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在蛐蛐网上看到的,感觉有道理,现转帖给大家希望大家分享:
每年虫季我总要抽出几天下地捉虫,去年我却下地十几天跑了3个省近十个县数不清的乡村。捉虫几十年,或多或少有些体会,所以择地选虫对于捉虫朋友耒说至关重要,虫的生长环境除了温度、湿度、日照度以及植被长势外,土质的颜色却被很多朋友忽视,经我观察山东、河南、河北产虫区:高粘红土、咖啡褐士、深色带红黄土、深褐黑土出虫牙齿坚硬,虫的头色斗丝长相趋优,品也纯真。我们每次下地先捉几条虫,看看虫的斗丝头色,用手刻一下牙齿是否坚硬[相对而言]达到要求然后再下决心捉虫,例:在河南新乡丰庄连续寻了2天,没有找到一块良土,土色大部黄色灰土下地捉虫,虫不小但达不到要求,后在当地老乡指引找到一片深咖啡的肥土,捉了2天收获不小。北上耒到邯郸地区,土质很好但农药过量,虫很小但虫质好绝,我们不死心就在高坡河堤田沟捉虫。正是不负有心人,好虫进入我们的怀抱。8月下旬继续北上耒到沧州,奔波20多天实在太累,在老根据地收些虫回沪。
综观一棚虫,虫色苍秀干洁,头色枭老,斗丝清晰,衣翅平整长尖,当然战绩是可观的。土质肥,庄稼好,虫质优,而虫的头色斗丝是虫的优劣的体现。斗丝要求,细、直、活、隐、无迹、距宽,这是常理。纵深观察不止于此,额头与脑盖占位就有区别,额头大头壳就空,牙就单薄,这种算盘子头不堪一击。
应是头额占3分脑盖占7分,其虫必凶,丫主斗丝人们很注重,而却却忽视付斗丝[人称耳朵黄虫耳朵要外钭,青虫耳线与主斗丝要平齐,严格讲紫虫耳线的内侧线要隐沉,粗看无线,人们往往把内侧线断裂的虫称紫虫,这是误区。不论青黄红白黑,耳线的根部都要紧连相接,称为关门,门紧不漏气,斗口有长力。另外,斗丝是黄配黄牙,是白配白牙,是红配红牙,这是常规配牙法,其路子不为错,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所以择地选虫与虫品的优劣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