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地下赌庄与“蟋蟀教授”-4 界面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5 21: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静巧妙地回溯了李博士渊博的研究。她提到他常常阅读书架上泛黄的书籍,他把我既当学生又当朋友(“发起连珠炮弹般的提问”,她这样描述我对蟋蟀的反应)。她认为李博士是一位现代文士,有修养的人;他浸润在传统学问之中,包括对(我归纳为)“自然”的沉思、欣赏和改造,而蟋蟀的“识养斗“自古以来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她写道,李博士指导我,是在实践儒家的“传道解惑”:教师传授古代圣人的智慧,并解释疑难之处。她告诉读者,他提倡蟋蟀、但反赌博的运动是一个文化事业,是要从现在的漩涡中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既是过去的避风港,也是未来的起点。她说得很对,如果不指出这些才能和欲望,其余的就无法立足了。
李博士在上海长大,跟我遇见的他那一代其他男人一样,他小小年纪被哥哥激发并培养出对蟋蟀的迷恋。他说,四十年代末,他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要经过城隍庙的大蟋蟀市场(现在早就没有了);他记得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蟋蟀;他温情地回忆起周围一起长大的“虫友”,自己年龄段的男孩,还有偶尔停下来与他们一起玩的成年人。
20岁时,他从上海电影学院毕业,分配到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在那里学会了摄影和动画技术。80年代中期,他被聘为交大的摄影和动画艺术教授。
我们没有谈及这一点,他在著作里也不提,但那个年代的上海历史是众所周知的:这个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大都市,由于其腐朽的殖民历史,不再被信任;曾经有过拆除城市并遣散市民的计划,但最终没有实施;强制关闭成千上百家工厂、学校和医院,并重新安置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被迁移的二百万居民;城市的直线衰落和停滞不前,直到终于被纳入了邓小平的改革战略,1992年的“浦东开发开放政策”;辉煌的复苏,使香港黯然失色,自东海之滨,放眼西方,眺望日本、韩国和东南亚。
与此同时,李世钧还在持续着对蟋蟀的热情。他结了婚,养了家,承担起了责任,改善了职业生涯,扩大了蟋蟀好友的圈子,并拒绝赌博。他讲述自己如何在上海街区徘徊,寻找蟋蟀友,一个愿意跟他斗蟋蟀,但不赌钱的人。一次次地,他都被回绝了。他强调斗蟋蟀只是为“锻炼”,为了练习。但没有人会把自己的虫子置于没有奖励的潜在风险中。他回到家,非常沮丧,哀叹“世风不良”。妻子看出他的失落,当了他的“虫友”,于是夫妻俩在自己的公寓里,一起斗蟋蟀。
那是八十年代初,文革大动乱渐渐让位于改革开放的新变动。斗蟋蟀已经有了复兴的迹象,交大和复旦的爱好者在李博士的公寓里举行校际比赛,他的妻女则为大家准备丰盛的家宴(正如她们为我所做的);并在教授的赞助和鼓励下,培养出了一种蟋蟀沙龙。他写道,一个真正的沙龙,而不是那种通过赌博建立的朋友关系,为钱撕破脸,从此陌路。那些赌徒一起旅行、一起收集、一起战斗,但各自的知识却严加保密,而这些蟋蟀爱好者会分享经验。他们是一个永远的朋友圈,对蟋蟀的爱使他们聚集在一起;在这个圈子里,李是公认的“大哥”。
我无法忘怀李博士和妻子在上海公寓里的的形象,他们像是逃离了不断恶化的周遭环境,却又处于他们所热爱的活动繁荣的巅峰,但这种繁荣并非源于蟋蟀文化中精英传统的回归,而是得益于松弛的道德规范,收入增加和财富追求汇合而成的狂潮。这是导致赌博再生的肥沃土壤,也是李博士焦虑的根源。对教授来说,这充满讽刺意义,令人不安甚至迷惑。因为李世钧相信,蟋蟀的养与斗是“怡情养性”,也即对道德品格的培养,它使自我得到升华,从而提升整个社会。
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在著作中,教授都非常坦率。在他的《中国斗蟀五十不选》的结尾(不选斗牙形状像“八”的,不选圆翅的,不选只有一根触须的,不选半雄半雌的,等等),他写道,社会看不起斗蟋蟀并不奇怪。在大学里,他穿西装戴领带讲课,而在蟋蟀市场,被“下等人”包围着,为了不显得可笑,他不得不穿着随便,同样打扮:拖鞋、T恤和短裤。缺乏文明是显而易见的,他周围到处都在吸烟、骂架、吐痰。而这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如果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必须先举止文明。”他强调说。
也不仅仅是自我放逐的问题。他创造的圈子既是一个避难所,也是一个样板。他说,中国社会处于文明危机;斗蟋蟀作为修身养性的艺术,具有悠久历史。它是一门学科,精神之路,是培养和提高自我的理想工具。凭借其传统、知识和学术般的要求,斗蟋蟀是难得的训练,更像太极,而非麻将。现在却被赌博糟蹋了。如此高雅的活动却成了退化的载体,真如噩梦一般。
反赌运动是解放以来中国的一大特征。尽管有周期性的严厉管制,但是限制赌博的效果微乎其微,尤其是毛泽东时代之后。跟八十年代期间取缔麻将的失败尝试不同,对蟋蟀的打击是间接的,这与明代清代禁止城市蟋蟀赌庄职业网络的做法雷同,立法一直是针对赌博,而非蟋蟀。
即使在文革期间,斗蟋蟀也没有被正式取缔过。然而,正如方大师和其他人所回忆的,基于这样那样的因素,斗蟋蟀还是被挤到了边缘。除了小孩子,没有人能找到时间玩蟋蟀;即使生活相对完整,成年人还得忙于开会。但对赌博的态度毫不含糊。它被作为封建遗毒而唾弃,这个遗毒在中国社会里尤其根深蒂固。斗蟋蟀受到打击,是因为它与赌博属于上层社会的腐败,属于通常被标志为男性特质的各种各样的纵性放任(性、毒、酒、财;奢侈、享乐、等等)。换句话说,蟋蟀由于那些社会丑恶面而受到打击——斗蟋蟀也正是因此而兴旺起来——这些丑恶面来自文化和历史深处,也来自广大的中国人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7-4-16 10:26:59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4-16 13:50:33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4-16 20:02:42 | 只看该作者
{:3_292:}
5#
发表于 2017-4-17 10:25:50 | 只看该作者
{:3_292:}
6#
发表于 2017-4-18 19:52:24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不错!学习了!          

点评

继续学习了!  发表于 2017-4-18 19:55
7#
发表于 2017-4-29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受教
8#
发表于 2017-5-23 05:16:08 | 只看该作者
国虫网不好赌的人似不少
9#
发表于 2017-6-2 09:09:18 | 只看该作者
云里雾里
10#
发表于 2017-6-2 09:34:47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6-2 09:52:53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6-2 10:56:4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看这类文章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10 02:15 , Processed in 0.10470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