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钢铁战士是这样练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24 16:2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我来说说,蟋蟀只是昆虫,我就来引用一篇昆虫饲料配方研究文章来解开钢铁战士饲料配方!希望对研究食料的虫友有帮助!
昆虫人工饲料配方研究概况及问题探讨
昆虫人工饲料配方研究概况及问题探讨
方 杰, 朱 麟, 杨振德, 赵博光
(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摘 要: 昆虫人工饲料是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技术。100 多年来, 在饲料配方的改良、廉价成型剂的筛选、防腐
剂和抗菌素的筛选、叶粉的添加效果、刺激和抑制取食物质、人工饲料的含水率和酸碱度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
的进展。本文简述了昆虫人工饲料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分析了当前昆虫人工饲料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人
工饲料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自Bogdanow 1908 年首先发表了黑颊丽蝇( Vomi tor ia Callip hora ) 的人工饲料的配方以后, 昆虫人
工饲料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Singh 等[ 1] 曾收集了100 多种昆虫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忻介六
等[ 2, 3] 也对多种昆虫、蜘蛛和螨类的人工饲料进行了总结。从研究的昆虫种类来看, 目前利用人工饲料
饲养的昆虫涉及到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等农林业害
虫及多种经济昆虫。但昆虫种类很多, 不同的研究系统利用不同的昆虫种类, 需要不同的人工饲料加以
饲养, 因此对昆虫人工饲料的开发和研制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近年来, 由于昆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害虫防治新技术的发展, 需要供应成万上亿的生理标准划一
的昆虫, 促使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 并成为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新技术上的基本技术之一。
人工饲料不仅可以使昆虫发育整齐, 生理一致,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解决季节性饲料短缺的主要途径,
如冬季由于大多数自然食料不可利用, 只有依靠人工饲料才能使研究继续下去。
1 昆虫人工饲料的基本营养组分
尽管不同昆虫种间对个别营养物质的需求略有差异, 但几乎所有昆虫的营养需求基本相似。包括
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脂原物质、无机盐和水分等。
111 蛋白质和氨基酸
昆虫所需的氨基酸分为必需和非必需两类, 必需氨基酸一般有10 种, 但也存在种间差异。对于少
数需要10 种以上氨基酸的昆虫, 必须稍添加这些种类, 否则由于不能满足/ 氨基酸平衡0而影响昆虫发
育。
在已知的昆虫人工饲料中, 麦胚是应用最普遍的主要成分之一。小麦含有昆虫正常生长发育所必
需的蛋白质和18 种常见氨基酸[ 4] 。应霞玲等[ 5] 报道麦胚粉、酵母粉对红纹凤蝶[ Pachi liop t era aristolochiae(
Fabricius) ] 的蛹重有较显著的作用。但麦胚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并不平衡, 特别是昆虫所必
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以及脂的含量均偏低[ 4] 。
大豆粉能够提供主要的氨基酸。它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充分溶解于水, 需加碱使其溶解。另外大豆
