走在很滑的冰上,但很快就分出了胜负,失败的落荒而逃,胜利的一只则振翅鸣叫。第一次看两只虫子打架,感觉非常新奇,没想到两只偌小的虫能打的如此激烈精彩。问小飞蟋蟀那里来的,小飞说石头下面,多得是。后来自己也去抓了几只,拿与别人看,那人说你这是三根尾巴的,不斗,要两根尾巴的才会斗。
之后,我便只捉长了两根尾巴的蟋蟀。那时候连蟋蟀网都没有,最初只是白天用手捧,后来升级了拿一个洗净的罐头瓶,翻出蟋蟀后将罐头瓶口对着蟋蟀前头,再用手去赶,蟋蟀受惊会向前跳跃,大多直接跳进瓶子里,然后再用纸卷成一个圆筒将蟋蟀装起来,再后来拿了父亲三节电池的手电筒,晚上也能出动捉虫,变成全天候战士。就这样我从不知道蟋蟀长什么样,不知道蟋蟀生在哪开始,慢慢一个人摸索自己捉虫自己斗。那位问:小飞呢?人家可是三好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也就在学习之余到房前屋后搞两只玩玩的,不是太喜欢这个东西。
很快这一年就过去了。
第二年,经过漫长的等待,到五、六月份的时候我就又开始捉虫了。看到这里有人肯定以为我在吹牛皮,那有5、6月份就出来的蟋蟀?
二、乐在其中
我的父亲是一名地质队员,他所在的地质队在X县有好几个基地,这些基地有仓库、车间之类的,但主要还是职工的居住生活区,一个基地最高峰有个4、5百户。但这些地质队工人平时上班的地方也可能是离基地几里、几十里荒野中的钻机上。大家知道个大概就好。前面说的小香就是职工子女,所以一直住在单位大院里,上子弟学校。因为地质队的特殊性质,这些基地一般都在偏远的地方。我所住的这个基地四面都是山,基地里一排排的平房,依山而建,房前屋后的空地被职工家属开辟成菜地,墙角和菜地边上全是乱石和碎砖瓦,非常适合蟋蟀生长。
自从去年玩了几个月蟋蟀,那蟋蟀的叫声就一直萦绕在脑海之中,所以一开春只要有虫子叫我就仔细听是不是蟋蟀的叫声。
这样到了5、6月份,又听到久违的蟋蟀叫声,这种叫声和蟋蟀很像,但是是单声的,唧,唧,唧,叫一声停个两秒再叫第二声。这种虫抓回来也斗的,长的和蟋蟀没什么区别。而且这种虫不像蟋蟀一样藏在洞穴或石头下面,如果你找到它会发现它就在大石或枯草边上。我特别喜欢在棉花地里抓这种虫,因为勤劳的家属会将棉花地里的草锄得干干净净,捉起来更方便。至今记得有一次晚上七点多,未满的月将微柔的光弥散在大地上,四周的山和树都蒙蒙笼笼的,山风袭来还有些微凉。我站在棉花地里,仔细听着虫叫声,然后慢慢的靠近。那虫还是比较警觉的,在一定的距离它就不叫了。感觉很近了我就直接把我的三节手电打开搜索,山边的地发黄,像是黄沙掺着小石子组成的一样,棉花已经长了有一筷子长,四周一根杂草没有,加上雪亮的手电筒光,还没有讨厌的蚊子,真是舒服极了。记忆中那次应该是最爽的一次捉虫。
我不是昆虫专家,也不是斗蟋大师,我一直认为那虫也是蟋蟀。
基地每排房子都是水泥路连起来的,所以行走很方便,只要天气好晚上吃过饭我就出去溜达抓虫,不过要带好照明设备的,之前有路灯,后来地质队往合肥搬,剩下的住户越来越少,路灯坏了也不修了。这样一直抓到放暑假,应该在七月份,有一天晚上听到有一排房子前面的山芋地里传出了一连串的蟋蟀叫声。这声音清脆响亮,唧唧唧叫个不停。我一阵激动,连忙轻声走过去,在围挡菜地的几块红砖下发现了它,在手电的强光照射下,全身发红,身形奇大,心中不由得一阵狂喜,急忙捉了回家。
回到家中,和家里养的虫一对比,何止大有一倍,简直是普通人与姚明的区别。当下便迫不及待与家里的虫开练起来,不出所料,将家里十几条虫轻松击败。当下我心中大喜,以为虫王,激动的睡到半夜都要起身欣赏品鉴一番。
三、招兵买马
过了一两天,外面连续的蟋蟀叫声渐渐多了,抓了几只后感觉体型都超大,和前期虫比较都是虫王级别,第一只“虫王”没几天就让出了王位。仔细一想才豁然发现,后期的蟋蟀与早前的虫外形上没太大区别,只是后期的蟋蟀叫声都是连贯的唧唧唧,不像前期的虫叫一声停一声,而且后期的蟋蟀体型相比前期的都要大很多,而且后期的蟋蟀出来后前期小虫逐渐就没有了。
我个人认为前期的那种虫应该也算是蟋蟀的,这就好比前期的虫是半自动步枪,打一枪要拉一下枪栓,后期大家普通认可的蟋蟀是全自动步枪,嗒嗒嗒,打起来很连贯。又好比桃花应该是要开在阳春三月的,但是暖冬也会有桃花开,不能说暖冬开的桃花不是桃花!
