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转帖:何为富贵 [打印本页]

作者: 孙建华    时间: 2014-6-23 10:04
标题: 转帖:何为富贵
①心甘情愿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关键机会,足矣!

②爱占便宜的人,终究占不了便宜,捡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你看那些一到买单就上厕所或钱包半天掏不出来的聪明人,基本上都没啥特别成就。

③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朋友聚会时,三句话不离自己和自家的人,是蜗牛转世,内心空虚、自私。心里只有自家的事,其他的事慢慢也就与他无关。

④只有惜缘才能续缘。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其实:有缘才能相聚,亲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好友多半是前世的亲人,给你带来烦恼的多半是你前世伤害过的。所以,一定要善待身边的亲人,关心身边的朋友,宽恕那些伤害你的人。也许,这就是因果。

⑤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快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

⑥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今生注定我们什么也带不走,所以应该:活在当下、笑在当下、悟在当下!
作者: 孙建华    时间: 2014-6-23 10:08
   如果说诸经典是人们证圣成真的门径,《太上感应篇》就是我们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积善之家天必降福,积恶之家天必降祸”总结因果报应关系,全篇宣扬“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的思想。其中既有儒家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又有道家尊道贵德的信仰条约,同时也包括了佛教慈悲为怀的内涵,所以说它融儒释道三家于一炉。

   《太上感应篇》中有这样一句经文:“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但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于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于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心。太上曰:“善恶相去几何? ”

   在《太上感应篇》中还有这样几句经文:“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其实这是一个做人的标准。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这句话是说对于常常作恶而招来灾祸的凶恶之人,我们应该要怜悯他、劝导他、感化他,使他断恶向善,转祸为福;善良的人,常常行善而招来福报,我们应该为他欢喜赞叹,鼓励他、成就他,使他更积极地行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是说遇到他人急切的需要,我们应该要慷慨解囊,及时帮助,以应急需;遇到他人发生灾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已凭着自己的力量,去救护和解除他人的危难。或是当别人遇到了心灵上的困顿或是绝望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善用一言,予以解救,这也是一种功德,哪怕有的时候只是一句善意的谎言。

   推人一把和扶人一把,都是这双手啊!陷害别人和赞叹别人也都是这张口啊!所以,宁可用扶人的手,千万别用害人的口啊!如果能够照着去做,那就不必问前程,前程自然一定是好的。所以说,整个的外在世界就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你自己沉浸其中,并真正去感知了所谓的大道在心中,感受到昆虫草木皆有灵,那么我们就洞悉了万物之理、自然之道。但又有几人真正地体会过道祖太上所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呢?

   我们看到了太多追名逐利的事情,以至有的人已经失去了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忘了本应行之终身的“善”字和 “德”字,于是我们失去了很多亲近“善”和“德”的机会。

   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智者最能理解“善”和“德”的真谛。无论身为君主还是百姓,言行都不敢离“善”离“德”。

   《宋世家》记载,一天宋景公梦见自己的心被荧惑(古代天文学上指火星)包了起来,于是他就叫来星象学家子韦询问。子韦说:“此兆预示可能有大祸将降在你的头上。不过,可以将大祸移到你的宰相身上。”宋景公说:“宰相是我的左右臂,怎么能为了我而让他受祸呢?”子韦又说:“可以转移到百姓身上。”宋景公说:“君王应该爱民,我决不忍心让他们替我受祸。”子韦无奈地说:“那就只能移到年成上了。”宋景公叹了口气:“年成不好,民众挨饿,吾为谁君?既然我天数已尽,那就让它结束吧。”最后子韦感慨道:“天虽然高,但对下面的事一清二楚。你讲的三句话道出了你善的本性和崇高的君德,天必给你好的果报。”果然,宋景公不但没有受祸,而且又活了21年。

   宋朝的大政治家司马光说得再透彻不过了:“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现实中,有许多权贵、富翁,虽然荣华富贵却为富不仁,常言说:“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莫道作恶不报,直到恶贯满盈;莫道修善无应,直待善果圆成。”积德虽无人见,善恶自有天知。是啊,如果我们都能以真实的心去行善,人意合了天心,那天又岂会违了人的意愿?天必护佑善人,而且天下也没有做不成功的善事!
作者: 跑马青    时间: 2014-6-23 10:26
{: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79:}
作者: 秋色不锈    时间: 2014-6-23 10:58
人生感悟{:soso_e163:}
作者: 赵王在燕京    时间: 2014-6-23 11:40
说得好~~~!这贴必须顶!!!{:soso_e179:} {:soso_e189:}


作者: 秋声草堂    时间: 2014-6-23 11:51
很有生活哲理。顶{:soso_e179:}
作者: 老街坊    时间: 2014-6-23 11:55
在“子夜”里看到过《太上感应篇》,什么时候去看看内容。
作者: 老子故里人    时间: 2014-6-23 12:16
看了后自身回味,感悟很深。学习了。顶
作者: 宁贝勒    时间: 2014-6-23 12:34
悟道、悟禅
作者: xuezhe    时间: 2014-6-23 12:43
说的好已收藏。{:soso_e179:}
作者: xuezhe    时间: 2014-6-23 12:45
孙建华 发表于 2014-6-23 10:08
如果说诸经典是人们证圣成真的门径,《太上感应篇》就是我们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soso_e179:}
作者: 无名大海    时间: 2014-6-23 12:59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作者: WYG    时间: 2014-6-23 13:04
请教孙老师,我养的虫整体来说都湿,但不油,这是为什么?
作者: 赤足红旗    时间: 2014-6-23 13:13
感谢分享,让我们一起多多善行,更多多善念,乃至纯善!
作者: 菜老师    时间: 2014-6-23 13:23
是的,说的很好
作者: 双地须    时间: 2014-6-23 13:30
看了前面六条,已经够了{:soso_e179:},看看周围的人,哎!还别说好像真是那么回事,说的太好了。顶是必须的。
作者: 常见66    时间: 2014-6-23 14:09
顶!
作者: 咬不败    时间: 2014-6-23 14:50
活在当下看的明白高人
作者: 农村建设    时间: 2014-6-23 15:02

