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大礼包
解 析 相 术
相术,旧称观察人或地之形貌,预言吉凶之方术。通常依据人五官、气色、骨骼、指纹等,推断其寿夭、荣枯、吉凶、祸福。
方术,亦即方法论。蟋蟀之相术,何尝不谓是?一曰相人,一曰相虫,研究对象不同而已。惟此,似吾等愚钝之人,书(师)无所从,解析相术,成为必然。劝君莫以硌眼而不屑一顾,且听在下道来,望不致失望矣。
相术,自汉代始,成为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之学问,出现相书、相士,相术开始重视相骨。唐代重要相书为敦煌本《相书》,认为人体各个部位都可以相。宋代,相术达到鼎盛时期,出现完整相书《麻衣相法》,主要内容为相五官,其汇集宋前相学精华,建立较完整体系,开创中国相学应用领域,并使相术在朝野广为流传。明代相书《柳庄相法》,以听声、观相推断人之吉凶。清代相术著作,为旧有相书解释、改编或修订,无大发展。相术,随相术不被统治阶级重视而流于市井乡陌,成为纯粹末流小道,相术逐渐衰落。
算命为迷信,而信息分析则为科学,二者水火不相容。相术理论,其方法论,含有信息分析内容。相术,古老神秘文化,它包含有助于理解信息分析之内容。解析相术之信息分析原理,为在下所述之重点。
特别言明,非推崇迷信,乃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迷信,为在下所不齿。
一、方法论以概率理论为基础。
相术理论应是基于归纳法,即观察大量人群命运,发现命运与某一特征概率关系,而后建立理论。
如,各种手相理论,认为“生命线”越长(辅以辐射线),则人生命越长。古代相师以归纳法建立理论,看遍逝者手相,发现某条线与生命关系最密切,且该线越长命越长,故称其为“生命线”。该理论建立后数千年,不断有相师检验此理论,且均认可。
“生命线”理论成立,旨在说明,其概率大于50%,若小于50%,则相师应改称其为“短命线”。然其概率究为几何?答曰:不会超逾90%。
常规而言,推测方法正确性达至90%,即以达至社会问题科学预测要求,换言之,相术即可称谓科学,然,事实相术未进入科学殿堂,所以其正确概率不会太高。
蟋蟀之相术,以所谓“暗门”相虫之术而论,设若以斗丝、翅纹之长短、型状、组合等,谓之品种、品级甚或斗龄、寿夭,即便正确性概率超过50%,然亦难以达至90%概率。
二、方法应用正确与否,由对象复杂程度决定。
相术难以达至更高正确性,部分由相术研究对象复杂性所决定。信息分析正确性,受对象复杂性所制约。若选择对象过于复杂,现代科学达不到正确解释境界,难以得出正确结论。选择课题或选择分析信息源,切切考虑复杂程度。
相虫之术亦然。如,虫之品级,决定品级因素过于复杂,“色”、“相”、“神”,缺一不可。求将易,求将之级别难,信息量大,变量亦大,分析信息易产生偏差,极难得出正确结论。
三、特征数量与分析能力之辩证关系
同一对象,特征数量不同,应选择不同特征型相术方法。特征少,分析变为简单,然,特征少则必然导致误差增大。
特征多,变量大,虽便于认知事物,然人之分析能力要求,亦必高。分析能力低,变量多,易导致预测准确性下降。
还以“暗门”相虫之术而论,若以某“点”生法特征,盖言其全身优劣,虽简易易行,然必导致误差增大。
实验为证:挑选一批以往比赛中马匹,每匹马挑出100个特征指标,由赌马师从100个特征指标中挑选5个,然后根据5个特征进行预测。以后,再挑选按10个特征、20个特征、40个特征进行预测。预测正确性变化情况为:挑选10个特征,赌马师因信息增加,预测正确性得以提高;增加至20个,正确性不再上升;增至40个,反而下降。此结果,因人分析信息能力限制,信息太多,反而降低预测准确性。
据传,古代大师、族群巫师看相准,而现代则无。除却其他因素,古代算命之人,为过去时代最优秀人物,智商高,某些民族种群,乃族群智者在看相。而现代看相者,大多文化知识层次较低,甚或无法考取大学,不能以自己智慧养活自己,缺乏信息分析智力能力,相不准实乃必然。反观相虫之人------。
不言而喻,相虫之术,应因人而异,以己之智商、悟性高低,选取适量特征信息源,加以分析,可使准确率提高。
理论而言,特征信息源越广,分析越难,要求人智商越高,智者,天才也,辩析能力强,准确率自然高;智商平常,若勉力而为,无所消受,准确率不升反降。反之,选取特征信息源少,分析较易,以“暗门”相虫之术为例,若仅以某几“点”生法特征,盖言其全身优劣,虽易于分析,简易易行,然必导致误差增大,准确率降低。此辩证法则,不可不知。
故此,擅将他人言否,未加辨析,囫囵吞枣,虽知之甚广,未形成己之体系,反不如先前,识不得虫。反思在下,何尝不是,只因在下愚昧无知,顽固不化,至今学无所就,好歹识得自己,以勤补拙,乐得其所,乃尽心、尽情、尽趣、尽兴也。
总之,再高明相虫之术,正确性概率无法达至90%。此亦解释缘何玩虫一辈子,到老言“虫是看不到底”之故。
注:相术理论,源自网络。
精华帖子《[原创]解 析 相 术》,原因:珍贵的新年礼物——给虫界开辟着新的思路,用户操作:金钱5,经验20,魅力15
观点明朗
[em23][em23][em23]
[em27][em27][em27]谢仁兄原创,给大家的拜年礼物!
