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促织>赏文赏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9 20:5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儿时看过一部动画片《促织》,来源于《聊斋志异》里的一篇文章,蛐蛐古时叫促织,描写促织游戏令举国疯狂,拥有一只善斗的促织能让全家得道,鸡犬升天。尤记得那里面的小蛐蛐神勇无比,战无不胜,打败了皇上养的大将军,甚至于跳上公鸡的鸡冠,把公鸡给咬得鲜血淋淋,这一幕真是记忆犹新。上小学时自己也在街头巷尾捉过蛐蛐拿回来养在小茶缸里,也不懂得二尾三尾什么意思,反正一股脑的放在一起,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蛐蛐已经死得死、伤得伤,胳膊大腿都散了架,于是便很伤心。
其实斗蛐蛐还真是一门学问,像我们这种门外汉撑死了不过处在东施效颦的级别,惨的是那些蛐蛐,被我们折腾得半死不活。不过在扬州,蛐蛐玩得好的可大有人在,过去是,现在也是。
蛐蛐斗场旧事多
赌斗蛐蛐多半是较大城市中有闲者的嗜好,如江苏的扬州、苏州等地,在过去,赌斗蛐蛐之风曾盛行一时。旧时扬州人善养蛐蛐。蛐蛐,学名叫蟋蟀。扬州的许多古籍中,都提到清代扬州人善养蟋蟀、也善斗蟋蟀,这在当时的扬州城里几乎成为一种风气。
清初,扬州市面繁荣,因受贵族子弟影响,有钱人一般都喜欢养个鸟,玩只虫,像蛐蛐、金铃子,叫尤子和鸣蝉什么的,不过其中都有些讲究,不懂的话,玩差了就会成为别人的笑柄。扬州的那些个公子哥们喜欢养蛐蛐,斗蛐蛐。在五、六月间黄豆成熟的季节里,到豆园抓蛐蛐。雄蛐蛐会振翅作响,声音清脆好听,会打斗。养在透气的小罐子里,并给些黄豆、花生吃。斗时,先用头发一根套在颔下提着打转若干遍,然后将两只雄蛐蛐放在同一个较大的盒子里或陶钵里,用小草杆赶,使两只蛐蛐碰头。如果都是凶悍的蛐蛐,一碰头便都振起翅膀来,并张开大牙,挺起后腿,斗了起来。咬斗一次为一个回合。如放在一起而不发斗性,主人就把它抓起,再用头发套提转几圈,然后放下,就斗起来了。围观的人们紧盯它们斗打而欢喊。最后,胜者振翅高鸣,败者逃窜,就因为斗蛐蛐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娱乐,甚至利益,所以在扬州城里相当盛行,有诗为证,《江南好百调词》云:“霜花满地少人行,牛肉汤锅趁五更。蟋蟀势穷何处使?鹌鹑场上看输赢。残芜白萎北郊霜,蟋蟀闲掏小玉肪。鸣氏纯雄书一卷,汪郎绝技受秋郎。扬州好,蟋蟀斗纷纭。如虎几人夸异种,牵羊九日策奇勋。供养铁将军。”
据说,上世纪30年代的扬州有个养斗蛐蛐的好手,名叫方孝同。此人是扬州北郊方巷人,排行老二,人称方二爷,又因他养斗的蛐蛐常常屡战屡胜,人又称为“蛐蛐王”。他在教场里开有古董店,但经济收入不是依赖做生意,而是依赖斗蛐蛐,据说一年一个斗季下来,能有一二千银元的收入。他养虫、斗虫,更善于捕虫、辨虫。每年秋天他都要雇工捕虫,若有名品蛐蛐被发现,他就带上工具亲自去捕。有一年他捕到了一只名叫青子的蛐蛐,这只蟋蟀不但在扬州无敌手,方孝同带着这只蛐蛐一路上斗到上海。在上海获胜后,又到常州交战,最后还是凯旋而归。这只青子为方孝同赢得了荣耀和金钱,方孝同也礼遇青子,据说青子死后,方孝同竟用纯金的小棺材偷偷地掘土安葬。
旧时扬州教场的茶馆里就开设有蛐蛐斗场,事前,茶馆门口还张贴报条,予以告示。开斗前先登记编号,还要交钱,谓之“交彩”。参斗的蛐蛐还要过戥子,分级别,重量相等的,才允许互斗。开斗时先把两只蛐蛐放进斗罐,罐中有栅栏,谓之“闸”。双方主人用芡草撩逗蛐蛐,使之起兴,这时主持的“监局”高喊一声“开闸!”立即将罐中栅栏拔起,蛐蛐便冲上前去咬斗。不一会儿,胜负就已分明,斗胜者,就可以得彩。“彩头”多寡是双方预先约定的。在一旁围观的看客也可以事前纳银作彩,谓之“贴标”。彩头和贴标都为斗胜者所有,而斗败者往往一败就是十金、百金,因斗蛐蛐而倾家荡产的也大有人在。
