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宿州红头王 于 2012-5-15 17:05 编辑
第八回 玩虫高手王允玩人也有高招 争一三尾董吕两家自相残杀
宿州红头王 原著里这一回大致说了两件事,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王允王司徒为了大汉基业不被颠覆,不惜用自己的养女貂蝉做赌注,巧施连环计,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然后又从中取势亲自送貂蝉至董太师府内,从而导致董吕二人相互猜疑,尽管董卓身边的谋士李儒晓以利弊得失,多次进谏董卓,但终因为董吕二人皆是好色之徒,不听良言,为争一美色而反目成仇,在凤仪亭上演了掷戟闹剧。
王允王司徒,何等样人?从原著故事情节发展看,闪亮登场之时,可谓是竭力匡扶汉室之功臣也,面对董卓那厮的专横跋扈,王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挽救颓废的汉室,他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如何除去董卓的妙计,不惜假托自己过生日,私下里将汉室旧臣召集在家中议论国家大事。
各位看官,这一回原著故事情节与现实中斗虫子场面相去甚远,倒是与形形色色的虫主关联度较为相似,不妨直奔主题,专门侃一回虫主的故事。
王允应该是个玩虫高手,相虫子技巧也是高深莫测的,什么样的虫子在什么样的虫主手里面,结局会怎么样,基本上他都能算计出,大差不差,但面对董卓这样的虫主,他心里可就没有谱了,因为,董卓那厮不是纯粹的玩虫子的虫主,掺杂使假是董卓的强项,王允明知道董卓玩虫子有假却不敢像丁管丁尚书那样飞蛾扑火,更没有底气像丁建阳那样跳出来与董卓单挑,对王允来说,唯一行之有效的招数,就只剩下用智慧了。
有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董卓与丁建阳斗虫子,因为自己找不出能够打败丁建阳的虫子,就想办法把丁建阳的虫子给收买过来,让那一路能够与之抗衡的虫主无虫可用,这是董卓那厮最损的招数之一,除此之外,董卓还擅长在花面赢利颇大之时,慷慨解囊,把各路虫主叫到一块饮酒作乐,其实他的真实目的是借机打听谁的手里还有更好的虫子没有拿出来,一旦好虫子都被他一个人所掌控,真到场子里对上码子之后,对阵虫主知道对上了什么样的虫子,明智一点又爱虫子如命的人,则会直接认输,把银子拱手送上了事。
王允呢,心里就是不服董卓这个气:你能把各路虫主叫到一块,我也能,只不过目的迥异,我王允在各路虫主之间走动的主要愿望是大家玩的高兴、玩的尽兴、玩的高雅,让所有喜欢玩虫子的虫主在玩虫子过程中,技战术和相虫子经验得到提高,知道自己赢在哪里输在哪里,不似你董卓,动不动就想歪点子用金钱收买人心!好虫子人人有份,天底下玩虫子的人多如牛毛,不可胜数,在一个秋季里,谁手里还能不出一条能够拿上台面的大将军呢?你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就等着坐晕车吧。
思来想去,王允还是觉得自己有些一厢情愿了,不知不觉中便长吁短叹了一声:哀哉!掺杂使假的十常侍方去,却又来了个董卓!不但掺杂使假,而且动不动还不能听说其他虫主手里有好虫子,这样下去,这场子里还怎么玩呢?
听王允这样一说,各路虫主议论纷纷:王司徒所言极是啊;抬头不见低头见,董卓脸皮实在是比城墙拐弯还要厚许多,要面子的玩家谁能和他一般见识啊;谁有好虫子不拿出来斗便罢,一旦拿出来让他知道了,早晚都要变成他的菜……。
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忽见一人站起来哈哈大笑:本来嘛,玩家之中,有些人不就是图的几个钱嘛,好虫子都交给他董卓,他付钱便是,各得其所,个人私欲皆已得到满足,有何不可呢?
大家定睛一看,原来说话者是那曹孟德。王允怒曰:曹孟德!你也配称得上是个玩家,如今各路虫主皆有累卵之急,唯你一人在此高调,试问,好虫子都被董卓一人独霸,你拿什么去和他斗?你不是找死吗?
