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上海七寶的蟋蟀和蟋蟀博物館/蟋蟀的故事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1 03: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3-4-10 21:42 编辑

        
    最近因为手里设计任务多就忙起来了,所以七宝的文章少登了,其实七宝除了七宝大曲和方糕外还有一宝不大为人所知,那就是七宝的蟋蟀盆,蟋蟀盆因为是泥土烘烤出来的,分红盆和青盆,其因为“土”和“草根”,所以一直被视为低档物而不登大雅之堂,常被归为民间收藏类。
               
     在七宝,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民间蟋蟀博物馆,那里记载着清末《李石孙蟋蟀谱》:说北宋已开始制作蟋蟀盆,其中宣和盆、宋内府镶嵌八宝盆等工艺盆先后问世。因此,蟋蟀盆是中华蟋蟀文化的重要一页,它蕴藏着中华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不同时代盆器的研究,可以清晰追溯久远年代的文化根源与逝去年华的文化脉络。七宝蟋蟀盆的生产、收藏和斗蟋文化与之俱来,在历史上凡言斗蟋蟀,必然说到七宝的“铁砂青”。
               
     七宝斗蟋蟀历史悠久,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驻跸松江。南方官员星夜驶马进贡一批良种蟋蟀,在途经七宝时马匹失蹄倒地,进贡的蟋蟀尽数逃逸,从此为七宝留下了良种蟋蟀;从此,传统的斗蟋蟀代代相传,勇猛善战的七宝蟋蟀在丰富了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精美的蟋蟀盆藏品。在七宝蟋蟀博物馆的蟋蟀草堂陈列着各式印有七宝七件宝特有印记拓痕的各式蟋蟀盆,大小各异,形态不一。
               
     我这次恰巧路过七宝,进了蟋蟀博物馆才知道蟋蟀有那么多好名堂哦,蟋蟀的品种极多,按照形态可以分为龟鹤、铁弹子、螳螂、绣花针、头陀、八脑线、飞蛛等十几个类型;根据产地,可以分为萧山、绍兴产的“绍虫”,杭州、嘉兴产的“杭虫”,上海产的“土虫”,北京胡村、安徽黄山、山东德州等也各有名品;根据颜色还可以分为青虫、黄虫、红虫、白虫、黑虫、紫虫六大类,古谱甚至记载有详细的种数,如青虫38种,黄虫21种,红虫20种,白虫22种,黑虫11种,紫虫21种(以上是蟋蟀博物馆的记载)。
                     
     还在我小时候,就看见每年九月份前后,邻居家大人小孩都会拿着蟋蟀盆出来找人都蟋蟀,还为此镀输赢,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勇猛的蟋蟀,他们就到七宝古镇的冬瓜田里去找蟋蟀,为此不睡觉不工作沉湎于此,上海话叫蟋蟀称为“财积”,是否有积聚财物的意思呢?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为蟋蟀投入大量财力和精力,把斗蟋蟀作为赌博赚钱的方式,它助长了赌博的风气,一方面是蟋蟀身价倍增,因虫品不同,一个蟋蟀少则几块钱,大的或者经常赢的蟋蟀可以身价倍增到几万不等。另一方面赌徒们围着小盆赌斗,往往顷刻之间一掷千金,也令人瞠目结舌。
                 
    正因为七宝古镇的蟋蟀出名了,因此七宝的极品虫难得觅到,据说七宝镇政府也认识到七宝的这一宝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正积极培养蟋蟀市场呢,每年9月初还举办蟋蟀节,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参观一下七宝的蟋蟀博物馆,看看七宝的另一宝吧!
                 

        
        
        
        
        
        
        
        
                                                    蟋蟀的故事
   明朝宣德年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朝廷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或者是想方设法搜刮百姓。大小官员贪赃枉法,吃喝玩乐,尽情享乐,哪管甚么百姓死活。

据说当时在宫廷里盛行斗蟋蟀的活动,因此每年都要向百姓征收大量的蟋蟀。

    陕西省是不产蟋蟀的,上边要华阴县上交大量的蟋蟀。这样一来华阴县的县官可为难了,那真是“土地爷掏耳朵崴了泥了”。他只好把各村的村官叫来,叫各村每家每户每人要经常交纳蟋蟀,不然的话则要吃官司的,老百姓可遭了殃了。县城里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阔家子弟逮着个好蟋蟀,就把它养在笼子里,有时候拿出来与人家斗一斗,赌一睹,胜了则可得些钱财;高兴了还可以高价卖出去。官府里的一些当差的可有辞儿了,借交纳蟋蟀为由,狮子大开口,就向老百姓摊派钱财敲诈勒索。交上蟋蟀罢了,交不上的,要交纹银若干,还要受罚,就使得许多人家倾家荡产。

    县城外成家庄有一位叫成名的读书人,他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可是官府里的公差十分刁蛮,由于成名交不上蟋蟀,不是罚款就是罚劳役。只一年时间,他不多的家产已经是家徒四壁了。后来公差又要他上缴蟋蟀,他实在拿不出,家中又没有什么可赔偿的,他欲自尽。妻子劝道:“死也于事无补,不如你碰碰运气,自己出去找一找,万一能得到一只好蟋蟀呢?”

