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8|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老李头,看过来,对,说您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 16:4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放 于 2016-12-3 19:03 编辑

常见有说传承蟋蟀文化,到底啥个是正味的蟋蟀文化,依小可来看,这挂羊头卖狗肉的也忒多了,小可今儿个就撸撸袖子抻抻手,斗胆也掰嚯、掰嚯。
哪位有看不过眼的,尽管将斧子砍将过来便是,小可能挡则挡,挡不过自然就受着,保证不跑,嘿嘿,被修成正果也不定呢

言归正传。要说这蟋蟀文化,还真就离不开“五行学说”,实实在在的说,小可跟伙计们一样,见了“五行”就头疼,好在,今儿的话题无需深究,略知皮毛便成
小可在网上的随手胡乱扒拉了几句,请上眼。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自先秦的《尚书》,据此书记载,“五行”在上古三代就已经形成……(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五行说”提出后,诸子百家都把其运用到自己的学说上,这话才是重点。

无需赘言,“五行学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不会有人对此提出疑问
对喽,现在本案可以明了了,那就是,喜玩虫的古人是套用“五行学说”理论,渐而进益增补形成《促织经》从而形成了蟋蟀文化,往大了说,这是跟中华文明息息相关的(嘿嘿……这下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帝王喜虫了,高大上啊,外带还有领头作用,何乐而不为呢),换言之,《促织经》亦即是套用“五行学说”而成……
提到“”进益增补”,还得多赘言几句才是。就说那《易传》,说是孔子所为,实则是后学儒生增益进补而成;再看《促织经》,说是贾相所为,实则当是爱好者渐而进益增补所成,这也解释了《促织经》有多个版本的原故,有人把此理解成抄袭,真真的要不得,要不得啊。
想想也是有趣,二者的著作者是一正一反,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应是一段佳话才是。小可之所以如此这般说,这从当今的大玩家王世襄,给目前现世最早的《秋虫谱》所列前序中所讲,此作非贾相所为,由此可断之一二。

据此,要说原汁原味的去传承蟋蟀文化,还真就离不开“五行学说”。当然,只要有不怕头大的,尽管大胆地去玩传承,玩不进去“五行”的,请您高抬贵手,莫再埋汰古人的“虫色论”了,小可亦可带带路,可事先可得说好喽,小可是管进不管出,管杀不管埋……

(待续)
晨课脑袋清爽些,重新润色下,看着好多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6-12-2 17:15:43 | 只看该作者


         阿兄的沙发   咱就勉为其难  先坐上再说
3#
发表于 2016-12-2 17:37:20 | 只看该作者


          跟我早先估计的一样   那人不会正规行文做答复的   别逗他了   没意思   也不值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7:5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放 于 2016-12-2 18:23 编辑

曾子说:圣人立五礼以为民望,制五衰以别亲疏;和五声以导民气,合五味之调以察民情;正五色之位,成五谷之名,序五牲之先后贵贱。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7:5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放 于 2016-12-2 23:07 编辑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五德终始说"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8:0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放 于 2016-12-2 23:07 编辑

《孙子兵法》的“五行无常胜”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8:19:08 | 只看该作者
据小可的不完全考证,北宋的相术《麻衣神相》以及南宋所谓贾相的《促织经》,貌似也是一脉相承,套用“五行学说”而已,这在其部分内容跟“五行学说”如出一辙也能得出结论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8:21:12 | 只看该作者
可能这样说,是小可造次了,但不管怎么说,都有其必然联系,这是一定了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8:31:19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下,小可不是历史学家,仅仅是一个业余玩蛐蛐的,莫要指望小可有多高的学问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9:03: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放 于 2016-12-2 23:07 编辑

如果小可赶日哪天兴致来了,或许乐意不劳其烦的再掰嚯掰嚯“五行”下的《促织经》,其所谓的“虫色论”,是几个意思……

注意喽,曾子说的“正五色”,跟“色不正”那可不是同日而语,莫要闹出个大乌龙来,被人笑话了去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9:13:13 | 只看该作者
今儿个,到这里,就到这里吧
12#
发表于 2016-12-2 19:18:26 | 只看该作者