曹孟德牛B道:各位勿怪,我虽不才,但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妙招让那董卓防不胜防!近日,我屡次接近董卓的养房,发现董卓对自己的好虫子心里并没有具体数字,这便使我等有机可乘,听说王司徒有袖珍型七宝刀一口,若信得过在下的话……。
王允不解地问:借刀何为呀?
曹孟德摇头晃脑洋洋得意道:再去董卓养房,他那些虫子便都吃我一刀,不死十有八九也得落个残废。
王允原本也在打算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计,只是还没有考虑周全,此时正在气头上,见曹操与自己不谋而合,也就没有多加考虑,便听信了曹孟德这个动不动就牛B闪闪放光辉的一家之言,结果是事与愿违,那曹孟德不但没有得手,为了脱身,反而把他王司徒的七宝刀送给了董卓。
随着玩虫子大军有日益壮大之趋,虫资源倒是眼见着枯竭,那三尾却是越来越少了。王允在心里琢磨着:眼下据说山东那边一条好的盖母要价极高且供不应求!常言道“未养将军先养雌”。那董卓,手里的好虫子那么多,在选雌方面肯定是极为重视的,观李儒、吕布等辈,皆为势利小人,且私心较重,这等虫主在董卓处呆久了,对我等不是坏事……。正在踌躇之时,忽闻自己养房有一虫鸣甚是奇怪,遂去养房察看,这一看不大要紧,令他王司徒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情不自禁地自语道: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想不到看似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居然就如此这般的简单可行!
原来,王司徒家中有一唤作“貂蝉”的妙品三尾,甚是让许多虫主喜欢,妙到什么地步呢?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将此三尾往某一个养盆旁边一搁,那养盆内的大将军便不思斗事,顷刻之间吟唱之声不绝于耳,呼雌之急可见一斑,令虫主无所适从,只得配雌了事,且那三尾甚是好用,要不得多大工夫便结蛉而去,大将军则八面玲珑重振雄风。
董卓,吕布早有夺人所爱之心,王司徒心想:与其二人前来强取豪夺,倒不如我拱手奉送,送也不能白送。
于是,王司徒遇见吕布时,便对吕布说:家有妙品貂蝉愿献于阁下,不知肯纳否?吕布听说是貂蝉,两眼放光,其实他早就垂涎三尺了:如此甚好!
王司徒道:待择吉日良辰我亲自给你送去。
某日,王司徒又私下里在董卓的耳眼里如法炮制了一番:愿献妙品貂蝉于阁下作为高攀之礼,未审君意若何,不知肯纳否?
董卓一听说是貂蝉,心中顿起淫念,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安敢望此啊。
王允拱手作揖道:眼下妙品三雌奇缺,且价格昂贵,若麾下不取,那吕布便要取之,况早有多路虫主打过招呼,也急需三尾,在下以为,倘若吕布等人抢先取之,如之奈何?思量再三,不如送于阁下,免生事端。
董卓大喜,遂将貂蝉据为己有。
消息不胫而走,吕布心中不悦,将王司徒约在暗处问曰:既然已经答应将貂蝉送于我,又何故转赠他人?
王允面露难色:太师说了,‘无论何等鸟人,再有本事,也休想夺我之爱,貂蝉乃百年不遇之美雌,非我莫属!’……老夫实在是左右为难啊,这事弄不好怪丢人的。
丢人?谁丢人?谁丢谁的人?我不吃这个馒头也要蒸那口气!吕布大怒道:夫英雄者,立于天地之间,当今天下,群雄争霸,貂蝉美雌当属我一人所有,舍我其谁?!
王司徒见吕布火起,又怂恿道:你以为自己本事很大吗?难道你还敢跟他剋不成?
吕布怒目圆睁:谁怕我我怕谁?谁不怕我我不怕谁!大不了分道扬镳。
王允点点头:说的也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的实力有目共睹,独立一个字号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闻听此言,吕布更是信心满满雄心勃勃:汝稍等片刻,看我如何从老家伙手里抢夺宝贝。
王司徒劝阻道:切不可操之过急反倒误了大事,待老夫前去打探一番,若他有备,可徐图之,未为晚矣。
言毕,匆忙告辞。王司徒寻见董卓之后,惊呼道:大事不好了,快快将美雌藏起,不然的话,吕布带人就要来抢了。
董卓怒曰:还反了他了!我不找他的麻烦就算罢了,他还老鼠舔猫B大了胆哩,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他吧。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他是活的不耐烦了。
正说话间,李儒与李肃登门造访,见董卓气乎乎的样子,李儒问:是不是又因为三尾的事情?
