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2023年收虫花絮 [打印本页]

作者: 蟋蟀情    时间: 2023-10-1 14:01
标题: 2023年收虫花絮
本帖最后由 蟋蟀情 于 2023-10-1 14:02 编辑

2023年收虫花絮

    在漫长的期待中,秋天终于来到了。


    蟋蟀,大自然的精灵,秋天的使者,又进入了每一个热爱蟋蟀爱好者的心中。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抬起头凝视着秋虫的产地。


    时不我待,9月20日早上6点整,我和朋友一行四人驾车直奔宁津而去。


    我深知玩虫如果没有玩的心,人就会感到很累。绝对是劳命伤财,根本不值得,快乐才是人生真谛。


    为了避免秋、白的纠结,以及更好地享受收虫乐趣,决定今年不去集市赶集,花三天时间直接去知根知底的农户家去收虫。把今年虫班底先收好,然后再花三天时间去老根据地铁庄的相熟的大娘们那里去寻觅黑头底板白斗丝的名将淡青白牙,以及在十一会斗的小厘码虫中求胜率。


    就这样每天一觉睡到天亮,在酒店吃好丰盛的早餐,然后去农户家收虫。空调、灯光、桌椅、茶水,专人递虫,良好的选吃虫环境,使人更加专注,效率更高,达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我一上午看600条到800条虫,但一点也不感觉累。中午农户会非常热情地把饭店的美味佳肴叫到家里,并特地煮一锅米饭,以便吃好继续选虫。这销售手段的运用真是无瑕可击。


    至于虫价,经这么多年的磨合早已不成问题,他们懂得优质客户的重要性,他们每年的平均卖虫的收入基本是差不多的,只要每年这些固定的优质客户能关照好了,那么每年的虫季收入也就有保障了,事情就会简单很多,何况大家的眼光也不会差很多,农户要价过高,我下次就不去了,但我想去农户家专门捡漏,那也是想都别想的事。他们每年都把虫分成几档,明码标价,如果最终挑选结果不尽人意,那就总价打折;如果总体基本满意,那就按约定付款。总体还是很宽松的氛围,因为大家都懂得市场行情,都懂得买卖和朋友的重要性,所以双方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广告说:平衡就健康。


    今年有幸认识了一位隐世高人,一天在一家农户家看完虫后感叹了一句:“哎,我玩虫近60年,闲余还喜欢研究研究虫,但看完你们分档的虫,不分大小、只分品级,小虫大价,大虫小价,这水平我真服了。”谁知农户听后哈哈大笑说:“邵老师,碰到高手了吧?今年虫逮得好,我们自己又不是很懂,所以请了号称'王木腿第一高手'的老爷子来选虫、分类,这老爷子年轻时专门收虫贩虫,眼光很凶的。现在年纪大了不出门了,他看虫和你一样,主要看皮色,看底板,其他的东西不太关注的。”


    我一听,马上问道:“能请他来吃个中饭吗?以便学习请教。”农户说关系很近是亲戚,没有问题。


    我知道虫这东西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是没有一整套的完整理论来支持和阐述的,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在坊间,需要特殊的悟性和投入才能产生,今天这老爷子能把这棚虫分到如此的程度,可见他的功力之深厚。


    饭店的菜已经送到,刚摆好,只见门帘一掀,进来一位老爷子,但见浑身皮肤黝黑,身材精悍短小,一颗硕大的圆脑袋,嘴上长着稀疏几根灰白色的胡须,唯有一副金光四射的小眼睛显示着他的过人智慧和精明。


    我连忙起身让座,老爷子是见过世面的人,寒暄了二句便入座,他烟酒不沾,这在农村真的是很不容易。


    老爷子不是很健谈,但思维敏捷,条理清晰。


    我请教老爷子鉴虫的要诀,老爷子说道,其实选虫还是比较简单的,根本用不着那么复杂,虫是用来斗的,不是看的,好看是没有用的,皮色好虫会斗,底板好虫不怕痛,所以只要挑皮色好、底板好的虫赢面就会大。老爷子高人,我不由得心中赞叹,这二句话是全部虫谱的精髓。


    “那么虫的皮色是一个什么概念,怎么去区别呢?底板又是一个什么概念,怎样去区别呢?”我继续请教。


    老爷子一双精光四射的小眼睛直直地盯着我说道:“虫的皮色不是虫的颜色,不要去管它是青虫、黄虫还是紫虫,而是从头到尾看上去都是一张皮。另外,看上去有光的虫都是嫩皮,没有用的。虫的底板是虫的强壮程度,只要虫竖翅高,叫声响,以及虫动作敏捷就代表底板好。”


