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26|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理论高瞻远瞩于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3 12:4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践出真知,但生命赖以生存的宇宙空间、地球情况、生命情况,历经漫长,沧桑巨变,以多少亿年计算的
过程变化,我们不可能通过实践始信为真,而是通过感悟事情、必要的实验,掌握事物规律,通过核心方法
得出正确的道理,所以理论可以知道事情的前世、今生、未来,具有高瞻远瞩的见识与境界

玩耍蛐蛐非要从实战中得出最终的结论,是个非常繁琐的事情,也是很蠢笨的方法,因为蛐蛐品种众多
同样蛐蛐,质地也存在着差异,品种与品质稍有不同,就会影响胜负的结果,而品种与品质的辨别
又要从实践中得来,而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把所有蛐蛐品种与品质差异的蛐蛐,通过交叉乘法
一一博弈后,排列出来,而通过博弈,让学问在实战中成熟,只怕输不起

从理论高度上,蛐蛐善斗与否,由能量与意志决定与组成,能量服从意志,意志的抒发,需要能量的支撑
从蛐蛐的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出能量如何、意志如何、是瞎长,还是专业性的成长,从中得出蛐蛐的情况
及其进一步清楚生存的环境如何
蛐蛐头大,显示力量,而六面出角,就是意志的象征,所以意志揭示的是:醒目、逞强、强悍的特点
再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7-4-13 15:13:28 | 只看该作者
大道从简。越简单越实用

点评

一切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在回到简单的过程,随着欲望的降低,机能的退化,最终走向衰败,人类的过程,必将也是如此  发表于 2017-4-14 08:09
3#
发表于 2017-4-13 16:15:2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点评

感谢大家的参与  发表于 2017-4-14 08:11
4#
发表于 2017-4-13 17:11:52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前面很好,最后一句得斟酌。

点评

感谢老朋友的光临,蛐蛐善斗的核心,就是醒目,因为醒目才有逞强的味道,而醒目揭示的是胆大性足,所以与强悍的要求一致  发表于 2017-4-13 17:54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7:47:21 | 只看该作者
蛐蛐的色泽、斗丝等,揭示的都是意志的强弱
蛐蛐的爆口,展示的是力量,而忍痛力的耐口、强顽的韧性,揭示的就是意志力
所以百折不挠的蛐蛐,必须力量与意志兼并
斗丝既然揭示意志,那么斗丝不好的蛐蛐,为什么有时候厉害呢?原因就是色好
而斗丝好,蛐蛐不怎么厉害?原因就是色不好,所以色与斗丝俱全的蛐蛐
才可在整体范围、此品种范围内,纵横驰骋、来者无惧

点评

这个补充,我以为胜过开篇 而且简单明了,需要有些功底去体会其中奥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20:50
这个补充,我以为胜过开篇  发表于 2017-4-13 20:45
6#
发表于 2017-4-13 20:50:20 | 只看该作者
适者生存 发表于 2017-4-13 17:47
蛐蛐的色泽、斗丝等,揭示的都是意志的强弱
蛐蛐的爆口,展示的是力量,而忍痛力的耐口、强顽的韧性,揭示 ...

这个补充,我以为胜过开篇 而且简单明了,需要有些功底去体会其中奥秘。

点评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哈哈  发表于 2017-4-14 08:12
7#
发表于 2017-4-13 21:05:26 | 只看该作者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个哲学范畴的命题,是否真高瞻运瞩了,还得两说。其二、用意志形容蟋蟀,还不如用机能、机制、机理来破解蟋蟀来得实际、直接。意志含主观能动性,蟋蟀基本是本能反应,仅符合一般生物规律,又遵守蟋蟀本身的生物规律。~~仅个人观点,期待楼主再续。

点评

昆虫是低级动物,还达不到意识、意志、信念的等级,所以其功能的获得、表现与高级动物有天攘之别。蟋蟀生命活动不是意愿在起作用,而是其本身的生物规律在起主导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6 15:06
生命有根深蒂固的意识,这种意识与意志、信念没有区别,都出自与生俱来的功能,只是表现形式上,也许有差异  发表于 2017-4-14 08:43
实践通过构思完成,而构思与开拓,就是还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必然有一个理论依托,所以理论具有超前性,人类为什么强调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这个理论,能够揭示、引导,人类没有实践过的事情,走向正确方向  发表于 2017-4-14 08:26
8#
发表于 2017-4-13 21:15: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点评

大家一起消遣  发表于 2017-4-14 08:45
9#
发表于 2017-4-14 10:06:17 | 只看该作者
认同楼主文章的前面所述,但最后一句:“蛐蛐头大,显示力量,而六面出角,就是意志的象征,所以意志揭示的是:醒目、逞强、强悍的特点”。我未能从实践中得到验证,实践中经常看到六面出角但干老度不夠的蟋蟀,被干老十足无六面出角的蟋蟀一碰就走或仅交几口就败北的现象应该如何解释?

