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斗丝生成过程试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1-4-9 17:58
标题: 斗丝生成过程试析
大凡认真看过蟋蟀最后蜕变过程的都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刚蜕变的成虫,色淡头小体软,随后慢慢经过2小时左右到色深头大体硬。这其中头变大的过程中,可以观察斗丝形成的外在表现;开始的时候,头上除蜕变开裂线外又出现数条凹槽,瞬间平复,此时虫的头比原来就大了点,这样不知多少次的重复直至定型。那么这些凹槽的发生位置,观察发现就是斗丝和耳线的所在位置,斗丝的形态固有遗传的因素为主,但斗丝的粗细,隐显受内涨力和环境影响很大,蜕变后定型时头的大小(相对与身体)也是如此。蜕变定型的过程,也是内涨力扩展体壳和体壳不断硬化的过程,凹槽平复的速度,决定了斗丝的粗细,隐显,这是正常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虫受到干扰,虫的内力不能全部用作涨力来扩展体壳,部分要用来逃生,而体壳不断硬化是不等时间的,推理地讲:此时的虫,会比正常蜕变的虫要小,虫的皮壳会相对厚一些,至于虫的好坏,此时不好判断。
斗丝生成,过程试析,个人看法,抛砖引玉,大家讲讲。
作者: 赤足红旗    时间: 2011-4-9 20:39
这方面没有研究过,感谢大家分享!
作者: 淡青一线    时间: 2011-4-9 20:58
{:1_178:}
作者: 神阿门我了    时间: 2011-4-9 21:07

作者: 跑马青    时间: 2011-4-9 21:14

作者: 蓝项金背    时间: 2011-4-9 22:19
很好的课题, 值得研究!!
作者: 正黄旗    时间: 2011-4-9 22:27

作者: 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 2011-4-9 22:39
i学习了
作者: 龙润虫友    时间: 2011-4-9 22:51

作者: 红头亮盖    时间: 2011-4-9 23:25

作者: yueyue    时间: 2011-4-10 00:47
太专业了。敬佩
作者: lsm5858    时间: 2011-4-10 02:38
{:3_292:}
作者: 春笋敖竹    时间: 2011-4-10 07:47
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11-4-9 20:39
这方面没有研究过,感谢大家分享!

谢谢楼主
作者: 最高指士    时间: 2011-4-10 08:03
不错,顶。
作者: 秋仕秋士    时间: 2011-4-10 10:20

作者: 盛泽福明    时间: 2011-4-10 10:24

作者: 红牙翅子    时间: 2011-4-18 20:57

作者: 赵王在燕京    时间: 2011-4-18 21:37

作者: 秋高气爽    时间: 2011-4-18 21:49

作者: 后半闲堂-宇飞    时间: 2011-4-19 09:59
我也没有观察过,谢楼主的体会!
作者: 尖刺,大刺    时间: 2012-8-13 12:27
斗丝有什么用,好虫还得看身体和个头

作者: 云海飞翔    时间: 2012-8-13 12:48
这个真是少有人研究,不错 佩服了{:soso_e128:}
作者: ylzh    时间: 2012-8-13 12:50
{:1_182:}
作者: 好好的    时间: 2012-8-13 12:56
{:soso_e160:}
作者: 人活着真没味    时间: 2012-8-13 21:44
{:soso_e129:}
作者: 紫玉虫皇    时间: 2012-8-14 00:52
技术含量太高
作者: seagull8888    时间: 2012-8-14 01:05
{:soso_e163:}
作者: majulin    时间: 2012-8-14 05:58
{:soso_e160:}{:soso_e189:}{:soso_e183:}
作者: 早秋勇将    时间: 2012-8-14 06:13
{:soso_e163:}{:soso_e163:}
作者: 梦回三秋    时间: 2013-1-10 19:51
{:soso__695721744103714719_2:}{:soso__16984349925490629196_1:}
作者: lika88    时间: 2013-1-10 20:29
很专业。
作者: 飞雪樱花    时间: 2013-1-17 21:06
{:soso_e163:}
作者: 双地须    时间: 2013-1-18 11:16
太厉害了。{:soso_e179:}{:soso_e163:}顶是必须的
作者: 大雨    时间: 2013-1-18 11:25
这个完全是想象中的,
基本上也是错的,
其实只要解剖一下就明白了。

但这样的故事更精彩,
也更符合老中医的风格,
呵呵……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6-2-19 14:40
大雨 发表于 2013-1-18 11:25
这个完全是想象中的,
基本上也是错的,
其实只要解剖一下就明白了。