    经典,老爷子的话我完全都懂。一张皮代表了整皮正色、整皮顺色的六门正色虫。无光代表了虫外骨骼的硬度,竖翅高、叫声响代表了虫的肌肉发达、内压高。动作敏捷代表了虫的神好,老爷子早秋选虫方法经几十年的沉淀加悟性,已达到了炉火纯青,非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我恭敬地夹了一只大虾给老爷子。


    放下筷子,免不得又感慨了一下,我和老爷子说,现在虫玩到这个份上,就和我们的年纪一样,日薄西山了,真正去研究、去玩的人少了,虫这个东西虽是一个微物,但其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博大精深,趣味无穷,给人带来快乐。现在人都比较浮躁,同样是玩虫,但味道完全不同了。各种形式的人工干预虫,把收虫人和斗虫人彻底整懵了。耗资巨大但又是小众的各类比赛把虫的市场价格搞垮了,这二个因素给中国的蟋蟀传统文化带来了灭顶之灾,加速了它的凐灭,一段时间后,必然一地鸡毛。


    老爷子听了笑笑说,过去我年轻的时候,玉米地里都是虫,没人要,我喜欢这个东西,逮些自己玩玩。后来天津人来了,你们上海人也来了,一下子大家都去逮虫子了,现在虫子都逮完了。过去虫子便宜,几元钱就能买一个好虫子,大家都买得起,所以玩的人也多,现在好一点的虫都是上千上万的,没人买得起了,所以也就不玩了。玩的人少了,逮虫的也少了,过去一到虫季,所有出去打工的都回家逮蛐蛐,能赚不少。现在大蛐蛐少了,根本逮不到,小蛐蛐10元20元的又卖不出价,还不如在外面打工,每天300元总是有的,人还轻松,所以年轻人都不回来了,剩下的都是年纪大的或没事干的妇女,逮一个算一个,这样下去,估计这虫子是逮不长了。

    老爷子也是一脸的无奈。

    看见老爷子有些伤感,我便说道:“其实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事,玩虫本就是一种消费,消费行为需求决定了市场的需求,而市场往往是多元化的,而且是不平衡的,现在社会发展了,都有钱了,多花点钱买些上好的虫玩玩,尽个兴,是应该的,钱少的就买略差些、小些的虫玩玩同样尽个兴,哪天如果玩腻了或者没钱了,如果真的因为老了,玩不动了,或者没人往上海送虫了,或者虫变得毫无可玩的时候,这市场自然而然地会进行调节,届时宁津、宁阳等曾经令无数虫爱好者向往的圣地将变成为永久的故事。”

    因为还要看虫,我很快地吃完饭和老爷子及其他朋友们打了个招呼,请他们慢用,便又去选虫了。

    才一会,老爷子也吃完了饭,拿了个热水壶给我续水,续完水就坐在一旁看我挑虫。

    我挑虫分初选和精选,初选基本不打草,拿起罐,揭开盖,从头向尾方向倾斜30度看一眼,再从尾向头方向倾斜30度看一眼,即决定取舍。

    老爷子看了一会,一脸不解地问道,你这看虫也太快了,好虫容易漏掉。

    我放下手中的罐对老爷子笑了笑,说道:“老爷子,我选虫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地收将胚,基本要求和您一样,要求皮色好,干老,神好,至于品种和八格我是不讲究的,因为虫这东西最终是以斗的胜负来决定好坏的。一张皮干老、底板好及神好是一条好虫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个基本条件才能入围好虫资格,称为将胚,其他的八格、十二形、十六相都是锦上添花,更胜一筹的条件。

    虫是外骨骼的昆虫,它的好坏和遗传、生长环境、食物结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蜕变成虫的时候,如果外界一切条件都具备的话,外骨骼是均匀形成的,是整体同质的,根据观察统计,虫的翅纹粗的,显白胁多一只,翅纹细密的白胁少见,而白胁虫往往不出将多一只。”

    我见老爷子一脸迷茫地看着我,心想是否把事情讲的复杂化了,再看了一下周围,看见其他朋友也在注意听,索性继续,免得不爽。

    “但是大家都懂的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再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屡屡失误呢?买回去的虫出将率低的可怜呢?