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变化很大, 而且不纯。但作为提供基本氨基酸的材料, 对于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
是很有利的。
用酵母粉作为饲料附加蛋白源, 在一定范围内( 7% ~ 10% ) 能大幅度增加棉铃虫( Hel iothis
armiger a) 雌蛹的蛋白质含量, 提高成虫的繁殖力[ 6] 。但饲料蛋白质浓度超过这个水平反而导致成虫繁
殖力下降。美洲棉铃虫[ H eliothis z ea ( Boddie) ] 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也有类似的反应[ 7] 。吴坤
君[ 4] 报道在棉铃虫的紫云英) 麦胚人工饲料中, 酵母粉含量由26% 减少到6% 时, 幼虫历期延长近一
倍, 存活率也降低。另一方面是酵母能使饲料疏松, 便于取食。
大多数人工饲料中常以酪蛋白作为氨基酸或蛋白源, 但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2] , 因为它缺乏昆虫正
常发育所必需的某些氨基酸。吴坤君[ 6] 的实验证明用它做附加蛋白质源并不能改变棉铃虫幼虫的生
长和发育。李广宏[ 8] 报道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适当的干酪素后, 甜菜夜蛾产卵数量明显增加, 幼虫期缩
短, 幼虫、蛹、成虫的存活率提高, 无或少畸形蛹。但干酪素添加过多时, 甜菜夜蛾蛹重和成虫产卵量反
而降低, 成虫寿命缩短。
李腾武[ 9] 等报道降微灵和酪蛋白对提高甜菜夜蛾幼虫成活率、降低蛹畸形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干酪素对雌蛾产卵量也有很大影响。Broadw ay[ 7] 等报道, 以酪蛋白为蛋白质来源作甜菜夜蛾的人
工饲料, 满足幼虫生长需要的蛋白量应大于016%, 最适合的生长浓度大于112%。所以无论是以何种
材料提供蛋白质, 对不同的昆虫均要研究其最适合的范围和量。
藻粉也可以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营养物质而应用到人工饲料中, 如应霞玲[ 5] 报道它的
有无和含量高低对红纹凤蝶的化蛹率有较大的影响。
112 糖类
植食性昆虫一般有较强的蔗糖酶活性, 能使蔗糖分解。用葡萄糖的较少, 因为葡萄糖在高温杀菌后
往往变为红色, 效果不好, 而且价钱比蔗糖贵。也有采用蔗糖和葡萄糖两者混用的。淀粉也可由淀粉酶
分解而加以利用。但昆虫的淀粉酶活性因其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植食性昆虫淀粉酶活性很弱, 所以
植食性昆虫人工饲料几乎不使用淀粉。
王安皆等[ 10] 发现, 添加蔗糖和葡萄糖的饲料与没有加糖的饲料对稚蚕的饲养效果没有大的差异。
这是因为桑叶粉和绿枝粉中含有一定的糖, 足以满足蚕生长发育的需要, 再加糖反而会降低蚕的摄食。
113 脂类
昆虫需要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甾醇。大多数昆虫缺乏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能力, 因此必须从食
物中获得。大多数鳞翅目昆虫在成虫羽化时需要不饱和脂肪酸, 如美洲棉铃虫成虫[ 11]
; 亚油酸缺乏或
用量不足会降低茶卷叶蛾( H omona cof f earia Meyri ck ) 的化蛹率和羽化率[ 12] 。螺旋藻粉富含蛋白质和
维生素, 常用于人工饲料以添加不饱合脂肪酸, 特别是C-亚麻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13] 。值得注意的是,
过量的脂肪酸具有毒性, 在家蟋蟀( Acheta domesticus ) 和无翅红蝽( Py rr hocor is ap t erus) 的饲养中也得
到印证[ 1] 。
多数昆虫不能自身合成甾醇物质, 必须从外源获取胆甾醇。各种植物甾醇是甾醇的重要来源。祁
云台等[ 14] 的研究表明, 食料中缺少甾醇, 亚洲玉米螟[ Ostr inia f urnacalis ( Guenee) ] 不能正常生长发
育, 一旦重新加入胆甾醇或谷甾醇后则生长发育正常; 同一甾醇两种不同含量( 011% , 012%) 的饲料对
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的影响不大。
114 脂原因素
包括胆碱和肌醇, 是水溶性的促生长因子。几乎所有昆虫都需要胆碱, 必须从中获得, 但它能被几
