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08|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闲来无事,也来说一些关于罐子和铃房的话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9 19: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宁贝勒 于 2010-4-19 22:48 编辑

本来这帖子是应该发在“虫具漫谈区”,但考虑到还是这里人气比较“旺”,现在离虫季还有4个月不到的时间,等到虫季到来,此帖会转到“虫具区”

    今天因为有点时间,所以坐下随便说一说关于罐子和铃房的话题。铃房的制作和罐的制作流程和烧制工艺基本上是一样的,好的铃房的制作也会采用“雕刻”的工艺,至于烧制的工艺吗,过去(大概在95年以前,从那以后明火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用“明火”烧制,现在基本都是“电窑”(现在明火的东西被有些人称为“小窑”的东西,如果是名家的东西,那产量一般不多,大多是被现在的玩家用于收藏)。
    其实罐和铃房的雕刻是艺人灵魂在作品上的表现,当然雕刻只是陶艺制作工艺的一种,但是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工艺制作,这都需要艺人融入自己的灵魂,而这所谓灵魂是什么呢?是艺人自己的文化底蕴、是艺人瞬时的灵光乍现、是对自然的追求、是对野趣的理解、还是对陶艺的一种升华……,总而言之,在我看来一个没有“灵魂”的作品是不值得把玩的,我们不能说这样的艺人没有用心去制作,虽然从制作的整个工艺(选料、炼土、制作、烧制)去看,这样的艺人也算是陶艺的行家,但是失去“灵魂”的作品只能四个字形容“匠气十足”,是一个“死”的物件……
    再说到“明火”的烧制工艺,过去其实都是这样烧制的,但是因为明火工艺有利有弊,所以现在已经被“电窑”占据了半壁以上的江山。明火工艺烧制过程火候控制较电窑要复杂,全凭窑工的经验对窑火进行掌控,所以明火烧制过程损坏和报废的概率较电窑高很多,试想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罐子,报废了也就罢了,要是一个精心雕刻的作品烧废了是很令人惋惜的,而电窑的火候容易掌握,基本不会造成报废,所以是电窑取代明火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电窑也带走了本该属于我们的惊喜——“窑变”,这就是窑火的神奇,也许这两窑的东西有色差,但是这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无法复制的,可能是走火,可能会报废,但也可能会世间少有的精品面世,这就是窑变的神奇。我记得早期“电窑盆”面世的时候,出现过一种“硬底罐”(罐底和罐子一起烧制成型),罐子底是毛底,初看上去好像是搪过底一样,所以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电窑又一次取代明火工艺,同样价格的东西,是先烧制再搪底分两步完成,还是偷懒一次烧制成型,不要我这里多说了。
    明火罐由于是直接过火烧制,一般都认为是“烧透”了的罐,质地比电窑罐的硬,这同时就存在了一个问题——罐盖子的变形,而罐身和罐盖比较,罐盖更加容易出现此问题(玩过“气焊”的朋友应该会有体会:薄片、盖子、环形在加热以后最容易变形),所以不少明火罐的盖子是会左右摇晃的,那要是用“水磨”方式去尝试处理呢,很可能会让你“苦不堪言”,因为这罐实在太硬了。但是不去磨一下,又担心罐子密封不好,养虫的时候相互干扰,所以从这方面看问题,明火罐也不是全是优点。
    在这里也顺便说一下铃房,判断是否属于明火烧制铃房,要相对判断是否属于明火罐要难一些,因为物件小了,又不能用太大的力去敲击(有经验的玩家听听盖子和罐身撞击的声,至少可以对是否属于明火罐做出50%以上的判断)。其实明火东西,有它自身独特的质地和光泽,之所以说是独特的,那是因为这和山寨版是有区别,通过煮了擦,擦了再煮,或者干脆“打蜡”的东西,应该有本质的不同。以上提到的两种方式已经属于比较粗制滥造仿冒了,曾经有机会向一位行内的朋友学习一下相关的知识,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但也由于对朋友承诺,所以具体细则这里不能多谈。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明火铃房大多被用于收藏,就那郭老(郭景声)铃房为例,铃房的盖子内侧有横版和竖版两种章款(云啸珍玩),但这能说明什么?证明是郭老亲手制作?证明是明火的?明火的就是明火的,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是不是郭老亲手制作,那就去问郭老,但我想郭老也不一定会记得很清楚;用横版和竖版来区分,那绝对是存在误导。为什么这样说,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去审视,的确“看章款判断年限是最直接的方式”,可是章款是泥胎成型以后再敲上去的东西,所以这就要考虑其它的一些因素,如铃房的尺寸,0号、1号、2号、3(市面上2号和3号最多);铃房的形状,普通或扇形的;所以前些天我还在和网上的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朋友提出了铃房的做工(用料、边缘的清晰和平整、成品的厚薄、以及铃房本身是毛底或光底等细节),这些话我非常赞同,只要结合了以上细节,再加上明眼都能看到的章款,判断物件年限就很准确了,只看章款不注重其它细节是不可取的方法。
    另外也来胡诌两句关于盆价的话题,目前罐子的价格大有水涨船高趋势,有朋友和我这样说:“罐子价格是一年比一年看不懂”。我的回答是,先把养罐和赏罐分开看,不错,罐的作用是养虫,是因为养虫,才有了罐子这类的物件,罐子是中国虫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经过上千年发展,罐子已经从中国虫文化中渐渐独立出来了,尤其是当“陶文化”融入其中以后,罐子除了是养虫的用具外,在罐子的外表和器形上,还是一种陶艺、野趣的体现,甚至是对自然的一种追求,所以没必要狭义的认为,不能养虫的罐子都是不足取得物件,这和茶文化和紫砂壶是一样的道理。于是朋友接着又问:“那贝勒你觉得现在的罐子卖几百、几千、甚至上万是怎么回事”,我说,你想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买家市场在不断增大需求,是因为能够用于制盆的陶土已无处寻觅,还是归咎于一种纯商业的炒作,这些还是留给百年以后的人们去讨论吧……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大家最为关注话题,那就是明火的东西养虫是否比电窑的东西好?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也一直在寻找最有说服力的答案,之所以关注此问题,也是因为有朋友说这些年出产的一些盆不适合养虫,自然也就联系到罐的烧制工艺上了。但是其实针对 “罐子是否适合养虫”应该是一个几方面都要考虑的话题,罐的烧制工艺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其中还包括陶土的选择和炼制,罐子使用前的处理等等。
    以下收集了一些明火物件的照片,大多数都是郭老的东西,因为贝勒比较喜欢郭老的东西,玩得时间也相对比较长。今天真是废话说了一大堆,希望大家拍砖指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0-4-19 19:36:46 | 只看该作者
{:1_186:}{:1_206:}
3#
发表于 2010-4-19 19:41:20 | 只看该作者
{:1_178:}
4#
发表于 2010-4-19 20:25:37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4-19 22:34: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贝勒版主挤出宝贵的时间,与我们分享!
6#
发表于 2010-4-19 22:36:17 | 只看该作者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0-4-19 20:25