1

本帖最后由 yb700721 于 2016-12-2 19:37 编辑

八卦与相虫之《五行正配》
1、八卦配五行:金——乾、兑;木——震、巽;水——坎;火——离;土——坤、艮。
2、五行生克:(1)、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2)、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3、五行配五色:金色白;木色青;水色黑;火色红;土色黄。
4、五行配五型:金形方;木形长;水形肥;火形尖;土形厚。
5、五行配五德:金主义,木主仁,水主智,火主礼,土主信。
6、蟋蟀与五行之形、色、音正配:
(1)、金形方正,色洁白,肉不盈,骨不薄,眉目映光,叫声清越,有金属音,正选。金之位于乾兑,含西方肃杀之气,秉坚刚之体,其德忠义,其性刚勇。故曰:似金得金,刚毅深。
秘诀:六足如玉白似霜,部位中正三停方;翅紧肉腻骨骼硬,金形入格威名扬。
(2)、木形修长,色青苍,身瘦直,骨节坚,眉目秀气,叫声沉闷,如击槁木,正选。木之位于震巽,含东方耿直之气,藏精华茂秀,其德仁清,其性直猛。故曰:似木得木,资材足。
秘诀:棱骨修直龙性藏,浑身色青肉带苍;六足坚韧如铁枝,木形晚景显辉煌。
(3)、水形圆肥,色重黑,腰身驼,腹垂拖,粗眉大眼,叫声圆润,清亮如琴,正选。水之位于坎,含北方圆融之气,藏阴精运化之机,其德灵智,其性阴险。故曰:似水得水,文中贵。
秘诀:腰圆背驼腹肚拖,流光隐隐色如墨;莫道此虫笨又拙,水形开口即见血。
(4)、火形宽尖,色赤燥,头三尖,项肩宽,眉细眼焦,叫声干烈,急如裂帛,正选。火之位于离,含南方燥烈之气,含阳精日华,其德礼威,其性暴烈。故曰:似火得火,见机果。
秘诀:头尖项宽眼须焦,浑身赤炭光似烧;更兼腿长肉细糯,火燃鬼避妖魔逃。
(5)、土形敦厚,色真黄,身端方,肉厚重,眉直目沉,叫声浑厚,瓮底之音,正选。土之位于辰戌丑未四极及中央,蕴育化承载之功,其德诚信,其性稳健。故曰:似土得土,厚柜库。
秘诀:性情稳健神安详,骨端肉厚色真黄;机谋深沉最难测,土形一动即称王。


附《气色辨》:
虫之气色,须在早晨太阳欲出未出时于自然光下观之为真。切记!
虫之气色大变三,虫龄早、中、晚。虫之气色小变六,半月一换,交一节气,子时即变。
气色在皮内肉外,隐隐可见,方是真气色。
金形玉白色为正,冒黄气吉,透红气忌。
木形天青色为正,冒黑气吉,透白气忌。
水形色如漆为正,冒白气吉,透黄气忌。
火形色赤炭为正,冒青气吉,透黑气忌。
土形色鹅雏为正,冒红气吉,透青气忌。
以上诸色,皆要润泽隐深,忌浮、浅、粉、焦、枯、败。
但形有形中之形,形外之形;色有色中之色,色外之色;音有音中之音,音外之音。
与五行相配,正配者少,杂配者多。又有天气、地理位置等因素,故相虫之法要随机应变。               此乃玄机,若要弄通,全凭悟性。如若有缘,无师自通。   {:soso__13165319925079696742_2:} {:soso__13165319925079696742_2:}

点评

哇,这功课做的,小可佩服的紧。不过,还好了,给小可留下了《促织经》所谓的“虫色论”与“五行”的关联证据,说好了,不兴抢人生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 23:19
13#
发表于 2016-12-2 22:33:27 | 只看该作者
高手高手高高手{:3_292:}{:3_29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23:1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放 于 2016-12-3 08:56 编辑
yb700721 发表于 2016-12-2 19:18
八卦与相虫之《五行正配》
1、八卦配五行:金——乾、兑;木——震、巽;水——坎;火——离;土——坤、 ...


哇,这功课做的,小可佩服的紧。还好了,给小可留下了印证《促织经》“虫色论”与“五行”关联的机会,说好了,不兴抢人生意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9:01:57 | 只看该作者
若要推翻前人的立著,就得先推翻“五行学说”,难道想要蚂蚁撼树吗?
说到这,这也解释了,前著之所以千年不倒的根由所在,好像是千年,管他呢

点评

从他几套理论字面上的分析 应该是想去繁求简 只是矫枉过正 从一个坑里又跳进另一个坑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09:22
16#
发表于 2016-12-3 09:22:31 | 只看该作者
闲放 发表于 2016-12-3 09:01
若要推翻前人的立著,就得先推翻“五行学说”,难道想要蚂蚁撼树吗?
说到这,这也解释了,前著之所以千年 ...



        从他几套理论字面上的分析  应该是想去繁求简  只是矫枉过正   从一个坑里又跳进另一个坑里

点评

不是,是向下上不来啦,只好打太极玩哲学概念,向下玩极端,当然,为了应付还得死撑着面子继续往下走,哪怕是错的也只好走下去。这样向下的结果,只能是徒自招人取笑罢了,因为人们喜欢向上,需要的是正能量,所以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5:26
17#
发表于 2016-12-3 10:46:2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易传,只有易经和左传,尚书记录的是夏朝的事。你看到的东西有误。

点评

这位哥哥,虽说这个不是小可所说的重点,咱也不好这口,但这个还真有,要不哥哥上网看看 小可先随意摘录几句~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4:24
18#
发表于 2016-12-3 11:50:17 |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6-12-3 13:06:29 | 只看该作者
累不累?