种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代替。肌醇是一种重要的磷脂化合物, 大多数昆虫不需要肌醇, 但对大多数植食性
昆虫却是重要的[ 2, 3] 。
115 维生素
维生素的缺乏会影响很多代谢过程, 使昆虫的生长发育受阻, 组织和细胞发生病变。昆虫所需的维
生素不能自身合成, 必须由食物供给。昆虫需要的B 族维生素有7 种, 包括硫胺、核黄素、烟酰胺、吡哆
醇、叶酸和生物素等。
大部分植食性昆虫是需要抗坏血酸( Vc) 的。这也是这类昆虫的特点。Vc 对蝗虫及家蚕[ Bombyx
mori ( Linnaeus) ] 若虫和幼虫[ 15] 、棉铃虫[ 16] 的幼虫生长和昆虫生殖[ 17] 均具有很大影响。
116 固醇类
昆虫不能自己合成, 需从食物中获得, 或者将食物中的其他固醇类( 如植物性固醇) 转变为胆固醇。
麦胚饲料中若不加胆固醇, 棉铃象鼻虫( Boll w eev il ) , 就不能正常发育[ 4] 。因此, 胆固醇对昆虫的生长
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8] , 原因之一可能是胆固醇提供了昆虫激素代谢的前体[ 18] 。
胆固醇用量因虫种而异。德国姬蠊( Blat tella germanica) 饲料中的胆固醇以0105% 为最适宜, 二
化螟( Chilo sup p ressalis ) 幼虫在011%~ 113% 含量的饲料中发育很好[ 2] 。
117 无机盐
昆虫和其它动物一样, 也需要从食物中摄入无机盐。昆虫的全纯人工饲料中必须含有少量的无机
盐混合物[ 2] 。但含有植物性物质的实用人工饲料中往往不另添加无机盐, 例如在已发表的棉铃虫人工
饲料配方中, 绝大多数都未添加盐类, 棉铃虫仍可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认为植物材料中已含有此类物
质[ 15] 。也有人认为寄主植物中Na+ 含量不足可能是某些昆虫生长的一个限制因素。吴坤君[ 19] 等报道
在人工饲料中添加微量NaCl 有利于烟青虫( H eliothis assulta G uenee) 的存活, 缩短幼虫历期, 使幼虫发
育更加整齐, 但用量不宜超过饲料干物质含量的012%, 否则, 适得其反。
在人工饲料中, 常用的无机盐配方有麦克路姆#西蒙特盐, 威尔逊盐等。Vanderzant 等[ 20] 在饲养美
洲棉铃虫时, 使用了威尔逊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312 发育整齐度问题
摆脱自然食料的季节限制, 常年提供发育整齐、生理状态划一的昆虫, 满足各种实验的需要是发展
人工饲料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果昆虫生长不整齐, 势必要增加饲养数量, 淘汰一部分不能按时使用的个
体,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昆虫发育是否整齐也应视为衡量人工饲料优劣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说, 昆
虫取食合适的人工饲料时, 幼虫生长快、发育整齐、存活率高, 对饲料的利用和转化率也高, 得到的蛹大,
成虫的繁殖力也强。但在有些情况下, 其中的个别指标并不完全一致。
李广宏[ 8] 在解释用配方1 连续饲养甜菜夜蛾多代后出现的卵孵化率下降现象时, 认为主要原因是
室内长期同系交配的结果。但他[ 42] 在用配方2 连续继代饲养甜菜夜蛾22 代后, 认为导致甜菜夜蛾室
内种群过快衰退的根本原因并非主要是由亲代交配及食料的单一或环境不适宜所造成, 而是因饲料营
养结构欠合理所致。
313 种群活力衰退及复壮问题
在室内连续长期饲养昆虫, 无论是用人工饲料还是自然食料, 种群的生活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
退现象, 一般认为这主要是遗传因素造成的[ 3] 。实验室种群通常源于少量野外个体, 有时只是几对成
虫, 它的遗传异质性本来就比较贫乏, 加之在基本恒定的条件下连续饲养、同宗近缘繁殖, 这个隔离种群
的遗传异质性必然不断增加, 导致存活率、个体大小、发育整齐度和繁殖力的全面下降。适当变动饲养
环境条件如温度和饲料等, 或采取分组饲养、间隔一定代数后再进行组间配对繁殖的方法, 都有可能延
缓其生活力衰退的速度。
如果希望保持虫群尽可能与野外种群一样, 就应避免遗传选择及由基因库太小所引起的交配, 以免
发生后代不育, 或影响繁殖力和幼虫行为。加入野外的亲本通常可以延缓这个问题的发生。但这样做
有带入疾病的危险, 假如企图较长时间保存这个虫群, 就要尽可能在开始的时候用许多个体去建立虫
群。
314 饲养中的污染问题
在自然界中, 杨小舟蛾等几种舟蛾科昆虫的幼虫和蛹极易受多种微生物的感染。它们一旦被感染,
