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老杨的蛐蛐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6 17: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杨的蛐蛐谱

老谢

傅同学郭同学都是好孩子。唉,老杨顽童一个。

北京还有一种虫子就是蛐蛐,也是老杨小时候也时常玩这个东西。据说玩蛐蛐是一种文化,老杨玩蛐蛐纯粹是没事情干。统称蛐蛐,实际上还是由区分的,斗架的就叫蛐蛐,不斗架的叫捞咪,三角脑袋的叫棺材板(头部是平的,很像棺材)。还有一种叫油葫芦,长得又肥又大但是也不好斗。雌性的蛐蛐都叫三眼(有三个尾巴),未成年的蛐蛐被称作肉滚。肉滚经过几次脱皮就长成蛐蛐了,蛐蛐皮也是药材,价格低多了。蛐蛐罐现在成了文化用具,还有一些古董。

老杨捉蛐蛐也很在行,但是总捉不到斗架厉害的。和别人斗蛐蛐总是输,输了就要把蛐蛐摔死,否则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和你斗蛐蛐。摔死的蛐蛐也不扔,留着喂鸡。

都说坟地里的蛐蛐厉害,大孩子晚上就去坟地里去捉蛐蛐,老杨那时小,不敢去。只能在院子里捉草蛐蛐,这种蛐蛐斗架就差多了。捉蛐蛐要听声来甄别,否则就会捉到捞咪,捞咪的数量要比蛐蛐多得多。捞咪的叫声响亮,蛐蛐要嘶哑一些。

外形上看,捞米的头要比身子宽些,牙长且向前噘嘴,颜色发黄,尾部收的尖一些。蛐蛐的头和身子差不多同宽,嘴部圆,牙相对粗短。好的蛐蛐有米牙,火呀,吊肚等名称,善斗的蛐蛐可以连续作战,但并不是相互撕咬,主要靠一对大牙互播,有戳、掰、挑等手段,只有极个别极具有攻击性的蛐蛐可以撕咬,直接将对方的前腿或者大夯咬掉(大夯就是后腿)。为了公平,单夯或者缺腿的蛐蛐不可以参战,据说是单夯蛐蛐会拼死报失去大腿的深仇。现在蛐蛐协会把蛐蛐按体重分了等级,像泰森这样的就属于重量级。

为了使自己的蛐蛐善斗,各家有很多独家秘籍,比如喂辣椒,喂牛肉,雌雄同罐等,至于效果只有鬼才知道了。不过我们院里有一个哥们的蛐蛐总是养的好,斗蛐蛐几乎没有失败过。他弟弟跟我私下说过,平时总看见他哥哥用棉花蘸酒擦蛐蛐的嘴,斗蛐蛐前更要擦一次。后来我想会不会是平时喂点酒使蛐蛐耐酒性提高(就是酒量大了),斗架时再擦点酒来麻醉或刺激对方的蛐蛐。这都是瞎猜,如今在广东,香港斗蛐蛐就有人使用兴奋剂。看来反兴奋剂斗争开始波及蛐蛐界。

捉蛐蛐也有很多技巧,有经验的行家晚上去听蛐蛐,听好了第二天再去捉。晚上捉蛐蛐很麻烦,对手电筒要求很高,那时候一节1号电池好几毛,用不起。白天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听准听好就尤其重要了。老杨听力实在不行,只好采用独门办法。用一个腌菜的空坛子,口朝上埋在蛐蛐常出没的草棵里,上面胡乱揉张破报纸伪装一下(不能盖严)。隔两三天带个小布兜就去收获了。腌菜坛子内壁光滑,蛐蛐掉进去就跑出不来,就算是没头乱蹦,也是撞到上面的报纸。一般来说每次都能收获一二十只。不过同时也有许多捞咪,棺材板,肉滚什么的。

蛐蛐都分别用小纸筒装好,其它的也不能糟蹋,统统带回去喂鸡。如果发现腌菜坛子里的蛐蛐突然减少,那就是暴露目标了,有人坐享其成,必须赶紧转移阵地。 赶逢刚下过雨,还要用上个小水缸子把坛子里的水舀出来。只可惜后来老杨长大才听说,和捞咪一起出没的蛐蛐都是草蛐蛐,不善斗架。唉,还是无知耽误了年少好时光,早要是有郭谢这等高人指点,没准老杨的蛐蛐也能玩出花样。 (2008-04-29 16:56:1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5-17 20:54:17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5-16 17:51:57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充满京味![em01]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3 06:21 , Processed in 0.1465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