期盼!等着你的解剖说明。
作者: 忆初    时间: 2016-2-19 15:07
斗丝的型状要求各个虫种,各不相同。如外界环境可改变型状生成的话,现在人工繁殖的虫,可改变老谱上传下来的知识。
作者: 老根新芽    时间: 2016-2-19 16:59
{: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作者: 鸽友    时间: 2016-2-19 23:08
斗丝,斗丝,到底起什么作用,谱上最多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作者: 古月龙盘    时间: 2016-2-19 23:54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6-2-20 23:21 编辑

      赞同“斗丝的形态固有遗传的因素为主”的观点,。个人以为还包括(代表种系的)粗细,颜色,这是蟋蟀本性的东西,从中可看到蟋蟀的性格、脾性,斗性、斗口、打法等(就斗丝而言)。这些就是DNA在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方面的表现。而斗丝的“隐显”似受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影响大些。如头雾、绒毛、沙粒,或伪装色(尤其是早秋),都会影响到斗丝的隐显。当然偶尔还会出现基因变异,如类似八脑线、九脑线之类(我去年出了一条,以后有机会上照)。至于蜕皮时的内涨力,我以为作用在头部时,与蟋蟀的头型,包括深度、宽度、厚度、抛度、眼爆、星凸关系更大些,还与脑线的虚实有关系。
       还有个个人看法,上面这些基因上的显性、隐性遗传的效果和斗丝隐显、虚实,以及蜕皮时的内涨力,都需要另外二个必要条件及环境、食水的配合,不仅仅是配合,这二个必要条件还有“反作用”,开启、阻碍、影响、诱导着基因的呈现和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决定着蟋蟀成虫后的打斗能力。仅作交流!
作者: qwe601226    时间: 2016-2-20 16:07

作者: 咬不败    时间: 2016-2-20 16:25
听课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6-2-20 23:25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2-19 23:54
赞同“斗丝的形态固有遗传的因素为主”的观点,。个人以为还包括(代表种系的)粗细,颜色,这是蟋蟀本 ...

谢谢交流。你讲的对,好多表象其因相连,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故蟋蟀看不到底,我以为只能找和总结相对规律的东西来丰富认识及指导实践。请查看下面一贴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69243-1-1.html
作者: 秋歌    时间: 2016-2-20 23:46
技术贴,赞一个!
作者: 古月龙盘    时间: 2016-2-21 16:52
吹铃 发表于 2016-2-20 23:25
谢谢交流。你讲的对,好多表象其因相连,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故蟋蟀看不到底,我以为只能找 ...

吹兄说的好!“好多表象其因相连,” “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 “故蟋蟀看不到底,” “我以为只能找和总结相对规律的东西来丰富认识及指导实践。”这几句话几乎都可算经典了。我锦上添花(希望是这样)说下自己的感受:这里的“相对规律的东西”一是指遗传、环境、食水各自以及三者综合后对蟋蟀形成、生长、发育、成熟、体质优劣的作用规律,以及以后打斗能力、凶悍程度之间的关系规律。二是指蟋蟀出土后,以及盆养过程中体现的各种表象,与打斗能力、凶悍程度之间的规律。前者从成因、机理出发找规律性的东西,后者从表象出发经量的累积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殊途同归!

作者: 古月龙盘    时间: 2016-2-22 14:01
吹铃 发表于 2016-2-20 23:25
谢谢交流。你讲的对,好多表象其因相连,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故蟋蟀看不到底,我以为只能找 ...

好个低调、儒雅的吹兄,与您交流也是向您学习的过程,我受益良多,一并表示感谢!并祝元宵节快乐!
作者: 上峰    时间: 2016-2-24 10:31
非常好的贴子 顶
作者: 独好居    时间: 2016-9-24 23:23
斗丝的生理意义?

作者: 小飞侠wsy    时间: 2016-9-25 02:40
拿个塑料袋做试验,你拉扯塑料袋的力度对应蛐蛐头内部的张力,在不拉破袋子的情况下,袋子上会出现一条或者几条“裂纹”,此时裂纹处要比其他地方要薄,这应该就是斗丝的形成.所以,我们选虫时要选斗丝宽阔的,这说明,这个蛐蛐头里面的肌肉发达,那蛐蛐头里的肌肉更发达怎么办?总不能把头涨破吧!所以,肌肉就往前发展,造成眼爆顶凸的效果!所以,我们选虫的时候要选,斗丝宽阔,眼爆顶凸的虫,可想而知,头里的肌肉越发达,合钳的力量越大,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作者: 马虎眼    时间: 2016-9-25 12:37
感谢分享..细心人.赞
作者: 诗巍    时间: 2016-9-25 13:44
{:soso__13165319925079696742_2:}学问深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6-9-25 14:24
独好居 发表于 2016-9-24 23:23
斗丝的生理意义?

