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关于蟋蟀斗线成型理论的实际应用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3-1-20 13:07
标题: 关于蟋蟀斗线成型理论的实际应用体会
本帖最后由 吹铃 于 2013-2-17 13:08 编辑

]
关于蟋蟀斗线成型理论的实际应用体会
    前面讲过蟋蟀斗丝生成过程,今天接着讲蟋蟀斗线成型理论实际应用。
     有人会问:“吹铃”何许人!你讲(前被问过,好像没有资格)?我这里必须说明一下,我所以讲,是个人的看法和体会,本人高中文化(纯文革水货)没有什么专业,讲得也不是什么真理,是供交流和参考的,不对的地方请谅解并指正。
      那么了解蟋蟀斗线成型理论有什么用呢?理论如何指导实践,我们看“斗丝的形态固有遗传的因素为主,但斗丝的粗细,隐显受内涨力和环境影响很大,蜕变后定型时头的大小(相对与身体)也是如此。蜕变定型的过程,也是内涨力扩展体壳和体壳不断硬化的过程,凹槽平复的速度,决定了斗丝的粗细,隐显,这是正常的情况”,这里可以进一步分析底子那些好的若虫,在内涨力扩展体壳和体壳不断硬化的过程中、头相对饱满而大、斗线间距宽而长。而形成壳体基质储备充足的若虫,在这一过程中,短时间内壳体硬化基质密度均匀,外在表现麻路不显、斗线隐沉。根据以上理论看待蟋蟀斗线选虫:1.头相对饱满而大,斗线间距宽而长,麻路不显、斗线隐沉;2.头相对饱满而大,斗线间距宽而长,麻路、斗线清晰;3.头一般,斗线间距一般,麻路不显、斗线隐沉。以上观点其实与古谱选虫和边老先生选虫在斗线方面的看法大体是一致的。我只是所以然的体会。另外,斗线与牙等有必然联系,对竟斗技术会有很大帮助,以后再交流。
下面是我选的虫(是高手不要见笑)












作者: 逛荡    时间: 2013-1-20 13:40
{:soso_e160:}
作者: 天天快乐    时间: 2013-1-20 13:41
学习了。顶了。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3-1-20 13:42
本帖最后由 吹铃 于 2013-1-20 14:42 编辑

图片传不上,请看我的相册里的照片
作者: douhui812    时间: 2013-1-20 15:24
{:soso_e179:}
作者: 雅趣盎然    时间: 2013-1-20 15:34
{:soso_e163:}
作者: 海翔    时间: 2013-1-20 15:47
“内张力”,说的好。
作者: 秋遇深黄    时间: 2013-1-20 17:31
这个理论看起来有道理,还很是个选虫最直接最应该重视的步骤,不说不容易悟出的东西,好贴名副其实的技术贴,{:soso_e179:}顶顶顶,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作者: ylzh    时间: 2013-1-20 17:44
{:soso_e181:}{:soso_e163:}
作者: 飞雪樱花    时间: 2013-1-20 17:48

         好好学习  
作者: duyiwuer    时间: 2013-1-20 19:56
{:soso_e128:}
作者: 深海    时间: 2013-1-20 20:37
{:soso__5701521846364917567_4:}
作者: 666888    时间: 2013-1-20 21:07
经验之谈 坦荡 老兄赞你一个{:soso_e179:}
作者: 好好的    时间: 2013-1-20 21:30
{:soso_e160:}
作者: ba001    时间: 2013-2-5 09:46
顶,期待下一篇高论{:soso_e183:}
作者: 春笋敖竹    时间: 2013-2-5 11:02
好!纵观虫网,第一次看到的论点,功底不浅{:soso_e179:}
作者: 闲人雅趣    时间: 2013-2-5 11:33
{:soso_e179:}
作者: cqt2011    时间: 2013-2-5 20:33
有功底,看虫就知道了{:soso_e179:}
作者: 笑熬浆糊    时间: 2013-2-6 10:51
[attach]75939[/attach]
作者: 无声翅    时间: 2013-2-6 14:38
{:soso_e179:}
作者: ゾ喏訁﹦巟訁ゞ    时间: 2013-2-6 16:24
学习了{:soso_e179:}
作者: 188    时间: 2013-2-15 13:49
图片传不上,请看我的相册里的照片...不好意思没法看到你的图片.我的扣扣1015905645.
作者: 杭州阿怪    时间: 2013-2-15 14:37
{:soso_e179:}{:soso_e163:}
作者: 老将军    时间: 2013-2-15 19:16