点评

我说的情况,相信玩蟋蟀的人都会碰到的所谓“暗将军。并不鲜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4 13:48
蛐蛐的善斗如何,由能量与意志组成,能量大小、软硬,都属于能量范围,意志特征或能力受能量的限制。同等条件下,出角的蛐蛐必定胜平面的,而在干老的小卒,不能战胜正常的将军品种,因为品种情况,是意志决定的  发表于 2017-4-14 10:43
10#
发表于 2017-4-14 11:25:44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4-14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神出鬼没 发表于 2017-4-14 10:06
认同楼主文章的前面所述,但最后一句:“蛐蛐头大,显示力量,而六面出角,就是意志的象征,所以意志揭示的 ...

我说的情况,相信玩蟋蟀的人都会碰到的所谓“暗将军。并不鲜见!
12#
发表于 2017-4-14 13:49:36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7-4-15 17:32:51 | 只看该作者
{:3_292:}{:3_292:}
14#
发表于 2017-4-16 15:06: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月龙盘 于 2017-4-16 15:36 编辑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7-4-13 21:05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个哲学范畴的命题,是否真高瞻运瞩了,还得两说。其二、用意志形容蟋蟀,还不如用机能 ...


昆虫是低级动物,还达不到意识、意志、信念的等级层面,所以其功能的获得、表现与高级动物有天攘之别。蟋蟀生命活动不是意愿在起作用,而是其本身的生物规律在起主导作用。

点评

意志用在动物或蛐蛐身上,也许欠妥,用本性、意识恰当一些,但归根结底,不管如何描绘,生命能够代表、捍卫本性,使之保持特点,就是顺天而行,而苍天设计的一切都是合理的,所以自然规律解释一切  发表于 2017-5-15 16:46
15#
发表于 2017-4-27 07:13: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斗蛐蛐没有实践哪来成果。这么说好蛐蛐都是看出来的吗?

点评

窥一斑而见全貌,高速发展,需要跨越式,  发表于 2017-5-15 16:52
16#
发表于 2017-4-27 10:01:02 | 只看该作者
是真理论,还是伪理论,要实践来检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点评

老子等先人,能够描绘出,人类没有亲眼目睹与经历的事情,凭借的是什么功夫?所以说实践等理论没错,但高深的事情与生命现象,简单的思路解释不清的  发表于 2017-5-15 16:59
17#
发表于 2017-5-7 21:53:01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7-5-8 21:28:53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怎么斗
19#
发表于 2017-5-9 12:30:29 |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7-5-10 22:23:40 | 只看该作者
在网上挑两条蛐蛐评价一下,马上就见真章了。

点评

网上时兴玩,美在朦胧,尤其是光屁股的蜜桃与蛐蛐,那么锻炼出,隔着衣裳、迷糊,看出真实的小蜜瓤,谁说这本领比破案工作难度小  发表于 2017-5-15 17:14
21#
发表于 2017-5-10 22:25:40 | 只看该作者
或者去大场看准直接帮花。最好带上论坛的虫友。大家一起见证和发财!

点评

了解情况,量力而行,永远防患于未然,才有生存的可能  发表于 2017-5-15 18:06
22#
发表于 2017-5-12 17:26:08 |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一种思路,眼睛一亮,多一种角度,多一种方法,只为蛐蛐而来!

点评

物质的元素多样化,所以物质的形成及其围绕其中的事情也是复杂的,一切的形成都有多种渠道,多了解一些,就深入一些,有利于我们掌握全部,目的让事情做的更好  发表于 2017-5-15 18:18
23#
发表于 2017-5-22 15:50:44 | 只看该作者
铜锣湾 发表于 2017-5-12 17:26
又是一种思路,眼睛一亮,多一种角度,多一种方法,只为蛐蛐而来!

{:3_292:}上下求索,为取真经!
24#
发表于 2017-5-23 05:39:04 | 只看该作者
{:3_292:}
25#
发表于 2017-5-23 08:14:49 | 只看该作者
从实践出发,到理论提高,再来指导实践,再进一眇提高理论!如此循环,是一切科学界人士所遵循的科研的道路,只有玄学才否定实践的功效。

点评

我掌握到一定的蛐蛐知识后,通过深刻的自然规律,打通了蛐蛐核心大门 在实践的时候,高度上的框架理论,完全正确,但细节上有出入 我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理论,主要是针对代表性或者框架,而不是适用全部 究其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20:13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9 02:49 , Processed in 0.11127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