传播非常严重, 所以在室内人工饲料饲养中也必须注意这个问题。首先, 要确保供试虫源健康无病。其
次, 要注意人工饲料和饲养环境的清洁问题。对饲养场所、用具以及人工饲料都要经常进行消毒, 杜绝
由于人的活动而导致微生物的孳生和流行, 一旦发现所养昆虫遭受侵染, 要及时消毒彻底肃清。最后,
尽量用多个容器进行隔离饲养。
成功的昆虫饲养也有赖于对疾病的防除和制止。选择干净的、无病的亲本以及讲究卫生是昆虫连
续饲养的基本工作。在实验室中, 非传染性疾病可由不适当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引起。每一种昆虫
都有它自身的要求, 为了能生产健康的昆虫, 这些要求必须予以考虑。
影响非传染性疾病的因素也间接影响着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能因制止致病有机体到达虫体而
得到防止。这一点可以凭借在实验室中长期保持清洁卫生和采用/ 净化空气0或滤去微生物的空气而达
到。通常, 卵期是开始建立虫群的最佳时期, 因为卵几乎最少携带疾病, 而且也最容易消毒。昆虫建立
种群的不利因素, 最重要的是不良的物理环境和食料、疾病和拥挤。在一个健康的群体中, 应该尽量避
免和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在最适宜的环境中, 昆虫的群体的扩展是最快的。
在昆虫饲养中, 应该重视卫生。不清洁的和不卫生的实验室条件, 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其它昆虫的入
侵或微生物的污染, 而导致所饲养的昆虫感染疾病, 最后, 会很快把整个虫群毁掉。人工饲料和饲养工
具应尽可能采用高压灭菌。人工饲料中加入抗菌剂也有助于抑制微生物。在虫群中, 一旦发生某种病
原菌引起的疾病, 唯一的挽救方法, 就是毁掉这批虫子, 并将全部设备进行消毒, 而后, 再从头养起。
应该防止养虫笼中虫子过分拥挤, 因为这样会引起它们自相残杀, 或者会使个体变小, 或繁殖力降
低。尽可能要有一个虫期( 通常是卵期) 进行消毒, 之后, 再尽量减少微生物污染。当同时饲养几种昆虫
时, 必须注意分开饲养, 最好在不同房间饲养, 特别在会发生相互干扰的情况下, 更应如此。
2#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6:25:35 | 只看该作者
昆虫人工饲料的/ 添加0成分
211 叶因子
叶因子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目前为止还不能单独提取或分离, 必须把天然的食料植物或其提取液添
加到人工饲料中, 特别是为获得正常雌虫时更是如此。在玉米螟[ Ostr inia nubilalis ( Hubner) ] [ 2] , 二化
螟、三化螟( T ryp oryz a incertulas Walker ) [ 2] , 茶小卷蛾[ Adox op hyes orana ( Fischer von Roslerstamm)
]
[ 2]
, 棉铃虫[ 2] 、斜纹夜蛾( Sp odop tera l itur a F. )
[ 21, 22] 、7 种粘虫[ 23] 等昆虫中都已证明了在人工
饲料中添加叶因子的重要性。
212 取食刺激物质
取食刺激物质是指那些能诱发昆虫取食行为, 引导昆虫摄食的物质。大致可分为下列3 类:
( 1) 兼具营养功能的取食刺激物质 包括糖类特别是蔗糖[ 24] 。在家蚕中, 糖类对取食刺激的机理
已进行过详细研究[ 25~ 28] , 昆虫的取食反应常由于与若干氨基酸或与蔗糖等其它物质的结合而加强。
脂类也能刺激取食。麦胚油及豆油能促进螟虫及家蚕的取食活动。油酸与亚油酸的混合物对牧场金针
虫能获得最大的刺激取食效果。B-谷固醇对家蚕、磷脂对蝗虫是取食刺激剂。
( 2) 天然取食刺激物质 这类物质, 虽无明显的营养价值, 有的甚至有毒, 但有刺激取食的作用。这
类物质主要作为昆虫取食的/ 信号0。例如黑芥子硫苷酸钾及其分解物烯丙异硫氢酸对大菜粉蝶( Pieris
br assicae) 幼虫、甘蓝种蝇( Hy lemya brassicae) 、甘蓝蚜( Brevicory ne br assicae) 有吸引力[ 3] 。芥子油糖对
小菜蛾( Plutella x yloster a) 幼虫和其它鳞翅目昆虫以及几种蚜虫也有刺激取食的功能[ 3] 。
( 3) 工业生产的有机化合物 鸟嘌呤单鳞酸脂对家蝇( Musca domesti ca ) , 醋酸联三苯对某些昆虫,
萜烯对一种甲虫( L ep eresinus f rax ini ) , 乙醇对乡色小蠹( Xylebor us f raxini ) 均有取食刺激作用[ 3] 。