    问题出在选虫的时候被自己的眼睛和灯光的运用欺骗了。

    一只罐子被打开,一束强光照射进去,一条虫的八格完全一目了然,但就是这束强光把你的眼睛带到一个坑里。

    这虫的色素色和结构色在和法线平行的强光的反射光和折射光的作用下,你眼睛看到的是白花花的一片,翅纹的粗细,白胁的宽窄、有无,脑盖和顶门沙的差异,跳腿的腿斑和蜡光以及项的钢毛等物理现象都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确认。

    另外,我们都知道,任何东西的颜色在太阳光下最接近本色,因为它是复合光,而在单色光的照射下,物体的颜色就会变成光源的颜色,所以存在不同光源不同色的问题,因此在晚上灯下看虫的时候就很容易把白斗丝看成黄斗丝,把白牙看成黄牙,淡杂色牙看成黄牙,同时在强光作用下产生的阴影使头、项、牙看上去更大,造成一种假象。

    很多虫友真的很辛苦地起早摸黑,甚至夜间死守地头,结果收到的虫白天一复虫,这也问题,那也问题,甚至连大牙也不见了,这就说明了一个很明确的问题,早秋初选虫的基本概念不清楚,对将胚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同样不清楚。

    这里给虫友们一个非常有效的经验,把灯光的入射角和虫的水平线呈不大于30度的角度从头到尾照过去,看一下顶门(光),脸(包括饭板、牙齿、门槛),项(沙、毛),翅(白胁、翅纹),跳腿(蜡层、腿斑),尾(色、毛),然后转180度再从尾到头照过去,看一下肉身(粗、细),脑盖(沙、雾),对有顶门无光、脑盖无沙雾、项无沙毛、衣翅有白胁、跳腿腿斑粗混、尾巴前白后黑物理特征的虫不管其八格形如何或罐脱或人工干预等一概放下,都是无用之虫。

    初选好的虫只是物理状态(静态)合格,然后进行精选(动态)打草,牙形、铺身、踏步、巡视等合格后,分别入虫网看一下,肚皮脂肪带及腹沟。

    选虫的第二阶段是养的过程,时间段约为虫落盆的7天到10天,凡出现以下状态的立即淘汰:

    一、拉白色颗粒屎的(人工干预虫多一只);

    二、不停跳的,盆中垫纸湿哒哒的(嫩皮虫多一只);

    三、不断地咬垫纸的(嫩皮虫多一只);

    四、不断地爬盆壁的(扁薄嫩皮多一只);

    五、到处拉屎,水盆水变浑的(肉虫嫩皮多一只);

    六、一直拉水粪,吃什么拉什么的(病虫多一只);

    七、没有盆长或越养份量越轻的(老虫,吃撒的食中毒多一只);

    八、大食后腹节呈脱节状的(肉虫多一只);

    九、脑盖的沙雾或项的沙毛腿掉的(秧子蜕多一只);

    十、翅上显白胁的(嫩皮虫多一只);

    十一、翅上显膏药印的(嫩皮虫多一只);

    十二、虫转头时露锈肩的(嫩皮多一只);

    十三、大叫声变小叫声的(嫩皮多一只);

    十四、起叫后左、右翅乱叠的(嫩皮多一只);

    十五、起叫后收翅分部进行的(嫩皮多一只);

    十六、在盆中呆若木鸡,双弯曲状如蝴蝶且不能搅动的(秧子蜕多一只)。

    好虫都具备一个条件,吃得多,拉的少,盆中非常干净,基本上看不到粪便。

    选虫的第三阶段主要是选虫的精气神,而不是品种以及各种物理状态,凡有以下动态的虫可以举将。

    一、任何时候开盆,虫都在盆中央六足高耸、威风凛凛地站着(气宇轩昂,夜读春秋);

    二、任何时候开盆,虫都在盆中央极速转一个圈(动如脱兔,雷霆万钧);

    三、虫行走时,以很缓慢的速度先扫须,再转头,弯腰,动步(虎步蛇形,泰然自若);

    四、虫行走时,以很高的频率满地扫须,随着极快的碎步左右巡走(马踏飞燕,如狼似虎);

    五、用草触尾,虫全身浑然不动,只用一根须直挥身后,以探动静(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六、用草触尾,虫石火电光般地一个转身,定睛一瞧,已张牙铺身(攫戾执猛,唯快不破);

