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里斗须须虫是世代相传、妇孺皆知,到现在大多数人都还不认可国虫斗蟋,只有我们少数人,是两种蟋蟀都玩。我们每年从5月20日左右----8月15日左右,捕斗须须虫;又从8月底----10月20日左右捕斗国虫斗蟋。2007年,我从网上查知“圆脑壳”中的一类才是国虫斗蟋,于是我们少数几人才开始捕斗“圆脑壳”。因网上没有须须虫这类尖头斗蟋,所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类斗蟋数量多、好捕捉、好喂养、斗性很好。
这种尖头蟋的特点是:
1.斗性好: 95%的可即捕即斗,败后让虫出笼游走5分钟左右后,又可再斗,或关在笼中20--30分钟后,也可再斗。比赛时胜者也连续打斗多场。
2.捕捉期不同:捕捉期是5月中旬至8月初,8月中旬野外就基本绝迹。
3.体型较小:280毫克---450毫克,一般在350毫克左右。
4.长相和叫声不同:与网站上各位朋友说的棺材板的叫声有差别,长相也有差别。
5.容易捕捉: 洞穴较浅,大概对准发出叫声的地方,反复用口中之气暴发吹风,虫即跳出,我们传统的都是徒手捕捉,近几年开始用网罩捕捉,但还是有人不习惯,仍然坚持徒手捕捉。
6.喂养方便:只须每天换新鲜菜叶,可不喂水,不下雌(雌雄同盆喂寿命稍长些),可喂养2--3个月。
7.野生数量很多: 我们全是白天捕捉,每人带几个自自雕竹笼,一小时左右,就可捕捉10只左右基本合格的虫,然后就自己斗虫,选出优胜虫,余虫放掉,继续捕捉。
尖头蟋蟀“须须虫”传统分类主从头部区分:
1、正面花心(相当于星门):
大红花心(俗称大红豆子,花心较宽呈蛋黄色)。
小红花心(俗称小红豆子,花心较窄呈蛋黄色)。
大白花心(花心较宽呈蛋白色)。
小白花心(花心为小圆白点,与头尖几乎不相连,与网上虫友们说的棺材板的花心类似,但花心更小更白)。
乌花心(花心颜色污白,与棺材板花心颜色类似,花心形状与大小红花心类似)。
2、头部:头尖端正背面均为红色的称为红头或红头子、红亮头;头部背面约靠尖端部位有金色环线的称为加金边或叫金钢鞭,银色环线的称为加银边或叫银钢鞭。
3、从体色上只有青虫和黄虫之分。
民间传说:死人骨头里出的,坟堆里出的,蚁穴里出的,与蛇一起的,都是好虫,但都不属实。端午节过后,须须虫就不打架的说法也是假的,只有须须虫爱吃星宿子草草(满天星草)、莲花白、汗菜、石榴花的说法是真的。其实须须虫食物与国虫一样,是杂食,但可捕喂其他(包括水)只喂蔬菜。
1、大红花心(俗称大红豆子)、小红花心(俗称小红豆子),小白花属一等花心;大白花心、乌花心属二等花心。
2、头大、项宽、体厚、腿脚粗长属好体型。
3、双须粗长灵活,则虫体强健。
4、头尖微红有上品,头尖红透属中品;隐形钢鞭上品虫较多,钢鞭明显偶有上品虫,头色黑亮上品虫也多,头色暗杂定属劣等虫。
发几张捕斗“须须虫”的传统自雕竹笼照、须须虫照、各位朋友说的棺材板虫照对比一下,就知须须虫不是各位朋友说的棺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