Hamamura[ 44] 证明, 绿原酸、没食子酸等多元酚酸有促进蚕摄食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崔为正[ 24] 报道焦
性没食子酸也同样具有刺激取食的显著效果。
与取食刺激物质相对应的是一类抑制取食的物质, 例如家蚕人工饲料中的脱脂大豆粉和柠檬酸等。
关于这两类物质的作用机理, 平尾常男[ 29] 、石川等[ 25, 26] 、崔为正[ 30, 31] 等进行过详细研究。
213 激素
徐俊良等[ 32] 在研究家蚕人工饲料育不同激素添食对饲料效率的影响时发现, 蜕皮激素( MH) 和抗
保幼激素( AJH) 处理对桑蚕的5 龄期经过和蛹期经过几乎没有影响, 但保幼激素( JHA) 处理使5 龄期
和蛹期的发育经过延长。MH 和AJH 使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茧丝物质和卵物质的效率高, 是桑蚕人
工饲料应用最理想的激素, 而JHA 的应用效果较差。
214 防腐杀菌物质
这类物质主要是防止微生物污染。常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尼泊金) 、苯甲酸、
苯甲酸钠、安息香酸、安息香酸钠、福尔马林、乙醇、甲醛、青霉素、金霉素、四环素以及其混合液。也有用
醋酸( pH 值4~ 5) [ 16] 、笔莨[ R . j ap onicus( T hunb) ] 蒸馏液[ 32] 和链霉素[ 15] 做防腐剂的。在添加防腐剂
时既要考虑到防菌同时还要注意这类物质对饲养昆虫的毒害作用[ 5, 23, 34] 。不同的防腐物质混用有可
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5]
3#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6:26:18 | 只看该作者
215 纤维素
纤维素对于植食性昆虫有帮助消化的作用, 所以很多植食性昆虫的人工饲料中需要加入一些植物
碎片( 纤维素) 。纤维素在整个人工饲料中的比例, 一般控制在60% 左右[ 2] 。
216 琼脂
琼脂在各种昆虫人工饲料中被广泛使用, 对饲料起到良好的成型和保湿作用, 有利于幼虫的饲养。
用量视情况而定[ 15, 16] , 但可用其它材料代替如玉米穗轴粉[ 36] , 玉米粉[ 37] 。使用琼脂时要注意琼脂来
源, 否则其中的杂质对饲料也会产生影响。
3 昆虫人工饲料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1 人工饲料的营养平衡
昆虫正常的生长发育离不开适宜的营养物质的平衡。除了获得必需营养物质类型外, 昆虫和其它
生物一样要求在量的方面保持生理代谢所需的比例。王延年[ 38] 认为昆虫人工饲料的营养组成有两层
含义: 第一, 要包含昆虫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 第二, 各营养成分不但要有足够的量, 而且还要
有适当的比例。大量的研究表明, 昆虫营养在质的方面的需要大致相同, 在饲料的研制中, 使饲料具备
这些成分并不难, 要满足昆虫营养在量方面的需要则很不容易。昆虫最佳的营养平衡因发育状态的不
同而异, 一般幼虫期末龄比初龄需要更多的营养。饲养工作者有一个共同的经验, 即在饲料中普遍增加
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 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营养物质的平衡比率是任何食物产生营养价值的主导因素。昆虫首先必须排泄体内多余的营养物
质, 才能与其它较少的营养物质达到平衡。因此, 昆虫过多的吸入一种物质, 不仅需要耗费能量来进行
转化或排除, 还可能产生特殊的抑制效应。因此一味靠添加各种营养成分的量, 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 39] 。
人工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 对昆虫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并且不同的生长期, 要
求的比例也不同。忻介六[ 2] 报道二化螟在蛋白质与糖类等量或等量以上时, 幼虫生长良好, 但蛋白质
含量少时, 幼虫生长显著降低; 玉米螟在幼虫生长初期需要蛋白质多, 而在生长后期则需要糖类多, 这恰
与玉米螟危害玉米不同生长期的成分变化一致, 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好的棉铃虫人工饲料配方, 取决