玩家气概竞古人
如果没见到大力,还真不知道扬州城里现在竟有这么爱玩、会玩、痴迷于玩蛐蛐的人。大力今年37岁,他从7岁起开始玩蛐蛐,已经过了三十年,就像他说的,玩这个是会上瘾的,城南有个老头,80多岁了,每年还跟家里儿子孙子一起出去逮蛐蛐,所以他这样的,还算不上最资深。
他拿出他的一套家伙出来展示给我们看,有蛐蛐盆、蛐蛐秤、鸣虫盒,光蛐蛐盆他就收集了十几二十个,分老盆新盆,盆里还放了蛐蛐的窝称作铃房,蛐蛐的饮水洗澡器具称作水盂,还有蛐蛐吃食的小玩意,小巧别致,令人叹为观止。蛐蛐秤是用来称蟋蟀体重的,我很奇怪,蛐蛐这么点大的小东西还要称体重吗?大力解释道,就像拳击运动员上场要分重量级别一样,蛐蛐斗之前也要称一称是否是一个级别。去过中药铺子的读者一定看到过药店营业员秤中药的秤,这杆蛐蛐秤非常像那类中药秤,不同的是秤杆上的衡量刻度不是分和厘,而是专门用来测量蛐蛐体重的点制。比如,一只中等大小的蛐蛐如果实际重量是5厘,那么用此专用蛐蛐秤秤出的重量是2.5左右,一只大体形的蛐蛐能秤到2.8或2.9,能秤到3.0以外的就是超重量级了。我又奇怪了,如何能把一只活蹦乱跳的蛐蛐放到秤上去老老实实地秤呢?原来这蛐蛐秤的秤盘是特制的,蛐蛐秤的秤盘是一个约长六厘米宽三厘米的薄硬板纸,在它上面再放一个纸做的过导笼,这个纸质的过导笼可从蛐蛐秤盘的薄硬板纸上活动地抽出或放入。所以,当要给一只蛐蛐秤体重时,只要把秤盘过导笼放入蛐蛐罐中,用竹棍棉球把蛐蛐赶入过导笼中,用棉球塞住过导笼两头的孔,就可秤蛐蛐了,称出的重量减去过导笼的重量就是蛐蛐的重量了。
原来大力也有过用茶缸养蛐蛐的历史,那时他还很小,捉来好的蛐蛐便跟别人换蟋蟀盆。捉回来的蛐蛐养在盆里,也像人一样,吃五谷杂粮,好好地伺候,不但食物要好,而且切忌有任何一点异味,香烟、蚊香都不能熏着它,所以养蛐蛐的房间一定是跟人的房间分开来的。二尾蛐蛐和三尾蛐蛐要放在一块养,二尾是公的,三尾是母的,异性相吸,公母放在一起不但不会互相斗,反而母蛐蛐能够激励公蛐蛐的斗志,令它更有雄性气概,更好斗。因为蛐蛐活动时间跟人相反,所以大力常常夜里起来,瞧一瞧他的蛐蛐,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十分痴迷。
蛐蛐八月份捉回来养到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出盆开斗了,先是在周围扬州地界里斗,好的挑出来,再去上海、天津、芜湖这些地方去斗,大城市里有正规的大奖赛,奖金也相当高。蛐蛐的斗场其实是相当残酷的,和人的拳击还不一样,人输了还可以重新来过,可是蛐蛐的战斗之途是只允许赢不允许输的,赢的蛐蛐就一直打下去,直到功成名就,便一直好吃好喝地供养着它到自然老死,但如果输了一次,那便不能再上场打斗了,被咬残了的暂且不论,就算外形完好,蛐蛐的牙也张不开了,不能战斗便失去了价值,只好弃而不用,放生了。
大力玩蛐蛐这么多年,还真是拥有过几条有若东方不败的蛐蛐,四处开战,战无不胜。最绝的是他曾在90年捉到的一只蛐蛐,当时是8月份的一个晚上,他跟几个朋友坐在马路牙子上吹牛,突然听到有蛐蛐叫,他回过头来四处看看,没有了声音,他也没在意,继续吹牛,突然蛐蛐的声音又大了起来,他开始留心慢慢地找,终于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找到了蛐蛐声音的来源,原来从一根骨头里发出来的。他把那个骨头拿起来仔细端详,终于在上面发现了一个用泥封住的小小的洞口,他剔掉了泥,蛐蛐的两只触角伸了出来,于是他便碰到了他至今为止最为得意的一条蛐蛐。