王允忙答:正是!吕布自以为是,说你李儒给太师出主意‘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正准备拿你试问呢。
李儒那是多聪明的人啊,一听王允话里有话,心中不快:靠!他是个糊涂蛋,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和他过不去。
董卓闻听此言,便把心中气愤撒向李儒:不是你和吕布关系特好,吕布怎么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你听,你不对我说吕布如何如何目中无人不把老夫放在眼里,我怎么会赌这个气的呢?再说了,明知道三尾已归我所有,你为什么不去劝劝他吕布,现在说不关你的事何意呀?
李儒见董卓吐沫星子乱飞这样责怪他,慌了:不就是个三尾嘛,给他便是。
没想到董卓更恼火了,伸手抓住李儒的衣领质问道:你家里的好三尾肯不肯送给他吕布玩玩呢?
李肃觉得董卓说的有道理:太师所言极是,常言道‘未养将军先养雌’嘛,更何况当今眼前耳目下,妙品美雌极难遇见,李大人所言差矣。
王允及时讨好道:二位大人不必多言了,这已经不是一个三尾的事情了,这分明事关一个人的名声,不可造次啊。
李儒更慌了:靠!怪我自己,我脑子有病,得!我还是有多远走多远吧。
董卓乜了李儒一眼:你就是有病,趁早滚回家歇着去吧,不要让我再看到你。
这话说的,那李儒不走也得走了。
李儒刚走没多久,吕布手里拎着个空蛐蛐罐便出现在三人的视线里。
吕布!别来无恙啊?董卓不等吕布答话,接着又问:汝不在家好好养自己的虫子,到处乱串虫主,今又何来呀?
吕布轻蔑地笑了笑: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老贼居然还问我别来无恙,你还是想想你自己吧!
董卓问李肃:童谣所歌是何吉凶?
李肃答:大概是说青虫子比较能走长路,但若碰到他吕布则不得生也。
董卓大怒:吕布!母牛屁股上糊糖稀我看你是真牛B!想当年,某家生吃过黄瓜,活宰过蛤蟆,再大的石头,也一屁股坐下,就你玩虫子的那点破技术,是个玩虫子的都会!手里没有几个好虫子,还敢与我争三尾,不是我抬举你,你哪里有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你同乡好友李肃已在我处俯首称臣多时,凡事皆顺从与我,汝不思报效也罢,居然企图另立字号与老夫比高低,狼子野心,安敢如此放肆?!
吕布怒火中烧:呸!无耻老儿,休再多言,拿命来!说时迟,那时快,吕布健步冲上前去,抡起蛐蛐罐照董卓头上砸去,只听到啪地一声,砸的是董卓头上血星四溅万朵桃花开。
吕布的同乡李肃与王允见此情景,齐呼吕布:真乃天下英雄也!吕布双手掐腰,仰面哈哈大笑数十声。这正是:
霸业成时为帝王,
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
郿坞方成已灭亡。
司徒巧施连环计,
董吕弱智自相戕。 这回书侃到此,该是还原原著之中某些具体细节而引申至虫解三国套路上的时候了。虫解三国前七回,笔者或详或略夹叙夹议了一些话外题,实在是随心所欲,并不存在翻拍故事原型或者是影射现实中的真人和真事,而读者则不同,通过笔者虫解三国之拙文,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拓你的思维空间,这也是笔者创作本文的初衷之一。还是那句老话,我姑妄写之,你姑且阅之。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事为鉴,明事理,以人为鉴,辨善恶。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回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为数不少,隐居在芸芸众生之中,或许就在你身边,各位看官切记,有道是“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但凡遇到那几种人,最好是敬而远之,以防引火烧身,即便是不得已而与之为伍,也要想办法脱离干系,达到息事宁人之境地。
如是说,欲知笔者后面如何去侃,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