作者: 静心2009    时间: 2014-6-23 15:24
{:soso_e179:}{:soso_e163:}
作者: 老将军    时间: 2014-6-23 15:32
孙建华 发表于 2014-6-23 10:08
如果说诸经典是人们证圣成真的门径,《太上感应篇》就是我们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3_293:}
作者: 老将军    时间: 2014-6-23 15:32
孙建华 发表于 2014-6-23 10:08
如果说诸经典是人们证圣成真的门径,《太上感应篇》就是我们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3_293:}
作者: 九路夹单    时间: 2014-6-23 15:39
说得好,一定要顶。{:soso_e182:}
作者: 孙建华    时间: 2014-6-23 16:06
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


作者: 阜新蛐蛐    时间: 2014-6-23 16:13
好!说得好!分享学习了!       {:soso_e181:}      {:soso_e179:}                                                                          
作者: 哈哈哈哈    时间: 2014-6-23 16:23
微信朋友圈也看到这些了 呵呵
作者: 京东玩主    时间: 2014-6-23 18:31
本帖最后由 京东玩主 于 2014-6-23 18:34 编辑

吃亏是福,别吃大亏。特别中年以后,吃了大亏,很难翻身。
作者: 竹筒一元一个    时间: 2014-6-23 19:14
.....顶......................
作者: 罗素    时间: 2014-6-23 19:50
上境界了{:soso_e179:}{:soso_e160:}{:soso_e163:}
作者: zhangguoqing    时间: 2014-6-23 20:14
{: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60:}
作者: 实得    时间: 2014-6-23 20:17
孙建华 发表于 2014-6-23 10:08
如果说诸经典是人们证圣成真的门径,《太上感应篇》就是我们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soso_e179:} 有道理
作者: 西一致和    时间: 2014-6-23 20:19
不能老吃亏,老吃亏就是弱智
作者: 爱虫一生    时间: 2014-6-23 20:26
{:soso_e179:}
作者: 好好的    时间: 2014-6-23 20:56
{:3_293:}
作者: 欢喜    时间: 2014-6-23 20:58
说的真好,太有哲理了。{:soso_e179:}{:soso_e163:}
作者: 孙建华    时间: 2014-6-23 22:37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4-6-23 20:19
不能老吃亏,老吃亏就是弱智

我常犯傻 有时候自己也觉得自己弱智 别人还笑话我 不过也算了 上辈子欠的早晚要还
作者: 我爱蝈蝈    时间: 2014-6-24 09:30
楼主说的真好,顶顶顶顶顶顶。[红心]
作者: 我爱蝈蝈    时间: 2014-6-24 09:31
孙建华 发表于 2014-6-23 10:08
如果说诸经典是人们证圣成真的门径,《太上感应篇》就是我们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红心][红心][红心]
作者: 人在江湖却无名    时间: 2014-6-24 12:10
{:soso_e178:}
作者: 小虫大虫    时间: 2014-6-24 12:55
{:soso_e179:}
作者: 正黄旗    时间: 2014-6-24 13:47
{:soso_e181:}
作者: @目空一切@    时间: 2014-6-24 13:53
确实如此
作者: 探花使者    时间: 2014-6-24 21:55
{:soso_e179:}
作者: laowei    时间: 2014-6-24 23:15
玩虫时感悟人生,确是虫迷境界的升华。
作者: 信步虫坛    时间: 2014-6-25 08:12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soso__13165319925079696742_2:}
作者: yxz    时间: 2014-6-25 09:00
{:soso_e163:}{:soso_e179:}
作者: 李建华    时间: 2014-6-25 09:00
悟。{:soso_e163:} {:soso_e181:}
作者: 金秋一万    时间: 2014-6-27 10:56
慧根是一定能带走的。大能者是一世又一世的慧根积累
作者: 一鸣贤士    时间: 2014-6-27 17:07
{:soso_e183:}
作者: 秋将军府    时间: 2014-6-27 23:31
说得好,学习了。{:soso_e183:}{:soso_e179:}
作者: 强者之战    时间: 2014-7-29 09:06
[attach]96960[/attach]{:soso_e163:}{:soso_e160:}
作者: 大胖子    时间: 2014-7-30 22:22
{:soso_e179:}
作者: 竹筒一元一个    时间: 2014-7-30 23:29
活在当下、笑在当下、悟在当下......
作者: 黑白旦    时间: 2014-7-31 01:20
说的好{:soso_e179:} {:soso_e179:} {:soso_e179:} 能做到真的不易,尽力而为!{:soso_e181:}
作者: 老将军    时间: 2014-7-31 04:19
孙建华 发表于 2014-6-23 10:08
如果说诸经典是人们证圣成真的门径,《太上感应篇》就是我们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有道理
作者: 老将军    时间: 2014-7-31 04:19
孙建华 发表于 2014-6-23 10:08
如果说诸经典是人们证圣成真的门径,《太上感应篇》就是我们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有道理
作者: 龙虫客    时间: 2014-7-31 05:22
{:soso_e183:}     无 量 天 尊
作者: xinli1381800    时间: 2014-7-31 06:50
{:3_294:}{:3_294:}{:3_293:}{:3_293:}
作者: 紫金山    时间: 2014-7-31 09:14
说说好容易哟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www.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