作者: 潜怡天籁    时间: 2013-2-15 20:25
{:soso_e100:}{:soso_e179:}{:soso_e163:}有机会当面请教。
作者: 红头亮盖    时间: 2013-2-17 11:32
条条斗丝都漂亮!
作者: 保定天黄    时间: 2013-2-18 00:59
{:soso_e179:}斗线明显也好,阴沉也好,一般必须要细直,间距明显,最好耳环要细与斗线,尽量靠与头的下部。
作者: 青虫    时间: 2013-2-19 12:50
{:soso_e179:}{:soso_e142:}
作者: 老将军    时间: 2013-2-19 21:31
{:3_294:}
作者: 老将军    时间: 2013-2-19 21:52
老将军 发表于 2013-2-19 21:31


作者: 田福海    时间: 2013-2-20 00:22
你空间只有一条虫到位了,第37条。个人爱好啊,勿怪
作者: 老将军    时间: 2013-2-20 18:34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3-2-21 12:26
田福海 发表于 2013-2-20 00:22
你空间只有一条虫到位了,第37条。个人爱好啊,勿怪

谢谢支持,第37条是很好的,实际有更厉害的,也是个人爱好啊。
作者: 老黑黄    时间: 2014-5-14 00:10
欣赏了相册,好虫真多,我看37连前5都挤不进。不知58条斗得好吗?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4-5-14 09:16
老黑黄 发表于 2014-5-14 00:10
欣赏了相册,好虫真多,我看37连前5都挤不进。不知58条斗得好吗?

是好虫,只是这个虫峰期很晚,试口蛮厉害的,等到其能出战时已入小雪,很少有虫会斗,终成欣赏虫了。
作者: yxz    时间: 2014-5-14 09:51
斗线齐整宽阔选的好。
作者: 大大大将军    时间: 2014-5-18 06:13
{:soso_e189:}
作者: 爱虫一生    时间: 2014-5-18 18:12
{:soso_e179:}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4-5-20 22:31
yxz 发表于 2014-5-14 09:51
斗线齐整宽阔选的好。

理论结合实际,实际证明理论,使之成为定论得以传播。
只要不是错误的就好。
作者: 平凡人    时间: 2015-1-14 14:55
看完相册,欣赏了,高手。
作者: 虫友001    时间: 2015-1-14 20:07
{:soso_e179:}{:soso_e142:}{:soso_e160:}
作者: 古月龙盘    时间: 2015-1-14 20:19
这几虫斗丝生的真好,尤是第一条,象画上一样,真是研究有成果。多少条里找到的?一定有不错的战绩吧!
作者: 老根新芽    时间: 2015-1-14 20:30
受教
作者: 独好居    时间: 2016-9-30 22:15
本帖最后由 独好居 于 2016-9-30 22:24 编辑

有没有反例呢?如果反例很多又说明什么呢?现实中斗丝窄的比宽的厉害的有的是,当然本身是不是将很难说。可能有人要说需要综合考虑,比如会有人说‘..恰巧宽的底板不好,窄的底板好’,既然宽不代表底板好他又能代表什么呢?所谓内张力,看起来接近真相但现在还脱离不了臆测的范畴。大头大牙的废物也有的是,有人说头不在大在于出角,内张力管你出角不出角吗?难道内张力还有智能不成?火光汉先生说过:斗丝是相虫的最高标准。我也深信这句话,但是看的越多越糊涂。恍然有所得,下一个虫子就给你否定的答案。可能还是自己见识少悟性有限吧。
作者: 柳泉居士    时间: 2016-9-30 22:33
斗丝总体应以;   长    细      沉      活 为上。忌    短    粗    浮   僵  。
                   也有例外,少见。
作者: 吹铃    时间: 2016-9-30 22:50
独好居 发表于 2016-9-30 22:15
有没有反例呢?如果反例很多又说明什么呢?现实中斗丝窄的比宽的厉害的有的是,当然本身是不是将很难说。可 ...

蟋蟀看不到底,这是对的,看表象等,只能看到具备好虫的条件,斗线只是一方面,你讲虫的底板,有一点,选虫就无法看到底,若虫到成虫7次以上的蜕变,每一次是否都吃了虫蜕,这会影响到虫皮壳、牙钳的硬度,如果没有吃到,看好的虫,其它什么都好,也只能是文将军了。所以有人认为虫是斗出来的,你也不能说其错,只是概率而已。
作者: WYG    时间: 2016-10-1 06:12
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那就很宝贵了
作者: 学生意    时间: 2016-10-1 06: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吹铃    时间: 2021-7-5 14:41
WYG 发表于 2016-10-1 06:12
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那就很宝贵了

时代在进步,蟋蟀也在更替,除基础的不会变外,以前的经验也应会有调整,理论也会愈加接近本真。
作者: 吴中勇士    时间: 2021-7-5 19:44
本帖最后由 吴中勇士 于 2021-7-5 19:47 编辑

这两年对斗丝还是有些体会的。
作者: 方亭    时间: 2021-7-5 20:33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www.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