于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营养生态学的研究表明: 饲料含粗蛋白约912% , 含糖量1215% , 对棉铃虫有
最佳的影响效应[ 6] 。这与钦俊德[ 41] 研究的棉桃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比率十分接近, 也与棉铃虫在
田间的危害习性相似。吴坤君在棉铃虫的营养生态学研究中指出,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
比率在115~ 216 之间对棉铃虫种群生长比较合适。
在家蚕普通琼脂饲料中, Vc 一般添加到115% 左右, B 族维生素复合物添加到1% 左右, 无机盐混
合物为2%~ 3%
[ 43] 。但崔为正等[ 43] 报道, 在玉米粉饲料中, 3 种成分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 , 013%,
2%。添加量过多, 不仅会增加饲料成本, 而且会对家蚕的生长发育不利。
取食刺激物质的研究不在于寻求个别的或特殊的取食刺激化学物质, 而是应该寻求这些化学物质
的适当平衡的复合体。因为刺激取食活力合并在三个主要营养成分中, 必须考虑嵌合的必要性。但对
于单食性昆虫, 问题仍在于刺激取食的单独的特别的化合物。当然也应考虑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的可能
性。总的来说: 食料中与营养需要无关的取食刺激剂是没有的, 特别是广食性昆虫是这样。单食性昆虫
人工饲料包含特殊物质可能是需要的, 但这种物质同时对营养也是重要的。随着这方面研究的发展, 刺
激取食物质是与重要营养因素的一定浓度的嵌合, 而不是特殊化合物。将来良好的人工饲料不只是能
保证昆虫的生长发育, 而且有引起其取食的最适宜的数量。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6:27:29 | 只看该作者
315 昆虫的标准化饲养
纯净昆虫的饲养, 原来用于组织培养、营养需求的分析、与微生物、共生物的关系以及病原菌等问题
的研究。要成功地生产纯净昆虫, 主要靠配制无菌饲料, 消毒养虫工具和可靠的卵面消毒方法。因此,
饲料调制、卵的消毒以及幼虫的转移等全部手续皆应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过去, 昆虫学家忽略了昆虫培养的标准化。标准昆虫在研究遗传、药剂抗性、病原菌、内分泌和外激
素的产生等问题中, 都有特殊的用途。特殊的品系用于特殊的目的。Coker 等( 1967) 在5传病昆虫学的
遗传6( Genetics of Insect Vestors of Disease) 中, 详细论述了昆虫标准化品系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必要性。
他列出了一张现有的和客观需求的品系表, 也讨论了品质的饲养、控制和分发等问题。用标准品质的一
个主要好处, 是来自不同实验室的资料可以进行比较。
316 越冬蛹的滞育问题
杨小舟蛾和杨二尾舟蛾均是以蛹越冬, 要想在冬季获得它们的虫源, 就必须在短期内打破越冬蛹的
滞育, 使其羽化交尾产卵。要打破其长期适应自然界而形成的滞育现象, 显然是不那么容易的。昆虫的
滞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应该从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上进行研究。
317 雌蛾与雄蛾发生期相遇问题
在林间发生的情况下, 由于雌雄蛾总体的数量大, 活动范围广, 所以雌雄蛾相遇的机率高, 进行交尾
是不成问题的。而在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 由于雌雄总体量比林间要小的多、活动范围又受限制、雌雄
蛾羽化时间不尽相同以及性比等原因, 有可能造成雌雄蛾相遇机率低, 影响其交尾, 无效卵增多, 从而影
响昆虫的大量繁殖。因此可以采取雌雄蛹变温处理的方法, 通过温差促使雌雄蛹羽化期接近一致, 以解
决雌蛾与雄蛾发生期相遇的问题。
318 大规模饲养问题
实验室饲养和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区别, 在于规模上和经济要求上有所不同。实验室饲养, 最重要的
是要求获得数量最多的昆虫, 成本不大考虑。而大规模饲养, 一个最简单的目的, 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
生产最多的合乎要求的昆虫。
在大规模饲养中, 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饲料被微生物、病原菌污染, 以及遗传上和生理的劣变, 诸如