谢提问,好多表象其因相连,内因又为外因(无穷尽)而有变化,故蟋蟀看不到底,我以为只能找和总结相对规律的东西来丰富认识及指导实践。请查看下面一贴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69243-1-1.html
作者: 咬不败    时间: 2016-9-27 00:54

作者: 简单    时间: 2016-10-9 13:08
小飞侠wsy 发表于 2016-9-25 02:40
拿个塑料袋做试验,你拉扯塑料袋的力度对应蛐蛐头内部的张力,在不拉破袋子的情况下,袋子上会出现一条或者 ...

虽属瞎推但讲出了选虫的概要
作者: wzcydy    时间: 2016-10-10 15:50
学习了!!!
作者: 令狐老大    时间: 2016-10-12 09:37
谢谢分享。
作者: zhangguoqing    时间: 2016-10-12 14:03
{: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作者: roneysun    时间: 2017-8-28 13:18
我说两句 我很佩服楼主的专业精神,我是个小小玩家,我说说的的看法,
楼主说 蜕皮的时候 豆丝的部位一紧一张 像呼吸一样,我感觉是不是想我们大便的时候的屁眼,(实在是找不出更好的例子了,我思考的时候是再厕所不好意思),那样把 便便拉出来的感觉呢,我以前听说 豆丝的部位解剖后都是肌键,所以我感觉他一紧一张是再用力(收缩,释放), 古谱说 豆丝要细 直 沉 隐, 直的意思我不明白(是不是跟做功率 有关系呢), 不过 细 ,沉 隐  是不是间接说明 脑壳厚 呢, 还说 豆丝带柚色 高级 是不是也是间接说脑壳 硬呢,至于豆丝 看斗性(性格)什么的  我感觉根基因 遗传 有关系,至于斗的招式,我觉得是相对的,你要是摔一个小孩子随便摔啊 什么花样斗可以  你要是碰到 泰森 怎么摔 还没出手就躺下了,
作者: 吹铃    时间: 2020-6-14 18:27
小飞侠wsy 发表于 2016-9-25 02:40
拿个塑料袋做试验,你拉扯塑料袋的力度对应蛐蛐头内部的张力,在不拉破袋子的情况下,袋子上会出现一条或者 ...

触类旁通
作者: sms118822    时间: 2020-6-14 18:58
长知识,原来虫最后蜕变的是这些零件.
作者: 吹铃    时间: 2020-6-14 20:59
roneysun 发表于 2017-8-28 13:18
我说两句 我很佩服楼主的专业精神,我是个小小玩家,我说说的的看法,
楼主说 蜕皮的时候 豆丝的部位一紧 ...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69243-1-1.html
作者: 黄麻头1984    时间: 2020-7-22 23:07
不要研究了,自然千变万化变化。
作者: luliub60    时间: 2020-7-23 02:17
吹铃 发表于 2020-6-14 18:27
触类旁通

解剖过蟋蟀的就知道,蟋蟀的“斗丝”其实是蟋蟀头部的部分骨骼,蟋蟀牙齿的咬肌就是挂在“斗丝”上!

我们看到的蟋蟀的头部,外壳其实是半透明的,蟋蟀的斗丝长、斗丝清晰、麻路开花,就是骨骼健壮。
作者: rico    时间: 2020-7-23 08:13
说的非常好, 以前以为是从斗丝开裂,但是看了他们的蜕皮视频,发现油葫芦和蟋蟀始终是从中线开裂的。 那么斗丝是干嘛的,相当于是表皮的弹簧一样,这个弹性空间预留给蟋蟀撑大的空间,这个能确定了。
照这样看有一定宽度,整齐的斗丝都是好的。  但是是不是太宽了,说明撑的大,但是皮薄了,有待思考。
隐沉斗丝是愈合的紧密无疑, 所以古人说要紧者在斗丝,现在看又回到原点,斗丝果然还是大有研究的必要。
这个外在能体现内在素质。
作者: 吹铃    时间: 2020-7-23 08:31
rico 发表于 2020-7-23 08:13
说的非常好, 以前以为是从斗丝开裂,但是看了他们的蜕皮视频,发现油葫芦和蟋蟀始终是从中线开裂的。 那么 ...

{:3_292:}
作者: huaziming    时间: 2021-5-26 13:24
学习了,好文章!!!!!!!!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www.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