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有意思!现在怎么刮起了秋虫养殖之风? [打印本页]

作者: 两河山    时间: 2014-6-13 11:48
标题: 有意思!现在怎么刮起了秋虫养殖之风?
本帖最后由 两河山 于 2014-6-28 09:24 编辑

自从我今年三月份开帖子《拯救虫王》系列帖子之后,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76636-1-1.html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76443-1-1.html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76588-1-1.html

陆续出现了一些同类型帖子,例如:
http://www.guochong.net/thread-77224-1-1.html
http://www.xishuai.net/thread-51832-1-1.html
http://www.xishuai.net/thread-52391-1-1.html

不得不说,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没有对蟋蟀有科学的认识,愿望是变不成现实的。
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反面教材,他的关键操作都是错误的:http://www.xishuai.net/thread-51832-1-1.html

无论是怀孕的雌蟋野放,还是雌雄成虫的共同野放,还是第二年虫仔的野放(若虫实际叫地白,不叫秋虫养殖),都没有成功的先例,
因为这些做法都只是人头脑中的想法,不是客观事实,不是对蟋蟀的科学认识。
想象怎么能变成现实?如果连米卡斗蟋的性别决定是“XO”都不知道,怎么能让你的想法变成现实?

复制我在帖子的回复:
果蝇的Y与人的Y、米卡斗蟋的无Y都不相同,它的Y染色体作用小,不同的组合会有不同的结果: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Eo5M_OXal5uSe2tVsla
果蝇的性别决定于X染色体数目和常染色体组(设为A)数目之比,若X/A小于等于0.5,则果蝇为雌性;反之为雄性。
人类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是否有Y,而果蝇取决于性指数,果蝇的Y只是决定雄果蝇精子的育性。
所以,在雄性繁殖上,人类的XY与果蝇的XY和斗蟋的XO三者应该有本质的不同。

这就意味着斗蟋XO的雄性繁殖不能用XY认识,所以你的这些认识,例如超雄等等都是没有证据和不能证明的猜想。
大胆假设还要小心求证。
目前科学界对无Y的“XO型”的机理相对于“XY型”来说还没有清楚认识,这就意味着你无法把握其雄性繁殖的规律,
无法按照你的设想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所以现在斗蟋的科学繁殖只能主要靠经验,在实践中出真知。

从你此次的操作和言论看,你应该都没有考虑认识XO雄性繁殖的规律,更别提设想了。

在我眼里,斗蟋的科学繁殖对于你们都是任重道远。
不谦虚的说,只有我一个人应该已经触摸到了目标。
而在我之外,恐怕应该只有你有希望能向目标进发,至于其他人,应该一辈子都找不到正确方向


作者: 两河山    时间: 2014-6-13 12:10
本帖最后由 两河山 于 2014-6-13 21:29 编辑

他们的想法几乎都是相同的,例如:“山东那些名产地出好蛐蛐,是因为当地有那样的土地(和气候),所以在那样的土地上就能繁殖出一样的好蛐蛐。”

这些朋友们有没有想想,事实是这样吗?问题有这么简单直接、这么显而易见吗?离开山东的土地就不出好虫了?

找块“你认为”的好地,整理成“你认为”的好样子,放下“你认为”的好种,就能出好虫了?
如果问题有这么简单,前几年人家就已经成功了:http://www.sdny.gov.cn/art/2004/8/27/art_602_15523.html

看看发布时间:
《山东宁阳有了蟋蟀养殖场》
        发布时间:2004-08-27 

    目前正值蟋蟀歌唱的季节,上海一客商在宁阳县泗店乡纸房村,建起了一家占地10亩的蟋蟀天然养殖场。
    宁阳蟋蟀历史悠久,古被誉为“江北第一虫”。近年来,宁阳县以虫为媒,举办中华蟋蟀大赛,每到秋天,国内各大城市及港澳台等地的蟋蟀爱好者成群结队来捕捉。但随着近的睐人工捕捉 的不断增多,蟋蟀资源正日常生活日见稀少。如今,这种现象有望来到改观。

作者: 欢喜    时间: 2014-6-13 12:35
{:soso_e132:}
作者: 无名大海    时间: 2014-6-13 12:52
{:soso_e179:}
作者: 忆初    时间: 2014-6-13 13:08
这些专业的昆虫学,不在秋虫爱好者学习的范围内,也看不懂弄不清。
作者: 我爱蝈蝈    时间: 2014-6-13 16:12
有必要养殖秋,地白吗?蛐蛐还是天然的好。
作者: zhangguoqing    时间: 2014-6-13 20:02
{:soso_e160:}{:soso_e175:}
作者: 爱虫一生    时间: 2014-6-13 20:09
一头雾水。
作者: 京东玩主    时间: 2014-6-13 20:45
大势所趋,野生的好虫越来越少。
作者: laowei    时间: 2014-6-13 21:29
秋天玩蛐蛐是一种爱好,图的是快乐。搞那么深的探讨与快乐无关。
作者: 好好的    时间: 2014-6-13 21:33
{:3_293:}
作者: 老根新芽    时间: 2014-9-10 11:07
楼主立论有点深奥,照楼主立论,自然界野生环境连好虫也不存在?
作者: yangql    时间: 2014-9-10 11:44
你是科学家,昆虫学家,和我们玩虫的有本质区别~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www.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