[em17][em27]雷神竖指,在下诚惶诚恐。
[em31][em31][em31]
得赵王令,占得卜相,欲得虫王,自称为王。
[em10][em10][em10]
观点明朗
[em23][em23][em23]
巧也。近日无事涉猎“相术”,感同身受,让兄台见笑了。
见兄在《暗门的确重要-----》中发帖亦言“相术”,难不成冥冥中------。
[em24][em24][em24]
[em27][em27][em27]
又得先生赞赏,在下羞愧的紧。想来再发帖子,需代先生早早言明为是,省却麻烦了不是。哈哈,开句玩笑。
祝新年愉快!!!
[em23][em23][em23]
[em24][em24][em24]
[em04][em04][em04]
不学无术------无可怪
学而无术------须轻责
不学有术------人惧怕
学而有术------人颂之
宋奉“理学”;
清有“考据”;
今倡“信息”;
未来“??”。
“研”之道,无尽无穷。
当顶之!
见帖如见人,贤弟豪爽,快人快语,愚兄折服。
刀好不在于大,而在于利;话好不再于夸,而在于真。
愚兄托大,敬贤弟三杯[em10][em10][em10]。
见帖如见人,贤弟豪爽,快人快语,愚兄折服。
刀好不在于大,而在于利;话好不再于夸,而在于真。
愚兄托大,敬贤弟三杯[em10][em10][em10]。
头、项凝稳见骨相,斗丝有情见品格,腿筋细直隐凝见底版再加上盆中景……如能真正掌握相虫之道十之七八有矣。谢谢前辈的好帖,非常赞同您的观点!
[em10][em10][em10]宏观的视角;看待微观的事物。
独立的思维;分析客观的法则。
相虫之鉴自古有之,色相也罢,暗门也罢。都是方法论之一。任何的方法中唯有通过大量的正确信息组
合,个人是通过实践不断的从中剔除错误信息,把握正确信息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
而作为相虫的主宰-----人。宏观的思维,客观的分析,有思想,不盲从。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首先
是相虫准确性的前提。
顶楼主,起码让我感觉是思维上的----达人!
不学无术------无可怪
学而无术------须轻责
不学有术------人惧怕
学而有术------人颂之
宋奉“理学”;
清有“考据”;
今倡“信息”;
未来“??”。
“研”之道,无尽无穷。
“居士”好见识!
在下甚喜此句:“不学有术------人惧怕”,警句彰显。
[em10][em10][em10]
宏观的视角;看待微观的事物。
独立的思维;分析客观的法则。
相虫之鉴自古有之,色相也罢,暗门也罢。都是方法论之一。任何的方法中唯有通过大量的正确信息组
合,个人是通过实践不断的从中剔除错误信息,把握正确信息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
而作为相虫的主宰-----人。宏观的思维,客观的分析,有思想,不盲从。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首先
是相虫准确性的前提。
顶楼主,起码让我感觉是思维上的----达人!
妙哉!!!由此看来,“虫二·秋色半闲”先生实乃虫界贤士、达者。在下乃苦命探寻者,苦中作乐,倒也逍遥自在。达者为师,献茶[em27][em27][em27]。
宏观的视角;看待微观的事物。
独立的思维;分析客观的法则。
相虫之鉴自古有之,色相也罢,暗门也罢。都是方法论之一。任何的方法中唯有通过大量的正确信息组
合,个人是通过实践不断的从中剔除错误信息,把握正确信息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
而作为相虫的主宰-----人。宏观的思维,客观的分析,有思想,不盲从。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首先
是相虫准确性的前提。
顶楼主,起码让我感觉是思维上的----达人!
妙哉!!!由此看来,“虫二·秋色半闲”先生实乃虫界贤士、达者。在下乃苦命探寻者,苦中作乐,倒也逍遥自在。达者为师,献茶。
蟋蟀乃微小之物,其中奥妙无穷。《国虫网》上专研之士不在少数,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真是令人敬佩。版主有心如能汇集成册乃一大幸事。翘首以待。
仁兄说的好,本人也深知,论坛上的很多文章或是“东西”,如能出书及盆事,或是其它形式的保留收集,做为珍藏纪念,的确是件好事,可是本人各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的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寒碜”,能看到大家在这里畅言,开心,对我来说已经是万幸之事了!
感谢大家,感谢有心之士为大家多做点有益之事,相信一切都会变的更好美好!
有道理!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www.guochong.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