    第二日,他带上竹筒和丝编的笼子,天不亮就出去了。他来到一座破庄院后墙根,扒开长满杂草的残垣断壁缝隙,发现一个个洞穴,有的钻出小虫子,有的钻出蚯蚓。后来终于抓住了两三只蟋蟀,一只只小而弱不合乎要求。由于他不能按限期缴纳,只好两次被责打,被打得皮开肉绽,两条大腿浓血淋漓。从此成名卧床不起,于是他又萌生了寻死的念头。

    恰在此时,附近村里来了一位巫婆。凡是问卜者,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成名的妻子得知后,立即来到巫婆面前。她将钱放在香案上,向其他人一样焚香跪拜,时间不大,巫婆隔着纱帘,抛出一张纸片来。纸片上没有字,而是一幅画。画上有一座庙宇,其后有一座小山,山下有些乱石头,旁边还有些带刺的荆棘,一只大蟋蟀藏在荆棘下边,旁边有一只蛤蟆,跃跃欲跳。成名的妻子看后心中大喜,她急忙拿着那幅图回到家给成名看。

    成名拿着那张图,仔细的反复地看,他心想这分明是指引我去捉拿那一只大蟋蟀。再端详一番,图上的庙宇与村东的大佛阁很相似。于是成名就带上捉蟋蟀的工具,径直来到大佛阁庙后。那里古坟一座接连一座,散乱的石头一块接连一块。他搬开一块块的石头,逐个的附耳在石头旁仔细地听,真好像大海里捞针,又好象与一块块石头亲吻。结果一点踪影都没有,这时成名已经气喘吁吁,累得他仰面朝天躺在了地上。正在他几乎绝望之时,一只大蛤蟆跳了出来。令他十分惊讶!刺棱一下站了起来。蛤蟆跳,成名跟着往前走,蛤蟆再跳,成名再跟着往前走。蛤蟆跳到一个洞穴处,一下子不见了。成名趴在洞穴口仔细地听,听到里面有动静,他就开始用水往里面灌,水都渗下去了,但是不见蟋蟀的影子。水都用完了,没有办法,他只好用尿往里边灌。还真见效,说时迟,那时快,一只大蟋蟀从洞穴跳了出来。他急忙去捉,大蟋蟀跳到一块大石头上,接着又跳到一片土地上,成名急忙用网子罩住它并将它装入笼子里。回到家中,仔细一看,其形状健壮英俊,个儿大,金色的翅膀,青色的脖子,长长的尾巴,可好看了。于是全家庆贺,看样子,它可以盖过天下所有的蟋蟀。成名将其视为珍宝,放入一个漂亮的磁盆里。每天喂它蟹肉和栗子粉,成名对其爱护有加,只等待缴纳蟋蟀的日子……

    成名有一个儿子,当时九岁。早上,他看见父亲母亲不在家,由于好奇,他打开那只蟋蟀的磁盆,想欣赏一下那只蟋蟀。不料盆刚打开,蟋蟀就跳了出来。成名的儿子赶进去捉,一下没有捉住,他再次捉。蟋蟀是捉住了,可是却弄掉了一条大腿,肚子被他用手压破了,一会的功夫就死了。这可把成名儿吓坏了……

    母亲回来了,成名儿把事情告诉了母亲。她听后脸色变成了灰色,气得大汗淋漓。他气急败坏的说:“儿呀!你惹下了天大的祸呀!看你父亲回来,非打死你不可!”成名儿自知惹下了大祸,他心想父亲回来一定会打他个半死……于是他趁母亲不注意哭着走出了家门……走到村边大井边,一头扎了进去。

    快吃午饭时,成名回来了。他进屋直奔那蟋蟀盆,掀开盖子一看没有了他的宝贝蟋蟀。立即大喊了起来:“我那宝贝蟋蟀呢?”听了妻子的述说,气得他浑身颤抖起来,立即要他儿拿命来,他大声问:“我儿哪儿去了?”\快叫他出来!出来!出来……夫妻二人家里家外找了好半天,怎麽找也没有找到。

    第二天,在众人的帮助下,在村边大井里发现了成名儿子的尸体。人们帮着把成名的儿子抬回了家,于是成名夫妇二人的愤怒变成了悲伤。二人哭天呼地,那悲痛的哭声惊天动地。真是伤痛欲绝,如果不是妻子拉住,成名几乎一头撞死。

