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6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玩虫理论篇之【斗丝】注:来自互联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4 13:3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斗丝,指蟋蟀
斗丝是决定虫的优劣,高低和等级的最高选择标准。凡上品虫,其斗丝与形相和它的品种均要求吻合。
斗丝一般原则:斗丝与麻路必须清晰嵌肉,隐沉细直,浮斗丝不取。(个别有例外,如白紫品种,其斗丝粗且浮,麻路亦呈粗枝状。又如竹节麻头,其斗丝与麻路也浮在表面,却虫性凶猛)。

审视斗丝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空白点问题。斗丝框内空白点越少越好,以不超过两个为佳。

2·斗丝间距问题。间距越宽越好,越宽落口越重。

3·斗丝与耳环相配问题。(一般来说,耳环越小越好,大耳环大多不吃痛)斗丝与耳环应当统一(下面会提到)。

古谱中关于斗丝的说法:

“弃羊角斗丝”,即两边麻路不接如羊角者不选。
下面来分别说说不同品种其斗丝的不同要求:

一·青虫类斗丝常见有三种:

1·银丝贯顶,隐沉细直,两旁和中间清晰无枝,斗丝顶端生有对称菊花状麻路(深色青虫为佳)。
2.白斗丝,细直透顶,比上面略粗。两旁铺有麻路,也有顶端开花。(最好配浅色青虫)。
3.形似矛状,蜿蜒向前伸直,顶端略带钳形,深色略粗。若两旁和中间铺有麻路,匀称而细直,或顶端开花,为上品。(最好配浅色青虫)。

二。黄虫类(黄虫类斗丝短而粗,色黄,斗丝中段往往还生有一条纹路,俗称"三斗线''.)

1.上品斗丝应在两旁和中间皆铺有麻路,越满越好,顶端开花,越密,越细,越佳,即“满头丝占”。
2.还有一种竹节麻头,斗丝本身竹节状,节节麻路开花,异常珍贵。

三。紫虫类斗丝常见有四种:

1.两根白斗丝向前延伸,顶端向左右倾斜,斗丝中间有尖角,斗丝长度较青虫略短且粗,并伴有麻路(深,淡色都有)。
2.从根部起斗丝向两旁延伸,呈半圆形状,短而曲,清晰无麻路(多见于深色,如紫壳白牙)。
3.姜黄斗丝,形似第一种,但中间无尖角形(多见于深色,淡色)。
4.隐沉大红斗丝,多见于黑紫红钳。斗丝隐沉,嵌肉隐红,初秋不易察觉,上品。


补:纯正诸色虫,其斗丝应与耳环统一。一般来说:

青虫斗丝配青虫耳环,其耳环成圆圈状
黄虫斗丝配黄虫耳环,其耳环形如刀状;如
紫虫斗丝配紫虫耳环,其耳环成半圆圈,似断非段,隐约延伸至根部。

三。斗丝与内压

斗丝的作用就是传递内压,不管是自身发力还是承受重口都是内压的传递表现。我经常见到项皮干瘪的蟋蟀在项上隆起两道筋与斗丝相联,可见是一整体。
斗丝、耳环所组成的弧面称之为脑盖,这里藏着发出牙力的牙附着肌。斗丝至眉线那块区域称为顶门,是大脑神经最密集的部分---称为传感思考区域,脑盖宽长能发重口,顶门宽长一般善于思考,属于文将军武口。
蟋蟀在受口时集中在牙齿上的力量透过中空的牙齿转为内压传递到脑盖、顶门。斗丝此时的作用就是把内压消耗、转移。大家要说,那粗斗丝肯定比细斗丝转移的快拉。是这样的,但有许多虫就生了细直斗丝斗的很出色,关键在于细斗丝必须隐沉。隐沉细斗丝与周围皮壳结合的更好,也就是我们说的脑盖厚,能受力,而且隐沉斗丝贯入顶门的深度更大,能更快释放内压,防止内压大部分窜至神经密集区域造成蟋蟀昏厥、打死、咬转。粗浮斗丝与周围皮壳结合没有隐沉斗丝那么好,脑盖薄,而且嵌入深度不够,这里要指出粗浮斗丝顶端必须切入顶门为好,优点是管子粗,排除内压一样快捷。
两者比较就如同两跟管子一细一粗,要在同样时间把水池中水排完,细的要流速快才能和粗的正常流速保持同步。
内压传到项上,其实已经转化为乳酸,乳酸可使肌体疲乏,项上的刚毛正是为排除乳酸而生。

四。斗丝是什么?