为了证明一个没啥价值的问题,连五行都拉出来垫背了

来来来,先阐明一下为啥“五行说”没人能质疑!

不能质疑、没法证伪的学问,首先不叫科学。然后,这个学说能自洽么?推演一遍给咱听听。

开始觉得担子重了吧?你自己要挑的!

人家都说了,他自己不懂虫,印了好多纸,无非在说同一句话“我真的不懂虫呀”。简单点,咱们就答应一句“对咯,您老真不懂,永远不会懂”,至于别人懂不懂,懂多少,就甭跟不懂的抬杠了,成么?成么?成么?

点评

红黄好! 哈哈,问小可累不累,不累不累,还挺兴奋,因为闲得慌啊 “垫背”一事,据小可的完全考究,就像小可前面说的,“五行”还真是给《促织经》垫背的 “质疑”一事,“五行说”当然能质疑,可无论你我再怎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5:00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4:24:26 | 只看该作者
yiyi878 发表于 2016-12-3 10:46
没有易传,只有易经和左传,尚书记录的是夏朝的事。你看到的东西有误。

这位哥哥,虽说这个不是小可所说的重点,咱也不好这口,但这个还真有,要不哥哥上网看看
小可先随意摘录几句~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
21#
发表于 2016-12-3 14:31:51 | 只看该作者
类似逛荡的风格、文笔,或是同门。山门开来,真见仙光,这次往下走了。瞎聊,勿怪!

点评

老哥哥好,老哥哥好,老哥哥好,老哥哥好 不好意思,小可发帖不能少于10个字,正好趁机跟哥哥多亲近那么几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5:57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5:00:56 | 只看该作者
红黄 发表于 2016-12-3 13:06
累不累?

为了证明一个没啥价值的问题,连五行都拉出来垫背了

红黄好!
哈哈,问小可累不累,不累不累,还挺兴奋,因为闲得慌啊
“垫背”一事,据小可的完全考究,就像小可前面说的,“五行”还真是给《促织经》垫背的
“质疑”一事,“五行说”当然能质疑,可无论你我再怎么质疑,他都在那儿,最可恼的是还进了大学教堂
“推演”一事,对于小可这样一个门外汉来说,是真没这个能耐,也不想有此能耐
“挑担”一事,这个担子,谁爱挑,谁挑,即便有人挑的话,小可这里可以明确地说,都不稀的看
最后,那“不懂虫”的事,如此岂不正对了下怀去,原本就是无人识虫,当然也要包括自己咯,这样你来我去的打太极,没了意思。所以啊,小可就试着进正门看看,看看,看看

点评

您接着受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5:16
23#
发表于 2016-12-3 15:16:08 | 只看该作者
闲放 发表于 2016-12-3 15:00
红黄好!
哈哈,问小可累不累,不累不累,还挺兴奋,因为闲得慌啊
“垫背”一事,据小可的完全考究,就 ...

您接着受累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5:26: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放 于 2016-12-3 15:47 编辑
飞雪樱花 发表于 2016-12-3 09:22
从他几套理论字面上的分析  应该是想去繁求简  只是矫枉过正   从一个坑里又跳进另一个坑里


不是,是向下掉的太深,上不来啦,只好打太极玩哲学概念,继续向下挑战极限。当然,为了应付还得死撑着面子继续往走,哪怕是错的也只好走去。这样向下的结果,只能是徒自招人取笑罢了,因为人们喜欢向上,需要的是正能量,所以成了众人的开心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样也好,出个反叛人物,至少也能留个名,至于什么名,贾相都那样了,还能怎么着啊

点评

玩蛐蛐的都以为自己的技艺最厉害最牛逼 殊不知在别人眼里那两下子可能连个狗屁都不如 当然这其间也包括你我 这样说没人反对吧? 反对的统统割掉鸡鸡发配小姐群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6:11
贾相举一国之力玩蛐蛐 后人再无能出其右者 原想正经与他讨论一番 实无必要 阿兄也就此罢手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15:57
25#
发表于 2016-12-3 15:57:22 | 只看该作者
闲放 发表于 2016-12-3 15:26
不是,是向下掉的太深,上不来啦,只好打太极玩哲学概念,继续向下挑战极限。当然,为了应付还得死撑着 ...



         贾相举一国之力玩蛐蛐  后人再无能出其右者

         原想正经与他讨论一番   实无必要

         阿兄也就此罢手吧

点评

不当真,就是解解闷  发表于 2016-12-3 16:02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0 06:53 , Processed in 0.135480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