    本来由于交不上蟋蟀多次被罚,家中已没有什麽了。又多次被责打,成名再也经受不住了。所以他想以死解脱自己……可是看到儿子的尸体,又心疼起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夫妇二人找来了一领席子要把儿子裹起来埋葬,当二人抬起孩子时,觉得孩子还有气息,似乎还有生还的希望。于是夫妇二人,惊喜地把儿子抬到床上。当晚后半夜孩子醒了过来,但是不睁眼,一直呆呆的,木偶一般。成名看到儿子似睡不睡,不死不活的样子,心急如焚;看到蟋蟀盆里空空如也,心如刀绞,极度悲伤。这一夜成名整整睁着眼躺了一宿,思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

    黎明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成名仍迷迷糊糊地长吁短叹时,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他立即打起了精神,心想我的蟋蟀还在。他很高兴,到了门外,见一只蟋蟀跳到墙根,他追到墙根,那只蟋蟀又跳到墙头上。他踩着凳子去捉,蟋蟀跳到墙下,成名又去捉,没有捉到,淘气的蟋蟀此时趴在墙上,一动不动。成名仔细看,却是一只黑红色极其短小的小蟋蟀。成名大失所望,对它失去了信心,即使捉住它,也不会有甚么用场。正当成名要放弃它时,小蟋蟀叫了起来,叫的声音好响亮,好动听。于是成名就把它捉住,放入一只小罐里养了起来。

    村里有一泼皮少年,养有一只蟋蟀,自己为其起名大金蝉。经常与人家蟋蟀争斗,胜多败少。他知道成名捉住一只很小的蟋蟀,为了嘻戏成名,他带着他的蟋蟀来到成名家。成名一看人家的蟋蟀个儿大,头大,叫起来简直就像一只青蛙,呱呱的。再看自家的小蟋蟀,真不想与人家大金蝉较量。可是人家来了,又不好意思不比试。他心想反正是个小东西,败了,伤了无所谓。于是他们就把两只蟋蟀,放入斗瓷盆里。

    比赛开始了。大金蝉晃动着大头,带动它那两条长长的须子,高傲自得的样子,好像它已经就是胜利者。再看那只小蟋蟀,它伏在盆边,离大金蝉远远的,一动不动,呆呆的,一副受气的样子,好像仗还没有打就败下阵来了。泼皮少年“哈,哈,哈,哈!”一阵一阵的大笑,他笑那小蟋蟀太次了,也是笑成名太没有出息了、太丢人了。泼皮少年用猪鬃挑拨小蟋蟀的须子,它仍不动,泼皮少年:“哈,哈,哈,哈……”又狂笑起来。他又两次挑逗小蟋蟀……它愤怒了,直跳起来,一下子跳到大金蝉的身上。泼皮少年害怕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小蟋蟀竟然如此厉害。经过几个回合,大金蝉败下阵来,成名的小蟋蟀抖动着须子高声叫了起来。他那铜铃般的叫声,是那麽的动听,似乎在告诉主人“我胜利了!”

    正当高兴之际,一只大公鸡窜到屋里来。他径直奔向小蟋蟀,张嘴就要吃掉它。成名这时是“土地爷逮蚂蚱慌了神了”急得他大叫:“我的小蟋蟀!”还好,大公鸡没有剟住小蟋蟀。小蟋蟀一跃两尺高,大公鸡不示弱,也跃起三四尺高,它紧追不舍。小蟋蟀再跃起后落在了大公鸡的鸡冠上。它咬住了鸡冠不撒嘴,鸡冠上流血了,痛的大公鸡直跳脚。此时成名立即抓起小蟋蟀放入小罐儿里。

    从此,成名的小蟋蟀可出名了。成名给小蟋蟀起名为小金铃,并每天喂它蟹肉或虾肉,对它更爱护有加。

    几天以后,公差来催成名上缴蟋蟀。成名带上他的小金铃来到县衙,将小金铃交给县官。县官看了大怒,立即把蟋蟀和小瓷罐扔了下去。只听到小瓷罐在地上当啷一声,摔了个粉碎。再看那小金铃,十分利索的跳到成名手上,而后以金铃般的声音叫了几声。意思是在告诉主人:我安全无事。此时,县官见状大吃一惊。成名这时向县官说出小金铃战胜大公鸡的奇异事迹,县官听后目瞪口呆,但他有些将信将疑。于是就让小金铃先后与几只蟋蟀比试,几只蟋蟀全都败下阵来,又让小金铃与一只大公鸡比武,大公鸡也败下阵来。县官看了欣喜若狂,立即赏…赐成名八两纹银。