以下是引用巢父的发言:

虫无定义,若以斗丝论优劣,斗丝是什么?

这是一个好问题.先搬一点老的文章来说

"斗丝"。俗称顶线、脑线、麻路。斗丝是虫品级高低的重要体现之一,直者为斗丝,枝生杈

为麻路,黄色的为金斗丝,白的叫银斗丝。斗丝应该细直隐沉,两边清晰为上品。斗丝要生得开

阔,越开阔落口越重。斗丝的形相必须和它的品种相吻合,斗丝和麻路,斗丝和耳环,错综复

杂,有一定的规律,又有很多反规律的经验,如斗丝应该细直隐沉两边清晰为上品,但金鼎却要

配短斗线,白紫就更奇怪了,斗丝要粗而白,柏叶麻丝浮在头上.玩家认为蟋蟀的斗性强弱,集

中体现在斗丝上.从斗丝的形、色及与体色的配合上可以辨别出来。古人对斗丝的要求是细直透

顶,清晰明亮。斗丝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红色和各种间色等几种,斗丝的颜色与蟋蟀的体色搭配

十分重要,比如真黄、黑黄蟋蟀配金斗丝,真青、黑青蟋蟀配银斗丝.说明各种情况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实践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现在,我对它的认识是:斗丝是牙肌上端附着在脑壳顶上的牙肌群边界线!牙肌下端连接牙齿.

牙肌收缩时,以脑壳为力点,牵拉牙齿,形成咬力!每一颗牙牙肌有二组以上(伸和缩为一对组),解

剖可见有多组肌群.边界线体现出收缩肌群的分布和力量!这直接从斗丝上体现出来了,因为从外

部看,只能看到牙肌群的边界线---斗丝!

今天又去解剖了一只秋蟋的干头壳,确实,斗丝和耳环都是牙肌在头壳上的附着部分.紧贴脑壳

和牙肌之间还有一层肌膜,牙肌是长在肌膜上的.干后的牙肌是扁平状的,呈前后方向,往二侧排,

就像把书并排叠拢一样,有许多组,耳环处的牙肌短粗,中间斗丝处的牙肌宽薄.他们的交界处在外

头壳上显现的就是斗丝,耳环.斗丝其实就是二组牙肌群的交界处的缝隙,活着的蟋蟀这缝隙里面

是浆水---血!这血是输送养分的,不同品种的蟋蟀会有差异,就显现出白斗丝,红斗丝,黄斗丝等.

中间的扁宽牙肌应是往里面拉动大牙的,它如果越厚越宽,牙的咬力就应越大,在外头壳上,显现的

二斗丝间的距离就会越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斗丝间距大,虫牙发力大的实质所在.而在秋虫养

到完全成熟时,牙肌生长结束,肌群边缘清晰,斗丝明显浮出,连旁边的麻路都显出来.牙肌应有收

和缩二种功能,且二对为一组.如张牙时,中间(斗丝处的)牙肌放松,耳环牙肌收缩,这样牵拉大牙,

造成大牙张开,反之,则是闭牙.从各种优质虫的斗丝来看,牙肌并不是单一的形状,而是复杂的形

状相互排列着的,二组中间有相互的分叉互嵌,更能发出大力,这可能是开花麻路虫口重的原因吧.