前面第一只抓的蟋蟀应该是当年度基地首批蜕变并第一个开叫的虫。
最开始的时候,我是听有连续的蟋蟀叫声就抓起来,心想你出来一只我抓一只,但没过一个星期,到处都是蟋蟀叫,真心抓不玩,家里老一代虫老死的老死,更换的更换,也早没有了。那段时间人家以为我在捡易拉罐卖,为什么?因为易拉罐养虫好啊,用老虎钳把上面盖子拉掉,洗干净放上屋后墙角的潮湿的红泥,这种红泥很漂亮,有人常用来腌咸鸭蛋,说是这种红泥腌的鸭蛋出油。然后用柴油机里的一个部件,具体叫什么不知道,有个长长的柄,十五六厘米长,小姆指粗,前面有个圆的喇叭形的头,头面是平的,直径4、5厘米吧,用这种部件将罐里的土捣平,然后把蟋蟀放里面养。
随着抓的虫越来越多,家里的罐子已经不够用了,只好到外面找罐子。当时最喜欢的就是红牛罐子了,这种罐子外形漂亮,罐口是收小的,罐底很平,一个罐子叠一个罐子,上面正好封住下面罐子的罐口,非常稳,只要将最上面的罐子口盖好就不担心跑虫了,不像健力宝类似的罐,下面不平整,叠放的时候容易歪。而且红牛罐比较短,大小适合,不占地方。
除了捡罐,另一个办法就是选蟋蟀,减少存量,可不懂虫怎么选?斗啊!四个蟋蟀一组,不分大小,两两PK,赢的留下,输的扔掉。那时候也不知道虫还分嫩和老,在我看来好的虫就应该是不分大小,抓回来就能打的。这就好比一个在江湖闯荡的武林高手,和别人比武的时候会称体重吗?兵器排行谱上也没说分重量级啊!
这样下来,到八月十几号,家里就有了近四十个罐子,全在桌子下摆得整整齐齐的。为了知道谁是这些“精英”中的终级高手,我就实行淘汰制将这些虫斗了一遍,最终决出了一、二名,至于其他的虫就不想再分了,只是高兴想看那两个虫斗就拿出来斗上一斗。第一名体型不是最大的,但是它很灵活,凶猛异常,黄不拉几的。当下用我最喜欢的桔子罐头瓶装上土养了起来。
突然有一天,同住一个大院高我一年级小Q叫住我,问:你在捉蛐蛐吗?我说是。他说你有多少蛐蛐?我说几十个吧。小Q说这么多,那天我们斗一下。我说好啊。
回到家我感觉很诧异,一直都是我自己和自己玩,没想到小Q也斗蛐蛐,从来捉虫都没看到他呢,可能是基地太大了吧。小Q虽比我高一年级,但是比我大二岁,况且他有些爱惹事生非,抽烟喝酒,痞痞的,我不太想跟他玩,因此应付过后没去找他。 {:3_294:} 阅读{:3_294:} 辛苦!欣赏了!{:3_294:}{:3_29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