这条蛐蛐的特点是狠、稳、准,人拿脚跺地吓它都不动,只在盆里养了七天便拿出来斗了,打遍扬州无敌手,到镇江比赛又拿了第一,后来有上海的行家来扬州收蛐蛐,看中了,出价150块买了走,在上海比赛又是场场都赢,绝对的常胜将军。90年时大力20岁,虽然说150块卖掉它相当可惜,不过当年斗赢一条也就挣个两三块,不能和现在同日而语。
七月底大力要到山东去收虫了,可能和土质水质有关,扬州近郊的蛐蛐已经渐渐不能适应于残酷的决斗场,山东玉米地里的蛐蛐才真正体健力足、剽悍好斗,于是去山东收蛐蛐成了而今蛐蛐玩家和蛐蛐贩子们的第一选择。
蛐蛐经济吓煞人
山东省宁阳县近日举行的全国蟋蟀大赛上传出消息:宁阳县每年经营蛐蛐收入达一亿元人民币。宁阳县以中华斗蟋的摇篮而享誉海内外,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蛐蛐交易市场。每年立秋后,这里的蛐蛐远销美欧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一只“虫王”卖出了18万元的天价,很是吓人。宁阳有个泗水镇,家家户户以捉虫为生,此地生长的蛐蛐,当地人有“一只蛐蛐一头牛”之说,历来都被行家尊为蛐蛐最好的产地。从立秋到白露,贩虫的,养虫的,斗虫的,全国十万大军一齐涌向这里。一只蛐蛐叫价10万,一季下来,每户都能收入上万元,整个县的收益上亿。
宁阳泗水镇主管蛐蛐的刘国栋主任一席话更是“吓”人。他说:“我们泗水的蛐蛐产业非常红火,不了解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到了秋季,上到老叟、下至孩童,真是全民出动,去田间、山头捉蛐蛐,那壮观的漫山遍野的捕虫大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买了蛐蛐做什么?尤其是花几万块钱买只蛐蛐,仅仅是为了娱乐吗?
其实买蛐蛐大多是为了赌,为了挣钱,有大赌,也有小赌,小赌是两百三百地押,旁边有很多看热闹的,也跟着押,他们可能押得更少,几十块钱。当然,也有很多大庄家,他们都五万十万地赌,至于场所,都是很隐蔽的,有专门的人看场子抽头。
斗蛐蛐也有很多说道,就跟现在的世界杯等体育比赛一样,对选手的要求很严格,行家不叫“赌”叫“带花头”。如果赌注很大,一般都不自己在家赌,都要找庄家,交上蛐蛐,被公养6-8天,就是两只蛐蛐吃一样的,喝一样的,这样也避免出现服用“兴奋剂”的情况。所谓“兴奋剂”就是将药水涂在蛐蛐的牙上,这样蛐蛐斗起来就会相当狠,会一直战斗不止,这样用药虽然能赢了比赛,但是虫也伤了。公养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力说,他们这些玩家的缺点是遇到一只好虫就特别兴奋,便会让它一场接一场地斗个不停,其实这样不能恢复元气就要比赛,虫是相当受伤的,最后不是战死就是累死。能得到一只好虫不容易,尤其是打到一定级别成了将军就更是非常不易。所谓秋虫,生命也就一季,它在给人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就耗尽了它有限的体能和精力。

注: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9-2-20 12:02:5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em27][em27][em27]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3 21:45 , Processed in 0.1264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