    七、用草扫牙,虫只是迎草摇头,置如惘闻

    八、用草扫牙,虫大跳后撑,四爪平行,极度铺身,极度张牙,看上去有微微颤抖之感,犹如极度兴奋之状(骁勇善战,拼命三郎)。

    九、晚上开盆,用盆盖轻击盆体,虫在盆中闻动静会张牙起叫(怒形于色,脾气暴躁);

    十、虫入斗栅,距虫二、三时处下草,虫闻声寻草,随草而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选出来的虫如在好友之间玩玩上风必定多一只。如果要进行比赛,那么必须开个毛口,开毛一定不要惜虫,要在同级别的虫中进行,宁缺毋滥,同品级的虫能平夹退敌的将成为种子选手进入第一梯队,其它使用爆口、杀猪口等都安排在第二、三梯队。这同样可以获得上风多一只。”

    听完我的选虫方法,大家一阵沉默,竟一时无话。

    “邵老师,你对虫研究的方法我们听懂了,明年我们逮到好虫不会漏掉了,可以卖个好价钱了,”农户朋友笑眯眯地说道。

    “现在是市场经济,虫其实都是有一个基本价格的,比如当初我到你们这里来的时候,最好的虫也不过2~3百元,一般的虫也就几元钱。这几年的虫价完全是认为哄抬,花几万元买一条虫就为了高兴高兴的人毕竟是极个别的,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在虫资源极为衰退的今天,在地里要找几条大一点的虫都是很困难,但要找有品相的大虫更是难上加难,你们都逮了几十年虫了,如果评职称的话,应该是高级捕快了,但逮到过上万元的虫了吗?估计没有。同样,作为玩虫人来讲,如果为了尽兴,花一千万大玩一番,到虫季结束后盘点总结一下,真正能在栅中为你精忠报国、扬名立万的虫的价格不会超过十万元,也就是总投入的1%。那99%的费用是交的自然科学的学费和社会科学的学费,而这世界往往真正有钱的人都是高智商高情商的,很快就会发现这玩虫的学费有点贵了,会换一种方式玩虫。

    从古至今玩虫就是一个民间风俗习惯的传承,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一切都取决于社会基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们看看现在的虫集市小猫二、三只,根本看不到好虫,估计很快就会消灭,由于市场萎缩,产地将面临重新洗牌,传统的观念也将重新调整,到时候你们天天打电话盼着我们这批真正的虫的爱好者来,我将抱着旅游的心态进行合理的消费,使整个市场走向平衡。”

    话讲到这份上,农户沉默了,估计前面因掌握了一些选虫知识带来的高兴完全消失了,而是在想明年是不是还要去逮虫,是不是要到那些养虫的玉米地里弄几条大头大牙的东西,趁这二年水浑捞一把再说……

    那老爷子也在一旁边听边点头,见我要继续选虫,便说道:“大哥,我家里也有一些虫,其中有二个还不错,估计你喜欢,要不拿给你瞧瞧?”

    我一听连忙谢道:“不了,不了,我每年下来玩玩,会会老朋友,调节一下生活,不敢打扰你老人家,什么时候天气凉快一点,你随他们一起来上海,我陪你玩玩,上海变化还是很大的。”

    我知道生意和朋友是两码事,不然连朋友都做不成。

    在跑农户家三天的时间里,为今年这栅虫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接下来三天又回到老根据地——铁庄,在老根据地我就使老三篇,相不中也拿一条,相得中加点钱,让那些大妈们不空手而归,一切都为了第二天都让我看第一眼。铁庄的淡青白牙是绝对的好东西,人见人爱,不夸张,不亮眼,但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喜欢,其中黑头底板白斗丝、长身笼、长衣架、细皮白肉的东西个个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一切想象都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都是残酷的,在铁庄,人缘关系是很不错的,要买到人工干预虫也是不可能的,同时虫的性价比同样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从保店到牟庄、铁庄、张万这一带的虫也基本捉光了,那些大妈们都叹道,都是自己不好,从七月中旬就开始逮虫,食一撒,不管公的、母的,有一个逮一个,天天逮,剩下的都是4厘左右的虫,这虫连种都没能留下,现在哪里还有大的虫呢。“那你们为什么还要去逮呢?”“因为我不去逮,别人会去逮,没人管。”