    县官立即上交给上级官员,上级官员立即赏赐县官百两纹银。上级官员立即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交给宫廷大臣,宫廷大臣经过测试后,立即赏赐其下属官员千两纹银。宫廷官员不敢怠慢,迅速上呈给皇上。皇上于是召集群臣来到皇上面前,他对群臣说:“各位爱卿,今天叫大家来,是让你们看一看斗蟋蟀。陕西一个小县官上缴来一只小小的蟋蟀,据说它与许多蟋蟀比武,均战胜所有的对手,听说它还曾战胜过大雄鸡……”

    皇上叫身边的太监,捧出了一个小小的黄金蟋蟀笼子,里边放的就是小金铃。然后叫七八名小太监,他们每人手捧一个小银色蟋蟀笼子,里面装的是全国各地进献的最好的蟋蟀。

    蟋蟀比赛开始了。一方是成名进献的小金铃,对方分别是大金虎、豹子王、黑狮子、美蝴蝶、猴头冠、黑将军等。一一与小金铃比赛,它们全都被打败了。皇上那个高兴呀:“哈!哈!哈!哈……真乃神也!”皇上看的还不过瘾,于是说:“快,快,抱一只大公鸡来……”一个小太监很快抱来一只大公鸡,放在皇上面前。皇上叫大太监放出小金铃,大公鸡见一只小小蟋蟀,上前就对小金铃啄去。随即“嘎,嘎,嘎”地叫了起来,意思是它“胜利”了。这可把皇上吓坏了,群臣也都目瞪口呆,大公鸡怎麽能把皇上的心爱物吃了呢?皇上大怒:“快把大公鸡赶出去……”说时迟那时快,就见大公鸡“嗷,嗷,嗷,嗷”的直叫唤……原来在大公鸡要啄小金铃一刹那,小金铃迅速伏在了大公鸡的脖子鸡毛上。瞬间,小金铃死死咬住它的脖子,致使大公鸡疼痛难忍,所以才嗷嗷嗷嗷的叫了起来,并且倒在地上,呜呼哀哉!皇上见状大喜,群臣都“哈,哈,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坐在皇上旁边的皇后说:“这小东西真够厉害的。”偎在皇后身上的爱犬,听了皇后的话有点不服气,于是它从皇后的怀里跳出,直奔小金铃,打算一口吃掉小金铃。小金铃看一条小狗来势汹汹,他顺势跳了起来,落在了小狗的脑门上边。小狗两眼滴溜溜的转,可是怎麽看也看不见小金铃,用舌头舔也舔不着,用两耳扇也扇不着,急得它摇头摆尾怎麽也摆脱不了小金铃。于是皇上叫大太监赶紧将小金铃拿过来放入那个金龙子。皇上看得十分开心,群臣都拍手称赞:“真乃稀世珍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特别高兴,颁布诏书,分别奖赏陕西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员。特别赏赐成名良田五百亩,黄金五百两,绸缎五百匹,牛羊马匹五百头,宅院几套,终身享受宫廷三级官员的待遇。

    后来成名的儿子醒过来了,多次述说他在梦中曾变成一只蟋蟀,还多次与各种蟋蟀比赛,还曾与鸡或狗进行过比赛等等……

    这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什麽时候听来,都觉得新鲜、奇妙、有意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3-4-11 03:44:1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3:}{:soso_e179:}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1
3#
发表于 2013-4-11 08:35:11 | 只看该作者
这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什麽时候听来,都觉得新鲜、奇妙、有意思{:soso_e179:} {:soso_e163:} {:soso_e163:} {:soso_e163:}

点评

王兄真給力!  发表于 2013-4-11 21:32
4#
发表于 2013-4-11 08:58:03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点评

弟弟弟弟弟///////  发表于 2013-4-11 21:33
5#
发表于 2013-4-11 09:16:3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3
6#
发表于 2013-4-11 09:17:4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60:}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3
7#
发表于 2013-4-11 09:28:56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3
8#
发表于 2013-4-11 09:35:1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3:}{:soso_e179:}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4
9#
发表于 2013-4-11 10:49:43 | 只看该作者
看得很乐,好玩{:soso_e179:}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4
10#
发表于 2013-4-11 10:58:3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整理分享{:soso_e163:}{:soso_e179:}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4
11#
发表于 2013-4-11 11:18:0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5
12#
发表于 2013-4-11 13:40:0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soso_e163:} {:soso_e160:}

点评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5
13#
发表于 2013-4-11 17:42:4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点评

呵呵  发表于 2013-4-12 13:30
多謝   发表于 2013-4-11 21:35
14#
发表于 2013-4-11 22:55:2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42:}
15#
发表于 2013-4-12 19:51:04 | 只看该作者
{:3_294:}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2 07:04 , Processed in 0.163289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