再不出现的话,我打算发寻人启事了!{:1_204:}{:1_204:}{:1_204:}
7#
发表于 2010-4-20 09:51:20 | 只看该作者
好宝贝,我们去抢啊。
8#
发表于 2010-4-20 14:51:34 | 只看该作者
这种铃房现在看不到了,早年郭先生收虫,在宁阳泗店鸿祥饭店(二妃)住。出手很大方,天津朋友叫他“罐子郭”
后半闲堂秋粮 发表于 2010-4-20 12:36


下次有机会看看我的蛉房 {:1_182:} {:1_206:}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5:02:17 | 只看该作者
秋收老师的铃房吗,偶已经确认为革命对象了
10#
发表于 2010-4-20 18:19:55 | 只看该作者
先谢谢了`终于明白卖罐的为什么都说是明火的
11#
发表于 2010-4-20 21:06:00 | 只看该作者
既然闲来无事 不妨养几个白虫我们兄弟斗着玩玩 写那么大一篇我看着够累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21:44:44 | 只看该作者
既然闲来无事 不妨养几个白虫我们兄弟斗着玩玩 写那么大一篇我看着够累的
青浦一口头 发表于 2010-4-20 21:06


白虫一直在养好伐,只是今年出国了一次,把程序搞乱了,本来也是要份一些白虫的
13#
发表于 2010-4-21 06:45:46 | 只看该作者
{:1_181:}{:1_181:}
14#
发表于 2010-4-21 12:35:03 | 只看该作者
贝勒辛苦啦.好文章
15#
发表于 2010-4-21 20:02:57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东西也好
16#
发表于 2010-4-21 20:42:49 | 只看该作者
{:1_182:}
17#
发表于 2010-4-22 08:49:34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5-9 13:28:0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言之有物,顶-下!
19#
发表于 2010-5-10 12:08:26 | 只看该作者
{:1_206:} {:1_182:}
20#
发表于 2010-5-11 22:12:29 | 只看该作者
好铃房
21#
发表于 2010-5-16 10:31:22 | 只看该作者
{:1_182:}
22#
发表于 2010-9-28 18:05: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希望楼主再多发些关于罐子、蛉房、水盂等等虫具的知识!这里先谢了
23#
发表于 2010-10-14 21:24:37 |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11-10 11:51:2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很多好东西啊
25#
发表于 2010-12-3 20:19:21 | 只看该作者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5 00:30 , Processed in 0.11734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