    好一个“没人管”,该有人管一管了,关系到老百姓生计无小事。

    今年去山东收虫,连路上来回共8天,收虫70条,送朋友20条,自己留50条,在养的过程中再淘汰10~15条,共花费8000元。因白天要工作,故虫照刚拍好,虫最大52点,最小22点,今年整体虫的品质略高于以往,斗个友谊够了。

    最后还是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全家幸福。



——蟋蟀情——


[attach]220407[/attach]

[attach]220408[/attach]

[attach]220409[/attach]

[attach]220410[/attach]

[attach]220411[/attach]

[attach]220412[/attach]

[attach]220413[/attach]

[attach]220414[/attach]

[attach]220415[/attach]

[attach]220416[/attach]

[attach]220417[/attach]

[attach]220418[/attach]

[attach]220419[/attach]

[attach]220420[/attach]

[attach]220421[/attach]

[attach]220422[/attach]

[attach]220423[/attach]

[attach]220424[/attach]

[attach]220425[/attach]

[attach]220426[/attach]

[attach]220427[/attach]

[attach]220428[/attach]

[attach]220429[/attach]

[attach]220430[/attach]

[attach]220431[/attach]

[attach]220432[/attach]

[attach]220433[/attach]

[attach]220434[/attach]

[attach]220435[/attach]

[attach]220436[/attach]

[attach]220437[/attach]

[attach]220438[/attach]

[attach]220439[/attach]

[attach]220440[/attach]

[attach]220441[/attach]

[attach]220442[/attach]

[attach]220443[/attach]

[attach]220444[/attach]

[attach]220445[/attach]

[attach]220446[/attach]

[attach]220447[/attach]

[attach]220448[/attach]

[attach]220449[/attach]

[attach]220450[/attach]

[attach]220451[/attach]



作者: 开花黄麻头555    时间: 2023-10-1 14:42
干货不少学习了,喜欢16的大排架
作者: lixianlu082815    时间: 2023-10-1 14:43
看完,虫友厉害了。玩虫的文化人。
作者: 吹铃    时间: 2023-10-1 14:46
选虫范本......
作者: 金陵长乐    时间: 2023-10-1 14:55
好帖、深色虫不见底、浅色虫不见边。五虎上将必在其内。图18、19猜一下应是银背紫、青黄白…
作者: stayks    时间: 2023-10-1 15:17
好帖顶一下。
作者: 异虫333    时间: 2023-10-1 15:38
漂亮的。。。
作者: 浪涛    时间: 2023-10-1 18:06

作者: wind1982503    时间: 2023-10-1 20:49
收的虫真的漂亮,真的真的漂亮! 大师哦,呵呵。文字部分待我再慢慢研读
作者: bxmy    时间: 2023-10-1 21:25
好虫
作者: 风起云涌    时间: 2023-10-1 22:24
技术贴,非常感谢大师把经验分享出来,记得3年前看大师的文章开始入门的!
作者: 钱塘浪客    时间: 2023-10-2 05:12
先祝邵老师安康,拜读一年一度的大作,字里行间言简意骇,选虫功力炉火纯青,虫道远深那些华而不实之辈。
作者: 若愚    时间: 2023-10-3 10:20
论坛现在难得的有质量的好作品,可惜以前有几个好贴遗失在中蟋网了。
作者: 永远的雷神    时间: 2023-10-3 10:56
每年都有邵老师的美文加好虫照片,享受。
作者: 普巴迪    时间: 2023-10-3 14:16
学习了
作者: bwin    时间: 2023-10-3 19:56
大师,是8月吧
作者: 剑川    时间: 2023-10-4 00:47
bwin 发表于 2023-10-3 19:56
大师,是8月吧

是笔误,8月20号下宁津收虫,9月5号铁庄市场基本沒人散了,不可能9月20号还收的到虫子。
作者: 剑川    时间: 2023-10-4 23:32
本帖最后由 剑川 于 2023-10-4 23:34 编辑

今年第一年到保店铁庄收虫,养到今天,发现皮色干老的虫大都容易断须,有一只深黑色的蝈蝈肚的紫壳白牙,因肚大到了十月一号肚小些才开毛,须已很短了,胜了2路后须只有3mm长了成盲头了,另外几只有头砂的虫子须也比以前短了不少,而一些水光气重的虫到须还蛮长蛮正常,已故的吳继传教授早就讲过宁津虫晚秋易断须,需养虫盆湿度大点保须.以前在尤集柴胡店孟集一带收虫,这种后期断须现象很少,晚期天凉盆湿就更不敢了,不知去铁庄收虫的虫友碰到过这种事沒?
作者: 大红袍    时间: 2023-10-5 01:10

