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蟋蟀情 于 2025-8-2 21:54 编辑
2024年五虎上将——红牙白、黄披、正青麻头、黑紫、白牙青
晚上,照例走进虫房,似乎有点静,少了以往熟悉的虫叫声。打开盆一看,只见红牙白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但二根须有点卷曲,再定睛一瞧,红牙白已经归西,虫虽已去,但身架不倒,威势犹在,心中不免一阵感叹。
我看了一下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时间回到2024年10月1日,一年一度的蟋蟀学习交流会开始了,我先推出了红牙白(38点,柜台型,整皮正色,黑顶白丝,牙、形、神俱佳)、黄披(45点,整皮整色,大项,大牙,干老)、正青麻头(38点,整皮整色,干老,四字大头,烟熏白牙,形、神俱佳)、红牙黄(45点,整皮正色,干老,神好,细种)四员大将。
开幕式出阵的是河北虫黄披,虫一落栅即虎步蛇行地游走起来,双须不停地左右扫寻,高度警惕地巡视着。对面是一条正青色临青大棚虫,龙形巨大,全罩黄披。落草,双方有牙,正青叫声洪亮,黄披吱吱怪声刺耳。起闸,黄披一个箭步上前,咬住正青。正青毫不示弱,也即刻咬住黄披,一个双劲夹,平地里跳起一尺多高,同时落在栅外的桌子上,紧接着咔的一声清脆的嗑瓜子声,只见正青凭空飞起半尺多高,落在桌子上,拼命逃窜,黄披则在吱吱大叫。 电光石火间战斗已结束,场中一片肃静,半晌大家才回过神来,“结棍、结棍”,大家对黄披赞不绝口,当即被朋友要去。
第二条出场的山东红牙白,这是我最喜欢的整皮正色纯种虫。这种虫用来斗钱,绝对是暴殄天物,但不进栅场看一下它的斗口,这是不完美的,为此我破天荒地厚着脸皮对众虫友们说:“这条红牙白长的这么好,实在是罕见,看一眼都是享受,不管输赢,我要养它一辈子,不好意思了。”
对面叠上的是一条厂里调过来深色红牙青,也是大四平相的棚虫,龙形巨大,河马脸,已二上风。
红牙白被赶进过笼,再被绒球慢慢赶出过笼落入栅中,只见红牙白先跳腿触地,然后侧身落地,被完全赶出过笼后,竟一动不动地侧卧在栅中,睡着一般。
好虫!我心中暗暗赞道。因为会凹造型的虫往往都是神很好的虫,神好意味底板老结,不轻易言输。
双方落单,都是呱呱大叫。起闸,领正,只见红牙白闻叫循声而上,嚓、嚓、嚓,红牙白一连十几个平夹把红牙青打到栅边,红牙青毫无招架之力,扭头就走,躲到一边练牙去了,牙被打坏了。瞬间战斗已结束。大家都似乎没看清楚怎么一回事,而我则心中一阵狂喜,老天关照我了,送了一条虫会使鸡啄米斗口的虫王给我,以鼓励我的玩虫之道。
年轻时曾经问过师傅,虫什么样的斗口最厉害,师傅说虫斗口中鸡啄米最厉害,师傅见我一脸困惑的样子就解释道所谓鸡啄米就是这虫看不到张牙去咬,只是一边向前爬一边以钳开一线的咪咪牙方式一开一合地去咬对方,由于速度太快,根本看不到牙咬的情况,能看到的只是虫的头部一上一下的动作就像鸡吃米一般,故称作鸡啄米,这鸡啄米口非常重,一般的虫一、二口就胜,遇到好虫就会一口气发十几口,这种虫最怕的就是对方虫一旦退到栅边,大腿撑住壁站稳后,双方进嘴套满夹后就危险了,因为虫一旦进嘴打后,比的不是斗口,而是整体级别。当时听了似懂非懂,权当作为故事听了,大约在二十多年前,普陀区的三子获一紫壳白牙,已经走了近十路了,基本都不进口,后来到同济朋友间玩了一场,那条紫壳白牙是条纯种的柜台型、长身笼、长衣架,比对方的正青白牙小一圈,二虫交口后,紫壳白牙六爪平铺,稳步向前,只听见正青白牙“嚓、嚓、嚓”由于六爪在受到强大推力往后退抓垫纸的声音,大约退了十几步后,只听见啪的一声,正青白牙弹在壁上,随后落荒而逃,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鸡啄米的威力,这条紫壳白牙走了十八路,最后进嘴大打落败。这三子的赌性在上海还是蛮有名的。
现在用物理学的概念去解释鸡啄米的斗口现象就很好理解了,无非就是以前讲过的加速度、动能、压强、绽、鼓等。而在应用过程中具有长衣架、长身笼、柜台型的虫中出快口虫的比例往往要多一只。
红牙白在降后又和青麻头斗了一场,红牙白以二个平夹把凶恶的青麻头轻松办了(照片是降前拍的)。
第三个出场的是青麻头,吃夹还夹,大打胜出。
红牙黄遇大凶,苦战告败。
黑紫因长得漂亮,直接送了朋友。
白牙青因太大无对,养老。这虫皮色一流,细白斗丝及形属大凶,青肉白肚,唯翅形不足。
总的来说,2024年的一棚虫确实不错,优于前几年。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下面二个方面:第一,新市场的开拓确实给广大虫友提供了选择虫的空间;第二,老市场的混乱极大地伤害了广大虫友的热情和兴趣,去年我从河北再回到宁津、铁桩,收虫人小猫两三只,市场很冷清,赶了柴胡店大集,卖虫人沿着大街摆了很长的摊位,眼巴巴地等着收虫人光顾,开价100元的虫,也就10元、20元的成交了,原因是收虫人太少了,只要你有信心和时间,在海量的虫里要挑选些自己玩玩的虫,那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以后估计由于市场问题,逮蛐蛐的人也会锐减。
去年共花了5000元,买了70条虫,最贵的300元,自己留了些,其余送人。玩过了,还是蛮开心的。
现在年纪大了,玩虫也要悠着点了,故采取以下二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控制数量。不要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鲜,首先在收虫时不要像日本人一样宁愿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应该是碰到可收可不收的,坚决不收,严格控制收虫数量。其次,虫回家养了一个星期后,看看腔调不灵的坚决淘汰一批,最少10%到20%,甚至更多,我一般每年会养40条左右。事实证明,每年都有20多条养老送终的,有相当部分都是没有开过口的。第二,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养虫最累的就是收落雌,我采用素食晚落雌法,每年8月25开始落雌,实行一夫二妻制,盆中除了水盂、饭板外,还放置一个插籽的水盂,早秋二天换雌,晚秋三到四天换雌。另外配置三尾箱二只,养雌时里面放置鹌鹑蛋支架,以便三尾有更大的活动表面积空间,提高存活率,到落雌时鹌鹑蛋支架换成二头通的竹管筒,以方便提三尾,为了通风及清洁,三尾箱做成双底的,第一层底用304不锈钢网,第二层用木材坐成凹底的,以存放垃圾,见照片。
实践证明,效果还是可以的。
虫季马上就要到了,还是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全家幸福。
|