失去外激素的分泌功能, 或不能飞翔, 或不能取食自然寄主。另外, 滞育和自相残杀也可能成为连续大
规模饲养的问题。其它的问题, 与原来实验室饲养中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应因虫
种不同而不同。
Smith( 1967) 提出了一些关于大规模饲养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 1) 自然饲料和人工饲料的发展和标
准化问题。这些饲料来源要丰富, 配制要经济; ( 2) 发展能使昆虫忍受拥挤条件的技术, 从而能够经济的
利用空间; ( 3) 研究从饲料中把各个虫期的昆虫分离出来的技术; ( 4) 探索控制交配和产卵的理化刺激;
(5) 研究生产流程中各阶段的自动化装置。还有大规模饲养昆虫的质量保持和标准化问题, 也要研
究[ 3] 。以上是当前昆虫人工饲料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的技术性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才能收到良
好的饲育效果
总之, 用人工饲料大量繁殖供试昆虫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可以在人工条件下控制饲养条件, 便于在
气候恶劣, 特别是冬季环境中大量繁殖。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国内许多农林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
校, 相继开展了鳞翅目昆虫人工饲料的试验研究, 在饲料配方的改良、廉价成型剂的筛选、防腐剂和抗菌
素的筛选、饲料蛋白源及其吸收利用、叶粉及糖的添加效果、纤维素、无机盐和生长促进剂以及人工饲料
含水率和配碱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地试验, 取得了较大进展, 许多课题组都研制出了各具特色的人工饲
料配方。同时, 对人工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和加工机械、饲育方式、饲育环境及其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等实用化技术, 以及影响昆虫摄食性的因素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我国人工饲料的研究虽然在以上
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尚未真正应用于生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昆虫食性和营养研究的深入以及饲养技术的发展, 昆虫人工饲料的研制也将更加合理, 饲养中
所产生的过早衰退和/ 活力0不强等疑难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各种标准化和高质量
的昆虫将对昆虫学的发展和对害虫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6:29:06 | 只看该作者
晕,发了几次才发完。
7#
发表于 2016-5-24 16:57:42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你晕,我比你还要晕!因为我不懂。好在我不繁殖白虫,不然更晕!
8#
发表于 2016-5-24 20:38:08 | 只看该作者
{:soso__13165319925079696742_2:}
9#
发表于 2016-5-24 21:37:58 | 只看该作者
不懂{:soso__8522833062115468672_2:}
10#
发表于 2016-5-24 21:40:59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6-5-25 09:55:5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学习中  顶
12#
发表于 2016-5-25 10:17:13 | 只看该作者
{:3_292:}
13#
发表于 2016-5-26 09:24:39 | 只看该作者
专业性太强{: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7-3 17:07 , Processed in 0.1487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