作者: 秋兴---初来乍到    时间: 2023-10-5 13:39

作者: 过路的老妖    时间: 2023-10-5 19:50
拜读
作者: 北京飞虎    时间: 2023-10-6 09:05
金陵长乐 发表于 2023-10-1 14:55
好帖、深色虫不见底、浅色虫不见边。五虎上将必在其内。图18、19猜一下应是银背紫、青黄白…

深无底 淡无边
作者: 小艹下    时间: 2023-10-6 09:18
每年期待邵老师的新做发布。
作者: 来了就不要走    时间: 2023-10-7 11:06
学习了
作者: 小哈哈玩大蛐蛐    时间: 2023-10-7 23:30
老师您好,我上海虫友,是否方便加个微信,聊聊蛐蛐
作者: szcx666    时间: 2023-10-8 11:17
好虫,学习了
作者: 望子成虫    时间: 2023-10-8 11:21
剑川 发表于 2023-10-4 23:32
今年第一年到保店铁庄收虫,养到今天,发现皮色干老的虫大都容易断须,有一只深黑色的蝈蝈肚的紫壳白牙,因肚大 ...

现在都是吊打,所以去宁津的人少了。
作者: luliub60    时间: 2023-10-8 11:46
剑川 发表于 2023-10-4 23:32
今年第一年到保店铁庄收虫,养到今天,发现皮色干老的虫大都容易断须,有一只深黑色的蝈蝈肚的紫壳白牙,因肚大 ...

断须是蟋蟀须发生了病变,农民自孵虫、养殖基地虫都有这问题,是繁殖过程中控制昆虫病毒、细菌的问题。
作者: 剑川    时间: 2023-10-8 16:18
望子成虫 发表于 2023-10-8 11:21
现在都是吊打,所以去宁津的人少了。

实际上宁津虫输大小肯定,但口硬输大小但胜率不低,不过宁津市场里白虫很多很多,是造成去宁津收虫人少减少的主要原因。
作者: 望子成虫    时间: 2023-10-9 18:05
剑川 发表于 2023-10-8 16:18
实际上宁津虫输大小肯定,但口硬输大小但胜率不低,不过宁津市场里白虫很多很多,是造成去宁津收虫人少减少 ...

小时都是比对斗,那时候宁津蛐蛐那是占了大光的。宁津有一口赢的,都是出将率实在是没有前些年高了。
作者: 剑川    时间: 2023-10-11 16:23
望子成虫 发表于 2023-10-9 18:05
小时都是比对斗,那时候宁津蛐蛐那是占了大光的。宁津有一口赢的,都是出将率实在是没有前些年高了。

是的,宁津市场已有3拾多年,大虫好虫抓走太多,虫源得不到养息,而且县政府为了提高农户收入,放过一批白虫籽,宁津虫巳杂交,今年抓了30个宁津大个三尾带回沪,养过三尾的容器已有虫秧出现,典型的白虫繁直规律。
作者: 三秋堂主    时间: 2023-10-12 10:23
谢谢,邵老师分享,都是干货,好好消化,认真学习!
作者: 秋秋的大叔    时间: 2023-10-12 16:50
{:3_294:}{:3_294:}
作者: pengqg    时间: 2023-10-12 19: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uliub60    时间: 2023-10-13 13:51
到产地收虫要具备火眼金睛,否则,买来的就是农民自孵的劣质白虫!
作者: Hosanna    时间: 2023-10-13 14:38
收藏了, 谢谢老师分享
作者: ~促织~~    时间: 2023-10-14 19:10
技术帖,学习了
作者: 似曾相识2012    时间: 2023-10-16 17:02
每年邵老师的收虫必看的
作者: 冲动到冷静    时间: 2023-10-17 10:36
9月20日去宁津,确定日期没写错?
作者: 赤足红旗    时间: 2023-10-19 16:03
感谢老师分享精彩!
作者: 红牙翅子    时间: 2024-7-7 16:40
每当看到老师的帖子 都是赏心悦目 获益匪浅
作者: 真正长脚青大头    时间: 2024-7-9 15:49

作者: 紫金山    时间: 2024-7-12 20:47

作者: 小草好玩啊    时间: 2024-8-21 19:50
老师今年又去宁津拉?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www.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