如有不对的,请批评指正!谢谢



五.择地选虫与斗丝的关系
小浦东

每年虫季我总要抽出几天下地捉虫,今年我却下地十几天跑了3个省近十个县数不清的乡村。捉虫几十年,或多或少有些体会,所以择地选虫对于捉虫朋友耒说至关重要,虫的生长环境除了温度、湿度、日照度以及植被长势外,土质的颜色却被很多朋友忽视,经我观察山东河南河北产虫区:高粘红土、咖啡褐士、深色带红黄土、深褐黑土出虫牙齿坚硬,虫的头色斗丝长相趋优,品也纯真。我们每次下地先捉几条虫,看看虫的斗丝头色,用手刻一下牙齿是否坚硬[相对而言]达到要求然后再下决心捉虫,例:在河南新乡丰庄连续寻了2天,没有找到一块良土,土色大部黄色灰土下地捉虫,虫不小但达不到要求,后在当地老乡指引找到一片深咖啡的肥土,捉了2天收获不小。北上耒到邯郸地区,土质很好但农药过量,虫很小但虫质好绝,我们不死心就在高坡河堤田沟捉虫。正是不负有心人,好虫进入我们的怀抱。8月下旬继续北上耒到沧州,奔波20多天实在太累,在老根据地收些虫回沪。 综观一棚虫,虫色苍秀干洁,头色枭老,斗丝清晰,衣翅平整长尖,当然战绩是可观的。土质肥,庄稼好,虫质优,而虫的头色斗丝是虫的优劣的体现。斗丝要求,细、直、活、隐、无迹、距宽,这是常理。纵深观察不止于此,额头与脑盖占位就有区别,额头大头壳就空,牙就单薄,这种算盘子头不堪一击。应是头额占3分脑盖占7分,其虫必凶,丫主斗丝人们很注重,而却却忽视付斗丝[人称耳朵]黄虫耳朵要外钭,青虫耳线与主斗丝要平齐,严格讲紫虫耳线的内侧线要隐沉,粗看无线,人们往往把内侧线断裂的虫称紫虫,这是误区。不论青黄红白黑,耳线的根部都要紧连相接,称为关门,门紧不漏气,斗口有长力。另外,斗丝是黄配黄牙,是白配白牙,是红配红牙,这是常规配牙法,其路子不为错,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所以择地选虫与虫品的优劣至关重要。 前期忙于养虫斗虫网上少见,见凉!今为应水镜庄主之召,算是05年总结之体会吧。

六.蟋蟀斗丝之述

斗丝.又顶线.斗路.这二条线至关重要.斗性強弱在这两条线上显示出来.相虫最要紧在头.即斗丝.脑盖上两条斗丝橫向生出的枝杈细纹为麻路.斗丝要求细長形活不呆板.麻路要求细而清晰.隐沉在头色之中.斗丝有黄.白.红之分.黃白斗线隐隐有油光者.称为金.银斗丝.品位比一般黄.白斗丝要高得多..黄斗丝以.黄虫居多.金斗丝毕竟不多見[本人在1996年.在文庙二十元买了只虫斗丝象黄金颜色.闪闪发光.可惜是条早路虫.但至少走了七路以上.赚了不少分,].上品之虫也仅以黑黄.真黄为正色.白斗丝以青虫.居多.青色之虫斗丝要细如油丝.以细長浑圆形活.银白色为上.炒米色尚可.但巳稍逊一筹.淡黄色则较差.姜黄色斗丝于青虫不相宜.应属劣等.红斗丝又称血斗丝.丝形细腻者为紫虫.要红而隐沉于头色之中.以细長为佳.紫虫中也有斗丝细長而呈笔杆形且较粗浮是为上品.补充一奌.黄虫大多斗丝姜黄色.多杈枝.而且長斗丝多.但确是短斗丝来得凶猛以上是亇人的一奌见解.不足之处多指教

七.问问老土鳖--斗丝形状的问题

永远的雷神
据称常常对杜郎指点一二,不如也给我些指点:什么叫四线齐?什么叫闭气?什么叫羊角线?什么叫牛角线?什么叫墨黑一条线?什么叫八脑线?雷神提问让我惶恐不安老土才疏学浅,无法回答尽然胡说一通只当参考,说错莫笑就当我没说。四线齐:主斗丝附斗丝顶端处在一条横线上,此线越直越好。羊角线:主斗丝顶端相背外翻牛角线:主斗丝顶端向内弯曲八脑线:听说过没见过,最多见到七脑线,没见过八根的,属于本人见识短浅闭气、麽黑一条线:才疏学浅,不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0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2-11-24 14:10:04 | 只看该作者
{:soso__5701521846364917567_4:}
3#
发表于 2012-11-24 20:09:1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4#
发表于 2012-11-24 20:16:3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5#
发表于 2012-11-24 20:41:5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6#
发表于 2012-11-24 22:11:57 | 只看该作者
经验帖,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2-11-25 08:50: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soso_e160:} {:soso_e163:}
8#
发表于 2012-11-29 10:42:5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63:}
9#
发表于 2013-6-23 23:04:4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3:}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13-6-24 00:08:4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79:}
11#
发表于 2013-8-10 05:42:38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8-10 16:03:4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83:}{:soso_e163:}
13#
发表于 2013-8-10 16:14:0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42:}
14#
发表于 2013-8-10 19:29:4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soso_e163:}
15#
发表于 2013-8-10 20:03: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16#
发表于 2013-8-13 23:04:2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13:}学习了;听课{:soso_e160:}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0 13:50 , Processed in 0.14214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