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蟋蟀情思---童年。童心。童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30 13:0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蟋蟀情思---童年。童心。童趣

明光曲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人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一串童趣,值得我永远回味;那一颗童心,值得我永远珍藏。虽然,我的童年是灰色调的——当时,正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但是,童真和现在的孩子一样——天真、纯朴、顽皮:爬树抓鸟捣蜂窝,下河摸鱼踩贝壳;春摘豌豆夏摸瓜,秋敲枣子冬离家(走亲戚)……总之,想干啥就干啥,没有啥事不能干。而最让我痴迷的是捉蟋蟀、斗蟋蟀。那时,从暮春直到深秋,我们乐此不疲。院落墙脚、田边地头,稻场草垛、山崖石缝,哪里有蟋蟀的鸣声,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说起玩蛐蛐儿,那可是一门学问(对此,作者将有另文叙述,这里不想赘述),在斗蛐蛐之前,还要完成“三部曲”呢。


一是识别,就是要分辨出能鸣善斗的。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蝈蝈、蛐蛐是直翅目昆虫.它的种类很多,不是什么样的蛐蛐都能鸣、都好斗的。比如,有一种蟋蟀,个大、头大、肚圆、短翅,浑身灰褐色,雄的会“嘘嘘嘘嘘———”连绵不断地叫,声音单调粗长,我们叫它“油葫芦”。这种蟋蟀,不但鸣声难听,而且不会斗。它们同宗和睦相处,同类也不争强好胜。大个的还有一种,身长、头小、翅膀也长,背呈苍黄色。雄的会叫,只是“嘶嘶”、“嘶嘶”,低沉而短促,我们叫它“黄背狗”。这家伙一本正经的像正人君子,遇着好斗的蛐蛐,它望也不望,无动于衷,对方向它靠近,它便乖乖溜走,头都不回。还有一种是小个儿的,头方、身短、翅也短,灰褐色,雄的能叫,“咯咯、咯咯”,声粗而滞涩。孩子们要捉的也是一种小个的蟋蟀,它的形态极像“黄背狗”,简直就是个“缩微版本”,它个儿小,身狭长,双翅过尾,有黄、灰两种,我们叫它“黄飞机” “灰飞机”。这种蟋蟀,雄的叫起来,特神气。你看它,弓腰收尾,后腿蹬开,双翅拃起,“喳喳”、“喳喳”,声音清脆婉转,悦耳动听。它最大的特点是好斗,两只或多只蟋蟀遇到一起,不用人怂恿、挑拨,他们也会乌眼鸡似的斗得死去活来。正因如此,它便成了孩子们的玩物。


二是捕捉。捉蟋蟀也是挺有讲究的。捕捉前要把握三个字:选、听、看。首先要选出处,即它的生长环境。根据我的经验,辣椒棵的蟋蟀有耐性,高粱地的蟋蟀有力气,石头牙中的蟋蟀凶猛、善斗。其次是听声音,那叫声清脆响亮而“喳喳”叫个不停的,最棒。最后还要看外形、看精神状态。当你发现了捕捉对象,先别忙捉,注意观察一会儿,见那身狭体壮、腰圆翅长的再搞定。如遇着正在搏斗的就更幸运了,勇者、胜者便是你的“大将军”。至于说捉蟋蟀,那可不能性急哟。当你听到叫声,应慢慢地悄悄地走过去,把耳朵贴在地上,瞅准方位,锁定目标。如已发现它,便轻轻蹲下,趴倒,将双手贴地,张开,慢慢往一起并拢,果断地一合,你的猎物就束手就擒了。如在洞里,还要把它撩出来再捉。当然,真正捉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有时,惊动了蟋蟀,它便一翅腾飞,让你大失所望,悔恨不已。不过,晚上捉蟋蟀倒容易,也挺有趣。你瞄准了目标,用手电一照,它便不动了。这时,只要用单手那么轻轻一罩,便可大功告成。


三是训练。刚捉来的蟋蟀,不要马上让它决斗,应先养起来,进行训练调教。训练的“场地”当然是蛐罐。一般地,蛐罐用泥做的较佳,最好是长形,多间连通的,这样,可使它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也便于同陪练的蟋蟀相隔离。初进罐,要禁食一天,先饿一饿;第二天喂食,最好将瓜籽仁、辣椒种、高粱米同时搭配,让它有选择的余地。接着,训练开始了,找几个斗败的“运动员”作陪练,以增强它的自信心,激励其斗志。不过,在大战前,可不能使它太疲劳了。


玩蛐蛐,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放蛐蛐决斗了。对于孩子们来说,得胜者的欣喜,不亚于奥运会上获金牌运动员的教练和领队,那种得意,那种兴奋,真是难于言表。


记得那年秋天,我养有一只蛐蛐,大个儿,头小身长,全身纯黄,经过训练,特别善斗。那是我从后山石头牙里捉到的,简直是“铁齿铜牙”决斗时,它专咬对手的大腿,一旦咬住决不松口,直到拽下腿来才肯罢休所以,我称它“铁齿铜牙黄飞机”。有一天它曾连胜五场,每场都以对手的断腿掉翅而告终。特别是与二牛的“铁头平顶”的那场决斗,实在精彩二牛是东村的孩子王,听说我的“铁齿”厉害,今天特带他的“铁头”来挑战的。


这“铁头”也不是俗物,你看它,傻大个,粗头圆腰,黑不溜秋,虽然它已被主人断了双翅(这断翅就像是阉割和注射兴奋剂,可提高短时期的战斗力,只是一战便完了),看样子很凶猛。一开战,果不其然。双方先是盘桓僵持了一会,各自在寻找对方的弱点,最终,还是“铁头”沉不住气,向“铁齿”猛扑猛冲,几次把“铁齿”撞翻。“铁齿”只有招架之式,没有还手之功。我在一旁悬着心,捏着汗,眼盯着,大气不出。周围的观战者在狂呼狂叫,呐喊助威,两村的孩子各为本村的“斗士”加油鼓劲。大概有十来个回合,局势变了,“铁头”虽凶但没占风,渐渐地泄气了,而这时的“铁齿”却抖起威来。也许它很懂得兵法,后发制人吧,待“铁头”气力衰竭时,它伺机反扑,死盯住“铁头”的大腿,瞅准了机会一口咬住,死拖硬拽不松口。直把“铁头”拖得筋疲力尽,一条大腿被生生地挣了下……。“铁头”一瘸一拐的逃跑了,这时,我的“铁齿铜牙黄飞机”,并不追赶,而是蹬开后腿“喳喳”“喳喳”得意地鸣叫,像是奏着凯旋曲。此时此刻,我更欣喜若狂,哼起小曲儿,与我的“铁齿铜牙黄飞机”一唱一和,气得二牛一下子把他的“铁头平顶”给捏死了。就是现在想起这场面,我还忍不住笑得捂肚子呢。


蛐蛐是玩物。古人云:“玩物丧志”,这是对那些心灵空虚的达官贵人、纨绔子弟而言;对孩子们来说,这叫“玩物生趣”,童趣无邪,童趣无价啊!我的这一番“蟋蟀情思”,正是心里珍藏的一块无瑕的碧玉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9-4-30 13:14:41 | 只看该作者
[em27]
3#
发表于 2009-4-30 18:46:32 | 只看该作者

童年。童心。童趣。

当年手中的将军啊。。哈哈。记忆忧心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4 04:13 , Processed in 0.13132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